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敬有情如諸佛不能如是是何理
是故從有情及佛二種福田,同能成佛法力等之果,惟恭敬佛,而于有情不如是恭敬,其理何在,不就爾也。
酉三釋難分三戊一釋功德不等不應同一修信難戊二于二者生大信心同為成佛之因故等應修信戊三供養僅具佛功德一分之有情福德無邊故應信今初
非唯由意樂功德由彼果報二均等
依諸有情亦成佛是故彼二相齊等
或難雲︰有情雖是福田,功德不等,故不應如佛供養。無過非唯依彼二意樂功德而安立,由同為佛果之因相等,故于有情若同一恭敬,亦為成佛之功德,故有情與佛同為福田也。
戊二于二者生大信心同為成佛之因故應同一修信
供慈心者福無量緣境有情殊勝故
信佛福德大無量亦由如來境勝故
皆是能成佛法因故許彼二相齊等
何故說供養具慈心者福德無邊,由慈心所緣境,有情殊勝故。信佛生福德者,亦由所信境佛殊勝故。信于二者同為成佛法因一分,故許彼二同為應信之境也。
戊三供養僅具佛功德一分之有情福德亦無邊故應信
如來功德如大海廣深無垠無與等
若人于此功德聚但能顯現一少分
是人應受之供養盡三界供猶嫌少
就意樂功德之一分而言,有情與佛實不相等,諸佛無邊功德大海,廣博淵深難可測量,任何人之功德,不能與等故。功德雖不相等,然一佛所有無比微妙,廣大功德蘊聚,若有補特伽羅僅能表現其一微少分,以盡三界一切物而供養之,猶嫌其少,其他何足道乎?
申二攝義
于諸有情若具足能生微妙佛法分
僅依此分而較量有情亦應受供養
于佛功德雖不相等,然諸有情,亦有彼微妙法生因之一分,僅表現此一分,于諸有情,亦應如佛恭敬供養也。
午二于大師應淨信恭敬分二未一于等視有情攝如一子者應當恭敬未二結明故于有懷亦應恭敬初中分三申一成辦如來所欲之主要方便申二懺昔所作令佛不歡喜之事申三後誓不再造初中分二酉一明是于佛知恩報恩之主要方便酉二成辦此事今初
復次于諸不請友為作無量饒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