第九章 學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 第九章 學佛的目的及修持的方法3
    三、學佛的途徑

    佛門四眾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別。出家者,是出離家庭的生活,專修沙門淨行。在家者,是有父母妻子眷屬,及世事營謀勞役,而能兼修佛道者。

    家,實在是煩惱的因緣。有了家,就有親屬以累其想,就有名利以動其意,就有世事以紛其心,就有禍患以擾其志。法苑珠林中說︰‘出家造惡極難,如陸地行船;在家起過即易,如海中泛舟;又出家修道易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實難,如陸地行船。船雖是同,由處有異,故遲速不同,修犯難易。是知生死易染,善法難成;早求自度,勵慕出俗。’所以要修道,貴乎出家。

    然而,舍親割愛,專修梵行,實在也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事。唐太宗曾說︰‘出家乃大丈夫之行,非王公將相所易為。’由此可見出家是一件大事,不能輕易的貿然從事。尤其是在今日社會上,各人都有本身的工作和職責,果然能擺脫一切,剃染出俗,固是超格丈夫;但如因環境不許,不脫本身工作崗位而兼修佛道者,也未嘗不是宿世福德因緣成熟之所感召。故法苑珠林中亦說︰‘力慕善道,可用安身,力慕孝悌,可用榮親,亦有君子,高慕釋教,遵奉修行,貞仁退讓,廉謹信順,皆是宿種,稟性自然,與道何殊。’就是指在家修道而說的。

    在家修道,先要經過入道的手續,才能稱為佛門弟子。所謂入道者,就是皈依三寶,受持五戒。

    三皈五戒,是釋迦世尊親口所訂的。演道俗業輕雲︰‘給孤獨氏問言,初學道,始以何志?佛言先習五戒,自歸于三。何謂五戒?一日慈心恩仁,不殺。二曰清廉節用,不盜。三曰貞良鮮潔,不染。四曰篤信性和,不欺。五曰要達自明,不亂。何謂三自歸?一曰歸佛,無上正覺。二曰歸法,以御自心,三曰歸眾,聚眾之中,所受廣大,猶如大海,靡所不包。’

    如上所說,三皈依,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們信仰修學的佛教,是為佛的教法,立此教法的,就是佛——在我們娑婆世間來說,立此教法的,是釋迦牟尼佛。佛所說的教,稱為法——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法的範圍。傳持佛的教法者,稱為僧——僧者‘和合眾’之義,眾比丘同居一處,和合無間,同修聖道者,謂之曰僧。此佛、法、僧三者,合稱為三寶。

    皈依者,皈是皈投,依是依伏,如子之皈父,如民之依王。把我們的身形壽命,交付給佛,交付給法,交付給僧。就是皈依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