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四】
【示豁一二首】
若欲結制看經,須要會歸自己。
心外更無別傳,萬勿但圖口耳。
雲光不免負軛,何況今時稚子?
第一要生信心,第二要懼生死。
俯仰曠劫輪回,畢竟如何得止?
听我血淚苦言,庶不終為糠秕。
華嚴圓頓經王,普賢法界宗主。
十願導歸極樂,便是玄極微旨。
若更別扣祖關,都是奴僕婢使。
果然奇特丈夫,卓信心作心是。
念念相應不差,豈肯水中渴死?
瞬息旋轉萬流,一句彌陀到底。
【利濟寺禪堂放生念佛社偈】(有序)
佛祖心要,悲智雙運而已。贖命,大悲下化也。送想西方,大智上求也。法門之妙,孰過于此?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是宜堅其心,砥其行,庶珍池寶券,在我而不在人矣。
諸法本無生,不生非實義。
魚躍與鳶飛,明明佛祖意。
回向極樂邦,圓成無上智。
歷劫矢勿諼,是名真利濟。
【寄示禪關】
魔界如兮佛界如,金剛寶劍用何為?
分明平地生戈戟,錯認村歌社飲時。
【庚寅自恣二偈】(有序)
臥北天目,萬慮灰冷。有同志數人,以毗尼相叩。夫毗尼,久為腐貨,仍過而問焉。不啻冷灰豆爆矣。安居竟,重拈自恣芳規,悲欣交集,慨然有作。
秉志慵隨俗,期心企昔賢。
擬將凡地覺,直補涅天。
半世孤燈嘆,多生緩戒愆。
幸逢針芥合,感泣淚如泉。
正法衰如許,誰將一線傳?
不明念處慧,徒誦木叉篇。
十子哀先逝,諸英喜復聯。
四弘久有誓,莫替馬鳴肩。
【和答譚埽庵】
肯將瓦礫易明珠,個事從來形影俱。
信得此心真佛種,任他咸作鈍根呼。
【辛卯季秋重登西湖寺有感三首】
風帆破浪陟危岡,轉憶交情空自傷。
七十二峰明月在,千秋逸興付波光。
不須吊古論前後,且共尋今誰始終?
秋色已隨楓樹老,晨曦仍似蓼花紅。
峰頭雲物去仍返,波里山光住亦浮。
讀罷維摩香未冷,又移清夢入禪樓。
【阻雨福源用雪竇禪師白樂天韻】
最是禪關轉處幽,洞庭煙水護神州。
松名羅漢從唐宋,泉自真源映斗牛。
穩坐佛龕消永日,懶尋漁父問孤舟。
年來狐兔仍城野,簇簇群峰橫點頭。
屈指蕭梁路未更,庭前雙樹意明明。
風搖紅葉機猶滯,雨濕青苔印已成。
松古共咨呵護久,殿深贏得步行輕。
主人不厭湖山客,朝摘嘉蔬暮又生。
【和答王季延】
馬牛作隊盡如馳,誰破餃 名相縻?
千古覓來難得友,三人行處易尋師。
虛空力壓終無汁,傀儡輕提亦有儀。
借問何方自修育,阿伽一味不拘時。
【送清源首座返江寧二偈】
木樨香罷菊初黃,長水灘頭別話長
瓦釜雷鳴今倍甚,玄珠龍護正宜藏。
愁看智巧多成鑿,喜听顓蒙稍未戕。
與爾共期泉石夢,靈峰逝景共徜徉。
形影相隨未是親,饒他擬議轉迷真。
一生自訟嫌頻復,半世逃名幸遇津。
愧昔譚經猶有石,欣今問字漸無人。
他年莫負珍池約,頓洗從前愛見塵。
【譚埽庵招同王止庵高念祖游研山予大病而返漫賦二首】
從昔假山終不假,于今真祖未全真。
一番讀罷傳燈記,添得毗邪幾痛呻。
埽庵豆腐東坡肉,問味山儂總弗知。
大抵聞韶千古案,還須見聖始無疑。
維摩無疾文殊疾,說是淆訛總弗淆。
試看昔年明不二,苦空依舊作前茅。
【壬辰仲冬雨窗有感】
朔風吹大漠,群雀愁寒雨。
戢羽訴無糧,競向茅檐聚。
哀昔 陀林,久喪樵人斧。
誰為獅子蟲,最是輸金祖。
納粟笑儒冠,輸金嘆禪譜。
握塵遍城村,覿面如軍伍。
奚哉畫革囊,幻作羊質虎。
救得眼前饑,留卻恆沙苦。
達人鑒始終,頓吐虛名蠱。
一笑老深山,不屑歡虞補。
【送用晦還新安兼寄堅密三首】
繁霜一夜萬林空,千里歸帆掛朔風。
道在未嫌離別憾,情忘終藉琢磨功。
恥觀野犴登獅背,遙囑潛龍寢梵宮。
明月北窗催曉夢,坐听蓮漏鼓逢逢。
五十余年客作人,悠悠斯世幾知辛?
早佔牛順同羊逆,悔不狼貪易虎嗔。
冰水本來唯濕性,空花從古絕陳新。
相期盡拭朦朧眼,彈指瞻依樂土親。
淡泊忘機入道難,淆訛公案幾能看?
無人踏得隨身影,有句旋成賣法奸。
愧我跛翁唯坐嘆,知君雛鳳可離竿。
他年共浴珍池水,不負靈峰徹骨寒。
【病起感時七偈】
直捷根源道有余,尋枝摘葉欲何如?
葛藤千七無端設,之楚神駒北駕輿。
小見狐疑急轉遲,誤分根本與條枝。
平平大道無難易,羊質徒勞掛虎皮。
左右逢源觸目真,才生取舍便迷真。
家和鄰里難欺侮,分貝同田驗富貧。
牛皮穿透終難認,虎穴冥行暗未通。
兩個半斤皆八兩,吠聲籬犬共憧憧。
識情未轉無塵智,知有依然墮法塵。
怖影迷頭空自擾,求真真露卻非真。
博文約禮孔顏心,個事何容鑽仰尋?
養氣知言通線路,拍盲告子豈知音?
王賊元從一著爭,如何佛法當人情?
名聞利養空花事,痛煞求卿反得烹。
【癸巳元旦過秋曙拈花庵四偈】
曠劫陰移一剎那,滔滔法運駛如河。
未明微笑非迷悟,誰向拈花辯佛魔。
雲外有聲知是鶴,燈前弄影便同蛾。
羨君不入輸金社,好與山儂誦伐柯。
萬緣何啻似寒灰,擬入千山誓不回。
翳盡光含清淨目,情忘身育寶蓮胎。
珠王滴水能盈器,義賊戕材甫作杯。
倒腹傾腸無別語,莫分少室與天台。
五十余年夢幻身,寥寥斯世久無鄰。
從頭覷破元非我,此外何容別有真?
寄宿不須求大廈,登舟正可就偏津。
東風吹亂殘詩卷,未許人間肉眼掄。(時秋曙出乃祖寂生法主詩求選)
檐矮牆欹聊自安,肯將溫飽換饑寒。
未經世路風波急,那信茅庵法界寬?
野老對譚知米價,扁舟舉棹睹回瀾。
尋常聞見無疑滯,誰謂圓通克證難?
【吁嗟篇六章】(有序)
佛祖之道,戒定慧而已矣!戒即法身,直法身非法身也;定即解脫,直解脫非解脫也;慧即般若,直般若非般若也。弘戒學曰“律師”,果以般若解脫,嚴顯法身乎?弘定學曰“禪師”,果以法身般若,成就不思議解脫乎?弘慧學曰“法師”,果以解脫法身,趣歸般若乎?我思古人,實獲我心。我悲今人,不求其實而圖其名,正法埽地,相牽以淪。乃賦吁嗟,寫此哀情。吁嗟律兮,豈曰虛文?一止一作,持犯斯分。為斷有漏,以破魔軍,三千八萬,賾矣匪紛,護彼無作,協此緇群,煩惑乃怖,賢聖乃欣。自性清淨,萬法之君,律哉律哉,衣雲缽雲。
吁嗟禪兮,豈曰斗機?
厥廣唯海,川瀆攸歸。
操此一是,融彼百非。
匪疾而速,匪翼而飛。
理必無舛,行必無違。
法法通備,門門入闈。
逢源左右,何顯何微?
哀此末季,唯拂與衣。
吁嗟教兮,豈曰言詮?
明月之指,良驥之鞭。
昏涂之炬,暴流之船。
以簡邪正,以辨偏圓。
法印所印,四依所傳。
周道坦坦,乃實乃權。
目足無缺,直往弗愆。
哀此叔世,葉附枝牽。
吁嗟淨土,豈曰小補?
圓頓之宗,萬靈之祖。
厥旨唯心,厥門唯普。
非自非他,亦橫亦豎。
躍冶莫逃,弱喪亦撫。
格外洪慈,異鄉親怙。
龍樹摩肩,文殊接武。
哀彼生盲,目為旁戶。
吁嗟大法,何正何像?
何是何非,何偏何黨?
悲此愚頑,各任厥想。
逆之則非,順之則仰。
率彼妄情,誰納忠讜?
始惰弗芸,繼唯助長。
逐影迷形,鏤空捕響。
哀矣群盲,爭趨見網。
維茲末季,亦豈無人?
緇曰紫柏,素如陽明。
暨楚之袁,西方指津。
山陰之鮑,天樂以陳。
可師可步,不鶩其名。
哀彼耳食,罔識斯真。
爭馳虛譽,慕彼宵磷。
何時憬覺,以卜我鄰?
【西窗自喻步寂音韻三首】
初志何能不自新,每嗟涉世未忘真。
行慈依舊還成愛,責善無端已墮嗔。
萬古是非渾短夢,十方淨穢總長春。
西窗對月披殘卷,獨向先賢語笑頻。
五十五年過未寡,鏡中徒嘆頭顱光。
觀音十句淨業苦,佛號一聲超驪黃。
歷盡寒酸無片實,由來悲喜空縈腸。
蓮華叢里清魂逸,消盡人間炎與涼。
綠水青山任往回,那堪睡眼未全開?
十虛猶較微塵窄,一息非從曠劫來。
才擬辯真徒眯目,創觀唯識已亡埃。
同仁欲和無生曲,但听空山猿語哀。
【和寂音尊者達磨四種行偈】
三界有為,終歸敗壞。
才有所求,便成窒礙。
死安可憎,生安可愛?
憎愛兩捐,便是三昧。(無求行)
十二牽連,如環輪轉。
釋梵奚貴,乞匈奚賤?
既難強求,復何希羨?
俯仰塵寰,蕭然無戀。(隨緣行)
人我未忘,袈裟可丑。
唾面勿拭,刀杖宜受。
諦察法空,逆境何有?
動心忍性,苦師恩厚。(報冤行)
生即無生,是名法忍。
豈用自矛,還攻自盾?
恆觀意言,遍計斯盡。
後觸無得,依然本性。(稱法行)
【將游湯泉示三子三首】
客氣消忘心便安,全身放下亦何難?
分明萬象無藏覆,山自高高水自寒。
泰山不如平地大,陽明只語度迷津。
平平蕩蕩遵王路,莫效岩岩萬仞神。
相名分別本如如,真俗休將一異誣。
萬水千山供見听,直須超出是非途。
【容溪觀池魚】
循環匝匝覓江湖,活水雖流活路無。
長者不須重施水,好將金鼓應金桴。
【帶雨觀白龍潭】
石磴嶙峋未易攀,半溪煙霧鎖玄關。
每哀獅座偏多染,卻喜鷗群盡自閑。
塵累幸隨波已逝,鬢眉聊似草同斑。
白龍何處潭如鑒,留與幽人照古顏。
【登文殊院疾作而返】
文殊遍界元無二,何必登高別覓真?
興到便游興盡返,任從夢里梗萍身。
【和答吳粲如四首】
深崖亦有淨名居,坐對龍潭勘掠虛。
君擬賦詩超漢魏,我甘遁世傲孫吳。
文殊已見不更見,能祖無書善解書。
此日蓮華峰畔霧,應同天際卷還舒。
士也懷山不戀居,澄潭幽閣日憑虛。
昔從鹿洞星瞻婺,今似牛刀學啟吳。
已薦朝聞夕可意,勤觀約禮博文書。
泉聲演偈百千萬,直下令人見網舒。
何事紛紛競覓居,大千不異一漚虛。
蠅頭富貴燕盟趙,蝸角功名越報吳。
舉世盡夸出格語,無人肯讀剖塵書。
白龍潭內泉聲潔,滌去塵襟眼自舒。
白牛車里肯安居,今昔相逢自不虛。
澤老尋山方入越,龐公帶襆又稱吳。
但能一博輸金注,何必三生鐫石書。
翳眼空花才撤盡,此身何異岫雲舒。
【坐狎浪樓二首】
雨過三日瀑聲微,五色潭光映晚暉。
坐久不知身在客,丹楓黃菊兩依依。
法門寥落少知音,偶與維摩論古今。
莫怪泉聲太饒舌,低徊難訴老婆心。
【坐西竺庵偶成三偈】
燈光五色分明現,目眚無多未易亡。
何處金 堪借力,洪名六字足良方。
兔角豈須爭曲直,龜毛不用辨黃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