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日誦集要
諸經日誦目錄卷上經類(看經警文啟經香贊歸命本尊)開經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佛說阿彌陀經(在晚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藥師經消災經生天經解冤結經盂蘭盆經八十八佛名經(在晚課)金光明經空品卷中(經類之余)四十二章經遺教經八大人覺經華嚴淨行品梵行品行願品大彌陀經四十八願咒類受戒搭衣偈咒展尼師壇偈咒登殿塔咒登道場咒延壽咒求智慧咒消萬病咒七佛滅罪咒滅罪真言護身咒救苦咒斷瘟咒入廁咒洗淨咒去穢咒洗手咒淨身咒下床咒行步不傷蟲咒摩利支天神咒佛頂尊勝陀羅尼尊勝佛母陀羅尼功德天咒十二因緣咒華嚴補闕真言穢跡金剛神咒毗盧灌頂神咒祈雨咒雨寶陀羅尼心真言執金剛菩薩延命陀羅尼觀世音菩薩破惡業障消伏毒害(陀羅尼咒)普庵神咒二佛神咒佛說小涅經血盆經壽生經卷下朝課歸命三寶(起)楞嚴神咒大悲心咒如意寶輪王神咒消災吉祥神咒功德寶山神咒佛母準提神咒聖無量壽真言藥師灌頂真言觀音靈感真言七佛滅罪真言往生淨土神咒善天女咒誦經諷咒回向念佛緣起念佛祝厘贊念佛回向偈清晨普願偈歸命本尊(竟)晚課歸命佛僧(起)彌陀經往生咒八十八佛名經蒙山施食念佛緣起淨土文念佛贊回向偈警眾偈歸命本尊(竟)雜集祝延萬壽儀祈禱諸司嚴淨儀禮懺儀齋佛儀二時臨齋儀誦藥師經畢回向誦經略止偈誦法華經畢回向諷華嚴經儀式字母(全)禮華嚴文淨土文西方願文禮佛發願文贊觀音文禮觀音文祈禱觀音文在家誦經普回向六根偈法身偈為臨終人念佛式(靈前通用)念佛彌陀贊西方淨土贊晨朝功德贊消災贊藥師贊佛寶贊法寶贊僧寶贊釋迦贊觀音贊地藏贊熾盛贊十六觀門贊送佛贊溈山警策
諸經日誦集要上卷
看經警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于真源。庶研窮于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涌于胸襟。智岳凝于耳目。輒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報佛恩。
啟經儀式
爐香乍 法界蒙燻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畢舉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省R臘閎舨 廾鄱喙省P奈薰野 薰野 9省N抻鋅植饋T獨氳叩姑蝸搿>烤鼓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現起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听。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若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妙行無住分第四
復次須菩提。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于意雲。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須菩提。菩薩無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于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于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須 洹能作是念。我得須 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 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 洹。須菩提。于意雲何。斯 含。能作是念。我得斯 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 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 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于意雲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莊嚴淨土分第十
佛告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于法實無所得。須菩提。于意雲何。菩薩莊嚴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于意雲何。是身為大不。須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說非身。是名大身。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于意雲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須菩提。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復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須菩提。是經名為金剛般若波羅蜜。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所以者何。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須菩提。于意雲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是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須菩提。諸微塵。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于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甚多。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于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 恨。須菩提。又念過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故。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 。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持經功德分第十五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于此經。不能听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能淨業障分第十六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祗劫。于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復有人。于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于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則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則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于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于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則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于意雲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于意雲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于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無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淨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無比分第二十四
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須菩提。于意雲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須菩提。于意雲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則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祗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為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終)
般若無盡藏真言
納謨薄伽伐帝(一)缽o若(惹)(二)波羅蜜多曳(三)恆佷他(四)(五)紇o(上革)地o(上剔)室o(六)戍嚕(樹魯)知(底)(七)三蜜栗知(底)(八)佛(弼)社曳(九)莎訶(十)
回向
稽首三界尊歸命十方佛我今發弘願
持此金剛經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車渠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于眾生。汝等若稱名者。于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 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 。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于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于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游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闢支佛身得度者。即現闢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于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直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
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
汝听觀世行善應諸方所弘誓深如海
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心念不空過
能滅諸有苦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或彼惡人逐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械
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咒咀諸毒藥
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還著于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
時悉不敢害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蛇及蝮蠍
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念彼觀音力
應時得消散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
以漸悉令滅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無垢清淨光
慧日破諸 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
滅除煩惱焰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
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不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
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真言曰。
哆o哆o咄哆o咄咄哆o莎訶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音樹下。與大 芻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三萬六千。及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量大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爾時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從座而起。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向薄伽梵。曲躬合掌白言世尊。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及本大願。殊勝功德。令諸聞者。業障消除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
爾時世尊。贊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曼殊室利。汝以大悲勸請。我說諸佛名號本願功德。為拔業障所纏有情利益安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汝今諦听。極善思惟。當為汝說。曼殊室利言。唯然願說。我等樂聞。
佛告曼殊室利。東方去此過十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淨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明行圓滿。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薄伽梵。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行菩薩道時發十二大願。令諸有情。所求皆得。
第一大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第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淨無瑕穢。光明廣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網莊嚴。過于日月幽冥眾生。悉蒙開曉。隨意所趣。作諸事業。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有情。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第五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無量無邊有情。于我法中。修行梵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具三聚戒。設有毀犯。聞我名已。還得清淨不墮惡趣。
第六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其身下劣。諸根不具。丑陋頑愚。盲聾喑啞攣 背僂。白癩顛狂。種種病苦。聞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諸根完具。無諸疾苦。
第七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眾病逼切。無救無歸。無醫無藥。無親無家。貧窮多苦。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家屬資具。悉皆豐足。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八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
第九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令諸有情。出魔 網。解脫一切外道纏縛。若墮種種惡見稠林。皆當引攝置于正見。漸令修習諸菩薩行。速證無上正等菩提。
第十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王法所加。縛錄鞭撻。系閉牢獄。或當刑戮。及余無量災難陵辱。悲愁煎逼。身心受苦。若聞我名。以我福德威神力故。皆得解脫一切憂苦。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第十二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服。蚊虻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 涂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曼殊室利。是為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行菩薩道時。所發十二微妙上願。
復次曼殊室利。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行菩薩道時。所發大願。及彼佛土。功德莊嚴。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說不能盡。然彼國土。一向清淨。無有女人。亦無惡趣。及苦音聲。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城闕宮閣。軒窗羅網。皆七寶成。亦如西方極樂世界。功德莊嚴。等無差別。于其國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正法寶藏。是故曼殊室利。諸有信心善男子。善女人等。應當願生。彼佛世界。
爾時世尊。復告曼殊室利童子言。曼殊室利。有諸眾生。不識善惡。惟懷貪吝。不知布施。及施果報。愚痴無智。闕于信根。多聚財寶。勤加守護。見乞者來。其心不喜。設不獲已。而行施時。如割身肉。深生痛惜。復有無量慳貪有情。積集資財。于其自身尚不受用。何況能與父母妻子奴婢作使。及來乞者。彼諸有情。從此命終。生餓鬼界。或旁生趣。由昔人間。曾得暫聞。藥師琉璃光如來名故。今在惡趣。暫得憶念。彼如來名。即于念時。從彼處沒。還生人中。得宿命念。畏惡趣苦。不樂欲樂。好行惠施贊嘆施者。一切所有。悉無貪惜。漸次尚能以頭目手足。血肉身分。施來求者。況余財物。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雖于如來。受諸學處。而破尸羅。有雖不破尸羅。而破軌則。有于尸羅軌則雖得不壞。然毀正見。有雖不毀正見。而棄多聞。于佛所說。契經深義。不能解了。有雖多聞。而增上慢。由增上慢。覆蔽心故。自是非他。嫌謗正法。為魔伴黨。如是愚人。自行邪見。復令無量俱胝有情。墮大險坑。此諸有情。應于地獄旁生鬼趣。流轉無窮。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便舍惡行。修諸善法。不墮惡趣。設有不能舍諸惡行修行善法。墮惡趣者。以彼如來本願威力。令其現。前暫聞名號。從彼命終。還生人趣。得正見精進。善調意樂。便能舍家趣于非家。如來法中。受持學處。無有毀犯。正見多聞。解甚深義。離增上慢。不謗正法。不為魔伴。漸次修行。諸菩薩行。速得圓滿。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慳貪嫉妒。自贊毀他。當墮三惡趣中。無量千歲。受諸劇苦。受劇苦已。從彼命終。來生人間。作牛馬駝驢。恆被鞭撻。饑渴逼惱。又常負重。隨路而行。或得為人。生居下賤。作人奴婢。受他驅役。恆不自在。若昔人中。曾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由此善因。今復憶念。至心歸依。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 。破無明?。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愁苦惱。
復次曼殊室利。若諸有情。好喜乖離更相斗訟惱亂自他。以身語意。造作增長。種種惡業。展轉常為。不饒益事。互相謀害。告召山林。樹冢等神。殺諸眾生。取其血肉。祭祀藥叉。羅剎婆等。書怨人名。作其形像。以惡咒術。而咒詛之。厭魅蠱道。咒起尸鬼。令斷彼命。及壞其身。是諸有情。若得聞此。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彼諸惡事。悉不能害。一切展轉。皆起慈心。利益安樂。無損惱意。及嫌恨心。各各歡悅。于自所受。生于喜足。不相侵陵。互為饒益。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四眾 芻 芻尼。鄔波索迦。鄔波斯迦。及余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齊戒。或經一年。或復三月。受持學處。以此善根。願生西方極樂世界。無量壽佛。所听聞正法。而未定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有八大菩薩。其名曰。文殊師利菩薩。觀世音菩薩。得大勢菩薩。無盡意菩薩。寶檀華菩薩。藥王菩薩。藥上菩薩。彌勒菩薩。是八大菩薩。乘空而來。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種種雜色。眾寶華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余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于後不復。更受女身。
復次曼殊室利。彼藥師琉璃光如來。得菩提時。由本願力。觀諸有情。遇眾病苦。瘐 干消黃熱等病。或被厭魅。蠱毒所中。或復短命。或時橫死。欲令是等。病苦消除。所求願滿。時彼世尊。入三摩地。名曰。除滅一切眾生苦惱。既入定已。于肉髻中。出大光明。光中演說。大陀羅尼曰。
南謨薄伽伐帝 殺社窶嚕薜琉璃缽喇婆喝 ^也焱詠葉嘈鞍 鵲に 耆 有扳蛑鍛 殺逝 殺逝 殺社三沒揭帝莎訶
爾時光中。說此咒已。大地震動。放大光明。一切眾生。病苦皆除。受安隱樂。曼殊室利。若見男子女人。有病苦者。應當一心。為彼病人。常清淨澡漱。或食或藥。或無蟲水。咒一百八遍。與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滅。若有所求。至心念誦。皆得如是。無病延年。命終之後生彼世界。得不退轉。乃至菩提。是故曼殊室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心殷重。恭敬供養者。常持此咒。勿令廢忘。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男子女人。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應正等覺。所有名號。聞已誦持。晨嚼齒木。澡漱清淨。以諸香華。燒香涂香。作眾伎樂。供養形像。于此經典。若自書。若教人書。一心受持。听聞其義。于彼法師。應修供養。一切所有資身之具。悉皆施與。勿令乏少。如是便蒙。諸佛護念。所求願滿。乃至菩提。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于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于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涂香。 香。燒香。華 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彩。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爾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余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若此經寶。流行之處。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及聞名號。當知是處。無復橫死。亦復不為諸惡鬼神奪其精氣。設已奪者。還得如故。身心安樂。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說。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應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淨座。而安處之。散種種華。燒種種香。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清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復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復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或于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者。惡夢惡相。諸不吉祥。皆悉隱沒。不能為患。或有水火。刀毒懸險。惡象師子。虎狼熊羆。毒蛇惡蠍。蜈蚣蛐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憶念彼佛。恭敬供養。一切怖畏。皆得解脫。若他國侵擾。盜賊反亂。憶念恭敬。彼如來者。亦皆解脫。
復次曼殊室利。若有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乃至盡形不事余天。唯當一心歸佛法僧。受持禁戒。若五戒十戒。菩薩四百戒。 芻二百五十戒。 芻尼五百戒。于所受中。或有毀犯。怖墮惡趣。若能專念彼佛名號。恭敬供養者。必定不受。三惡趣生。或有女人臨當產時。受于極苦。若能至心。稱名禮贊恭敬供養。彼如來者。眾苦皆除。所生之子。身分具足。形色端正。見者歡喜。利根聰明。安隱少病。無有非人。奪其精氣。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為信不。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世尊有諸眾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阿難。人身難得。于三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復難于是阿難彼藥師琉璃光如來。無量菩薩行。無量善巧方便。無量廣大願。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廣說者。劫可速盡。彼佛行願。善巧方便。無有盡也。
爾時眾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曰救脫。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轉時。有諸眾生。為種種患之所困厄。長病羸瘦。不能飲食。喉唇干燥。見諸方暗。死相現前。父母親屬。朋友知識。啼泣圍繞。然彼自身。臥在本處。見琰魔使。引其神識。至于琰魔法王之前。然諸有情。有俱生神。隨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書之。盡持授與琰魔法王。爾時彼王。推問其人。計算所作。隨其罪福。而處斷之。時彼病人。親屬知識。若能為彼歸依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此經。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命神幡。或有是處。彼識得還。如在夢中。明了自見。或經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識還時。如從夢覺。皆自憶。知善不善業。所得果報。由自證見。業果報故。乃至命難。亦不造作諸惡之業。是故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應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隨力所能。恭敬供養。爾時阿難。問救脫菩薩曰。善男子。應雲何恭敬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續命幡燈。復雲何造救脫菩薩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脫病苦。當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應以飲食。及余資具。隨力所辦。供養 芻僧。晝夜六時。禮拜行道。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讀誦此經四十九遍。然四十九燈。造彼如來。形像七軀。一一像前。各置七燈。一一燈量。大如車輪。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絕。造五色彩幡。長四十九手。應放雜類。眾生至四十九。可得過度危厄之難。不為諸橫惡鬼所持。
復次阿難。若剎帝利。灌頂王等。災難起時。所謂人眾疾疫難。他國侵逼難。自界叛逆難。星宿變怪難。日月薄蝕難。非時風雨難。過時不雨難。彼剎帝利。灌頂王等。爾時應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諸系閉依前所說。供養之法。供養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由此善根。及彼如來。本願力故。令其國界。即得安隱。風雨順時。谷稼成熟。一切有情。無病歡樂于其國中。無有暴惡。藥叉等神。惱有情者。一切惡相。皆即隱沒。而剎帝利。灌頂王等。壽命色力。無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難。若帝後妃主。儲君王子。大臣輔相。中宮榕 0俟 枋 N 唷<壩嘍蚰選R嚶υ熗 N逕 襻ΑH壞菩 鰲7胖釕 I 由 I罩諉 恪2〉貿 V諛呀饌選6 卑 選N示韌啞腥 浴I頗凶印T坪我丫 6 稍 妗>韌啞腥 浴4蟺氯昶癲晃湃繢礎K滌芯藕崴酪 J槍嗜霸煨 Φ菩拗罡5隆R孕薷9省>Σ涫倜 2瘓 嗷及 鹽恃浴>藕嵩坪巍>韌啞腥 浴H糝鈑星櫚貌 淝帷H晃摶揭 <翱床 摺I韙從 健J諞苑且 J擋揮λ饋6 愫崴饋S中攀蘭洹P澳 獾饋Q 踔 ΑM 禱齦!1閔 佷 P牟蛔哉 2肺拭倩觥I敝種種諫 =庾嗌衩鰲︰糝銦枉恕G肫蚋5v。欲冀延年。終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見。遂令橫死。入于地獄。無有出期。是名初橫。二者橫。被王法之所誅戮。三者畋獵嬉戲耽淫嗜酒。放逸無度。橫為非人。奪其精氣。四者橫為火焚。五者橫為水溺。六者橫為。種種惡獸所啖。七者橫墮山崖。八者橫為毒藥。厭禱咒咀。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饑渴所困。不得飲食。而便橫死。是為如來。略說橫死。有此九種。其余復有。無量諸橫。難可具說。復次阿難。彼琰魔王。主領世間。名籍之記若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寶。壞君臣法。毀于信戒。琰魔法王。隨罪輕重。考而罰之。是故我今勸諸有情。然燈造幡。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爾時眾中。有十二藥叉大將。俱在會坐。所謂。宮毗羅大將伐折羅大將迷企羅大將安底羅大將 你羅大將珊底羅大將因達羅大將波夷羅大將摩虎羅大將真達羅大將招杜羅大將毗羯羅大將
此十二藥叉大將。一一各有七千藥叉。以為眷屬。同時舉聲。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不復更有惡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盡形歸佛法僧。誓當荷負。一切有情。為作義利。饒益安樂。隨于何等。村城國邑空閑林中。若有流布此經。或復受持。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恭敬供養者。我等眷屬。衛護是人。皆使解脫。一切苦難。諸有願求。悉令滿足。或有疾厄。求度脫者。亦應讀誦此經。以五色縷。結我名字。得如願已。然後解結。
爾時世尊。贊諸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大藥叉將汝等念報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恩德者。常應如是。利益安樂。一切有情。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法門。我等雲何奉持。佛告阿難。此法門名說。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亦名說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結願神咒。亦名拔除一切業障。應如是持。時薄伽梵。說是語已。諸菩薩摩訶薩。及大聲聞國王大臣。婆羅門居士。天龍藥叉。健達縛阿素洛。揭路茶。緊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終)
佛說消災吉祥陀羅尼經
唐時進試鴻臚卿三藏沙門大廣智不空奉詔譯
爾時釋迦牟尼佛。在淨居天宮。告諸宿曜。游空天眾。九執大天。及二十八宿。十二宮神。一切聖眾。我今說過去娑羅王。如來所說熾盛光大威德陀羅尼。除災難法。若有國王。及諸大臣所居之處。及諸國界。或被五星陵逼羅 彗孛妖星。照臨所屬本命宮宿及諸星位。或臨帝座。于國于家及分野處。陵逼之時。或退或入。作諸障難者。但于清淨處。置立道場。念此陀羅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飭壇場。至心受持讀誦。一切災難。悉皆消滅。不能為害。若太白火星。入于南斗。于國于家。及分野處。作諸障難者。于一忿怒像前。畫彼設睹嚕形。厲聲念此陀羅尼加持。其災即除。移于不順王命。悖逆人身上受者。即說陀羅尼曰。
曩謨三滿哆(一)沒馱喃(上聲)(二)阿缽 二合)底(于逸切)(三)賀哆舍(四)娑(上聲)娜喃(上聲)(五)恆佷他(六)(引)(七) 八) 上聲) 九) 短呼)(十)入 二合) 十一)入 十二)缽 二合)入 二合){(十三)缽 {(十四)底瑟奼(二合)(十五)底瑟奼(二合)(十六)瑟致(二合)哩(十七)瑟致(二合)哩(十八)薩普(二合)吒(十九)薩普(二合)吒(二十)扇底迦(二十一)室哩(二合)曳(二十二)娑 二合)賀(二十三)
爾時如來。告諸四眾。此陀羅尼。一切如來同共宣說。若有 芻 芻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讀誦此陀羅尼者。能成就八萬種吉祥事。能除滅八萬種不吉祥事。若有國王大臣。及諸眷屬。一切庶民。或被五星羅 計都彗孛妖怪惡星陵逼帝座。于國于家。及分野處。所屬宮宿。災難競起。或鎮星侵陵。或進或退。及宿世怨家。欲相謀害。諸惡橫事。口舌厭禱咒詛。以為災難者。令諸眾生。依法受持。一切災難。悉皆消滅。不能為害。變災為福。皆得吉祥。我今說此陀羅尼。不可思議功德。無比秘密。受持勿妄宣傳。爾時如來。告諸四眾。若有國界不安。災難並起。請清淨眾。如法建立道場。安置佛像。結界護持。香華燈燭。隨分供養。令諸有情。獲福無量。其災即除。爾時如來說是陀羅尼經已。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及諸聲聞四眾。游空大天。及諸星辰。一切聖眾。咸依佛敕。頂禮奉持。各還本宮。及天龍八部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佛說消災吉祥陀羅尼經(終)
生天十戒陀羅尼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庵羅樹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大菩薩。眾所知識。俱在會坐說法。時有一天人從座而起。胡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我自死已來。得生三十三天。鬼神下拜故身。自摩枯骨神言。此是我故身。世尊問言。汝因何得生三十三天。天人白佛言世尊。我自先身曾受佛教。恭敬三寶。故盡形不殺生。盡形不偷盜。盡形不邪淫。盡形不毀謗。盡形不欺誑。盡形不妄語。盡形不飲酒食肉。盡形不貪嗔。盡形不邪見。是故得生天上。爾時世尊。即說咒曰。
南無薩垛蚨呷 噲 冒秩哩娑婆訶
爾時佛告天人所願自然。皆得快樂。如是無極十善之人。並得生天。應以種種。香花供養故身。天人跪拜作禮乘空而去。
生天十戒陀羅尼經(終)
佛說解百生冤結陀羅尼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毗耶離城。音樂樹下。與八千比丘眾俱。時有一菩薩名曰。普光菩薩摩訶薩。眾所知識。說往昔因緣。未來世中。末法眾生。多仇罪苦。結冤仇已。世世皆須相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陀羅尼。七日七夜。潔淨齋戒。日日清朝。念此普光菩薩摩訶薩名號。及念此陀羅尼一百八遍。七日滿足。盡得消滅。冤家不相遇會。佛說是語時。四眾人名。天龍八部。咸悉歡喜。受教奉行。
。齒臨。金吒金吒僧金吒。吾今為汝解金吒。終不與汝結金吒。強中強。吉中吉。波羅會里有殊利。一切冤家離我身。摩訶般若波羅蜜
佛說解百生冤結陀羅尼經(終)
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大目犍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觀視世間。見其亡母。生餓鬼中。不見飲食。皮骨連立。目連悲哀。即以缽盛飯。往餉其母。母得缽飯。便以左手障缽。右手摶食。食未入口。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連大叫。悲號涕泣。馳還白佛。具陳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結。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雖孝順。聲動天地。天地神祗。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當須十方眾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脫。吾今當說。救濟之法。令一切難。皆離憂苦。佛告目連。十方眾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具飯百味。五果。汲灌盆器。香油錠燭。床敷臥具。盡世甘美以著盆中。供養十方大德眾僧。當此之日。一切聖眾。或在山間禪定。或得四道果。或在樹下經行。或六通自在。教化聲聞緣覺。或十地菩薩大人。權現比丘。在大眾中。皆同一心。受缽和羅飯。具清淨戒。聖眾之道。其德汪洋。其有供養。此等自恣僧者。現在父母。六親眷屬。得出三途之苦。應時解脫。衣食自然。若父母現在者。福祿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自在化生。入天華光。時佛敕十方眾僧。皆先為施主家咒願。願七世父母。行禪定意。然後受食。初受食時。先安在佛前。塔寺中佛前。眾僧咒願。竟便自受食。時目連比丘。及大菩薩眾。皆大歡喜。目連悲啼泣聲。釋然除滅。是時目連母。即于是日。得脫一劫餓鬼之苦。目連復白佛言。弟子所生母。得蒙三寶功德之力。眾生威神之力故。若未來世一切佛弟子。亦應奉盂蘭盆救度現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可爾否。佛言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皆應先為所生現在父母。過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飲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願使現在父母。壽命百年。無病無一切苦惱之患。乃至七世父母。離餓鬼苦。生人天中。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當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時目連比丘。四輩弟子。歡喜奉行(盂蘭盆經終)。
金光明經空品
無量余經已廣說空是故此中
略而解說眾生根鈍鮮于智慧
不能廣知無量空義故此尊經
略而說之異妙方便種種因緣
為鈍根故起大悲心為人演說
此妙經典如我所解知眾生意
是身虛偽猶如空聚六入村落
結賊所止一切自住各不相知
眼根受色耳分別聲鼻嗅諸香
舌嗜于味所有身根貪受諸觸
意根分別一切諸法六情諸根
各各自緣諸塵境界不行他緣
心如幻化馳騁六情而常妄想
分別諸法猶如世人馳走空聚
六賊所害愚不知避心常依止
六根境界各各自知所伺之處
隨行色聲香味觸法心處六情
如鳥投網其心在在常處諸根
隨逐諸塵無有暫舍身空虛偽
不可長養無有諍訟亦無正主
從諸因緣和合而有無有堅實
妄想故起業力機關假偽空聚
地水火風合集成立隨時增減
共相殘害猶如四蛇同處一篋
四大 蛇其性各異二上二下
諸方亦二如是蛇大悉滅無余
地水二蛇其性沉下風火二蛇
性輕上升心識二性躁動不停
隨業受報人天諸趣隨所作業
而墮諸有水火風種散滅壞時
大小不淨盈流于外體生諸蟲
無可愛樂捐棄冢間如朽敗木
善女當觀諸法如是何處有人
及以眾生本性空寂無明故有
如是諸大一一不實本自不生
性無和合以是因緣我說諸大
從本不實和合而有無明體相
本自不有妄想因緣和合而有
無所有故假名無明是故我說
名曰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
愛取有生老死愁惱眾苦行業
不可思議生死無際輪轉不息
本無有生亦無和合不善思惟
心行所造我斷一切諸見纏等
以智慧刀裂煩惱網五陰舍宅
觀悉空寂證無上道微妙功德
開甘露門示甘露器入甘露城
處甘露室令諸眾生食甘露味
吹大法螺擊大法鼓然大法炬
雨勝法雨我今摧伏一切怨結
豎立第一微妙法幢度諸眾生
于生死海永斷三惡無量苦惱
煩惱熾然燒諸眾生無有救護
無所依止我以甘露清涼美味
充足是輩令離焦熱于無量劫
遵修諸行供養恭敬諸佛世尊
堅固修習菩提之道求于如來
真實法身舍諸所重肢節手足
頭目髓腦所愛妻子錢財珍寶
真珠瓔珞金銀琉璃種種異物
金光明經空品(終)
諸經日誦集要上卷終
嘉興大藏經(新文豐版)第19冊No.B044諸經日誦集要
諸經日誦集要卷中
佛說四十二章經
後漢迦葉摩騰同竺法蘭譯
爾時世尊既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今轉法輪。度眾生于鹿野苑中。為x陳如等五人。轉四諦法輪而證道果。時復有比丘所說諸疑。陳佛進止世尊教詔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爾時世尊。為說真經四十二章。
佛言。辭親出家為道。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為四真道行。進志清淨。成阿羅漢。佛言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住壽命。動天地。次為阿那含。阿那含者。壽終魂靈上十九天。于彼得阿羅漢。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得阿羅漢。愛欲斷者。譬如四支斷不復用之。
佛言。出家沙門者。斷欲去愛。識自心源。達佛深理。悟佛無為。內無所得。外無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結業。無念無作。無修無證。不歷諸位。而自崇最名之為道。
佛言。剃除須發而為沙門。受佛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不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者為十。身三口四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罵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痴不信三尊。以邪為真。優婆塞行五事不懈退。至十事必得道者。
佛言。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止其心。罪來歸身。猶水歸海。自成深廣。何能免離。有惡知非改過得善。罪日消滅。後會得道也。
佛言。人愚以吾為不善。吾以四等慈護濟之。重以惡來者。吾重以善往。福德之氣常在此也。害氣重殃。反在于彼。有愚人聞佛道守大仁慈。以惡來。以善往。故來罵佛。佛嘿然不答。愍之痴冥狂愚使然。罵止問曰。子以禮從人。其人不納。實理如之乎。曰。持歸。今子罵我。我亦不納。子自持歸。禍子身矣。猶響應聲。影之追形。終無免離。慎為惡也。
佛言。惡人害賢者。猶仰天而唾。唾不污天。還污己身。逆風坌人。塵不污彼。還坌于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也。
佛言。夫人為道。務博愛博哀施。德莫大施。守志奉道。其福甚大。睹人施道。助之歡喜。亦得福報。質曰。彼福不當減乎。佛言。猶如炬火。數千百人。各以炬來取其火去熟食除冥。彼火如故。福亦如之。
佛言。飯凡人百。不如飯一善人。飯善人千。不如飯持五戒者一人。飯持五戒者萬人。不如飯一須陀洹。飯須陀洹百萬。不如飯一斯陀含。飯斯陀含千萬。不如飯一阿那含。飯阿那含一億。不如飯一阿羅漢。飯阿羅漢十億。不如飯闢支佛一人。飯闢支佛百億。不如飯一佛學。願求佛欲濟眾生也。飯善人福最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神也。
佛言。天下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判命不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離欲難。見好不求難。有勢不臨難。被辱不 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不輕未學難。除滅我慢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對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隨化度人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
有沙門問佛。以何緣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無形相。知之無益。要當守志行。譬如磨鏡垢去明存。即自見形。斷欲守空即見道真。知宿命矣。
佛言。何者為善。惟行道善。何者最大。志與道合大。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無惡。必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惡行滅。內清淨無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嘗不見。得無不知。無不見。無不聞。得一切智。可謂明乎。
佛言。人懷愛欲不見道者。譬如濁水以五彩投其中。致力攪之。眾人共臨水上。無能睹其影。愛欲交錯心中為濁。故不見道。若人漸解懺悔。來近知識。水澄穢除。清淨無垢。即自見形。猛火著釜下中水踴躍。以布覆上。眾生照臨。亦無睹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涌沸在內五蓋覆外。終不見道。惡人垢盡。乃知魂靈所從來。生死所趣向諸佛國土道德所在耳。
佛言。夫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滅。而明猶存學道見諦。愚痴都滅無不明矣。
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吾念諦道。不忘須臾也。
佛言。睹天地。念非常。睹山川。念非常。睹萬物形體豐熾念非常。執心如此得道疾矣。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性根。其福無量。
佛言。熟自念身中四大名自有名。都為無吾我者。寄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佛言。人隨情欲求華名。譬如燒香。眾人聞其香。然香以薰自燒。愚者貪流俗之名譽。不守道真。華名危己之禍。其悔在後時。
佛言。財色之于人譬如小兒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佛言。人系于妻子寶宅之患。甚于牢獄桎梏榔檔牢獄有原赦。妻子情欲雖有虎口之禍已。猶甘心投焉。其罪無赦。
佛言。愛欲莫甚于色。色之為欲其大無外。賴有一矣。假其二同。普天之民無能為道者。
佛言。愛欲之于人。猶執炬火逆風而行。愚者不釋炬。必有燒手之患。貪淫恚怒愚痴之毒處在人身。不早以道除斯禍者。必有危殃。猶愚貪執炬自燒其手也。
時有天神獻玉女于佛。欲以試佛意。觀佛道。
佛言。革囊眾穢爾來何為以可誑俗。難動六通。去吾不用爾。天神愈敬佛。因問道意。佛為解釋。即得須陀洹。
佛言。夫為道者。猶木在水尋流而行。不左觸岸。亦不右觸岸不為人所取。不為鬼神所遮。不為洄流所住。亦不腐敗。吾保其入海矣。人為道。不為情欲所惑。不為眾邪所誑。精進無疑。吾保其得道矣。
佛告沙門。慎無信汝意。汝意終不可信。慎無與色會。與色會即禍生。得阿羅漢道。乃可信汝意耳。
佛告諸沙門。慎無視女人。若見無見。慎無與言。若與言者。敕心正行。曰。吾為沙門處于濁世。當如蓮華不為泥所污。老者以為母長者以為姊。少者如妹。幼者如女。敬之以禮意殊當諦惟。觀自頭至足。自視內。彼身何有。惟盛惡露諸不淨種。以釋其意。
佛言。人為道。去情欲。當如草見大火。來已劫。道人見愛欲。必當遠之。
佛言。人有患淫情不止。踞斧刃上以自除其陰。佛謂之曰。若使斷陰不如斷心。心為功曹。若止功曹。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斯須即死。佛言世俗倒見。如斯痴人。
有淫童女與彼男誓。至期不來而自悔曰。欲吾知爾本。意以思想生。吾不思想爾。即爾而不生。佛行道聞之。謂沙門曰。記之。此迦葉佛偈。流在俗間。
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愛即無畏。
佛言。人為道。譬如一人與萬人戰。披甲操兵出門欲戰意怯膽弱。乃自退走。或半道還或格斗而死。或得大勝。還國高遷。夫人能牢持其心。精銳進行。不惑于流俗。狂愚之言者。欲滅惡盡。必得道矣。
有沙門夜誦經。其聲悲緊。欲悔思返。佛呼沙門問之。汝處于家。將何修為。對曰。恆彈琴。佛言。弦緩何如。曰。不鳴矣。弦急何如。曰。聲絕矣。急緩得中何如。曰。諸音普調。佛告沙門。學道猶然。執心調適。道可得矣。
佛言。夫人為道。猶所 鐵漸深乘(宋真宗注雲當作盡字)去垢。成器必好。學道以漸深去心垢。精進就道。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惱意。惱即行退行退即成罪。
佛言。人為道亦苦。不為道亦苦。惟人自生至老。自老至病。自病至死。其苦無量。心惱積罪。生死不息其苦難說。
佛言。夫人離三惡道。得為人難。既得為人。去女即男難。既得為男。六情完具難。六情已具。生中國難。既處中國。值奉佛道難。既奉佛道值有道之君難。既值有道之君。生菩薩家難。既生菩薩家。以心信三尊值佛世難。
佛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數日間。佛言子未能為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在飯食間。去。子未能為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之間。佛言。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佛言。弟子去離吾數千里。意念吾戒。必得道若在吾側。意在邪。終不得道。其實在行。近而不行。何益萬分耶。
佛言。人為道猶若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其義皆快行者得道矣。
佛言。人為道。能拔愛欲之根譬如摘懸珠。一一摘之。會有盡時。惡盡得道也。
佛言。諸沙門行道。當如牛負行深泥中。疲極不敢左右顧趣。欲離泥以自甦息。沙門視情欲甚于彼泥。直心念道。可免眾苦。
佛言。吾視五侯之位。如塵隙。視金玉之寶。如瓦礫。視紈素之服。如敝帛。視大千世界。如一訶子。視四耨水。如涂足油。視方便門。如筏寶聚。視無上乘。如夢金帛。視求佛道。如眼前華。視求禪定。如須彌柱。視求涅。如晝夜寤。視倒正者。如六龍舞。視平等者。如一真地。視興化者。如四時木。
諸大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佛說四十二章經(終)
佛遺教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x陳如。最後說法。度須跋陀羅。所應度者。皆已度訖。于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是時中夜寂然無聲。為諸弟子略說法要。汝等比丘于我滅後。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如 遇明。貧人得寶。當知此則是汝等大師。若我住世。無異此也。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畜養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種植。及諸財寶皆當遠離。如避火坑。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合和湯藥。佔相吉凶。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歷數算計。皆所不應。節身時食。清淨自活。不得參預世事。通致使命。咒術仙藥。結好貴人。親厚r慢。皆不應作。當自端心正念求度。不得包藏瑕疵。顯異惑眾。于四供養。知量知足。趣得供事不應畜積。此則略說持戒之相。戒是正順解脫之本。故名波羅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諸禪定。及滅苦智慧。是故比丘當持淨戒。勿令毀缺。若人能持淨戒。是則能有善法。若無淨戒。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當知戒為第一。安隱功德住處。汝等比丘已能住戒。當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執杖視之。不令縱逸犯人苗稼。若縱五根。非唯五欲將無涯畔不可制也。亦如惡馬不以轡制將當牽人墜于坑陷。如被劫害。苦止一世五根賊禍。殃及累世。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隨。持之如賊。不令縱逸。假令縱之。皆亦不久見其磨滅。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汝故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執蜜器。動轉輕躁但觀于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汝等比丘受諸飲食。當如服藥。于好于惡。勿生增減。趣得支身以除饑渴。如蜂采花。但取其味。不損色香。比丘亦爾。受人供養。趣自除惱。無得多求壞其善心。譬如智者籌。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過。分以竭其力。汝等比丘。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中夜誦經以自消息。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當念無常之火燒諸世間。早求自度。勿睡眠也。諸煩惱賊常伺殺人。甚于怨家。安可睡眠不自警悟。煩惱毒蛇睡在汝心。譬如黑 在汝室睡。當以持戒之鉤早並除之。睡蛇既出。乃可安眠。不出而眠。是無慚人。慚恥之服。于諸莊嚴最為第一。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是故比丘常當慚恥無得暫替。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有愧之人。則有善法。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汝等比丘若有人來。節節支解。當自攝心。無令 恨。亦當護口。勿出惡言。若縱恚心。則自妨道失功德利。忍之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所以者何。 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 心甚于猛火。常當防護。勿令得入。劫功德賊。無過 恚。白衣受欲。非行道人。無法自制。 猶可恕。出家行道無欲之人。而懷 恚。甚不可也。譬如清冷雲中霹靂起火。非所應也。汝等比丘。當自摩頭以舍飾好。著壞色衣。執持應器。以乞自活。自見如是。若起x慢。當疾滅之。增長x慢尚非世俗白衣所宜。何況出家入道之人。為解脫故。自降其身而行乞耶。汝等比丘。諂曲之心。與道相違。是故宜應質直其心。當知諂曲。但為欺誑。入道之人則無是處。是故汝等。宜應端心。以質直為本。汝等比丘。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直爾少欲。尚應修習。何況少欲。能生諸功德。少欲之人。則無諂曲。以求人意。亦復不為諸根。所牽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余。常無不足。有少欲者則有涅。是名少欲。汝等比丘。若欲脫諸苦惱。當觀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隱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不知足者。常為五欲所牽為知足者之所憐愍。是名知足。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閑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舍己眾他眾。空閑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于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汝等比丘。若勤精進。則事無難者。是故汝等。當勤精進。譬如小水常流。則能穿石。若行者之心數數懈廢。譬如鑽火未熱而息。雖欲得火。火難可得。是名精進。汝等比丘。求善知識。求善護助。無如不忘念。若有不忘念者。諸煩惱賊則不能入。是故汝等常當攝念在心。若失念者。則失諸功德。若念力堅強。雖入五欲賊中不為所害。譬如著鎧入陣。則無所畏。是名不忘念。汝等比丘若攝心者。心則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間生滅法相。是故汝等常當精進修習諸定。若得定者。心則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爾。為智慧水故。善修禪定令不漏失。是名為定。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則無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則于我法中能得解脫。若不爾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無所名也。實智慧者。則是度老病死海堅牢船也。亦是無明黑暗大明燈也。一切病者之良藥也。伐煩惱樹之利斧也。是故汝等當以聞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雖是肉眼而是明見人也。是為智慧。汝等比丘。若種種戲論。其心則亂。雖復出家。猶未得脫。是故比丘。當急舍離亂心戲論。若汝欲得寂滅樂者。唯當善滅戲論之患。是名不戲論汝等比丘。于諸功德。常當一心舍諸放逸如離怨賊。大悲世尊所說利益皆已究竟。汝等但當勤而行之。若于山間。若空澤中。若在樹下閑處靜室。念所受法。勿令忘失。常當自勉精進修之。無為空死。後致有悔。我如良醫知病說藥。服與不服。非醫咎也。又如善導。導人善道。聞之不行。非導過也。汝等若于苦等四諦有所疑者。可疾問之。無得懷疑不求決也。爾時世尊。如是三唱。人無問者。所以者何。眾無疑故。時阿?樓馱觀察眾心。而白佛言。世尊。月可令熱。日可令冷。佛說四諦。不可令異。佛說苦諦。實苦不可令樂。集真是因。更無異因。苦若滅者。即是因滅。因滅故果滅。滅苦之道。實是真道。更無余道。世尊是諸比丘。于四諦中。決定無疑。于此眾中。所作未辯者。見佛滅度當有悲感。若有初入法者。聞佛所說。即皆得度。譬如夜見電光。即得見道。若所作已辦。已度苦海者。但作是念。世尊滅度一何疾哉阿?樓馱雖說此語。眾中皆悉了達四聖諦義。世尊欲令此諸大眾。皆得堅固。以大悲心復為眾說。汝等比丘。勿懷悲惱。若我住世一劫。會亦當滅。會而不離。終不可得。自利利人。法皆具足。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是故當知世皆無常。會必有離。勿懷憂惱。世相如是。當勤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明。滅諸痴暗。世實危脆。無牢強者。我今得滅如除惡病。此是應舍。罪惡之物。假名為身。沒在老病生死。大海何有智者。得除滅之。如殺怨賊而不歡喜。汝等比丘。常當一心勤求出道。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汝等且止。勿得復語。時將欲過。我欲滅度。是我最後之所教誨。
佛遺教經(終)
八大人覺經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為佛弟子。常于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是心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第二覺。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第三覺知心無 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第四覺。知懈怠墜落。常行精進破煩惱惡。摧伏四魔。出陰界獄。第五覺悟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第六覺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常念三衣瓦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第八覺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發大乘心普濟一切。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精進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岸復還生死。度脫眾生。以前八事開導一切。令諸眾生覺生死苦。舍離五欲修心聖道。若佛弟子誦此八事。于念念中滅無量罪進趣菩提速登正覺永斷生死。常住快樂。
八大人覺經(終)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佛子菩薩雲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害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毀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壞身語意業。雲何得不退轉身語意業。雲何得不可動身語意業。雲何得殊勝身語意業。雲何得清淨身語意業。雲何得無染身語意業。雲何得智為先導身語意業。雲何得生處具足種族具足。家具足。色具足。相具足。念具足。慧具足。行具足。無畏具足。覺悟具足。雲何得勝慧。第一慧。最上慧。最勝慧。無量慧。無數慧。不思議慧。無與等慧。不可量慧。不可說慧。雲何得因力。欲力。方便力。緣力。所緣力。根力。觀察力。奢摩他力。毗缽舍那力。思惟力。雲何得蘊善巧。界善巧。處善巧。緣起善巧。欲界善巧。色界善巧。無色界善巧。過去善巧。未來善巧。現在善巧。雲何善修習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舍覺分。空。無相。無願。雲何得圓滿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毗梨耶波羅蜜。禪那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及以圓滿慈悲喜舍。雲何得處非處智力。過未現在業報智力根勝劣智力。種種界智力。種種解智力。一切至處道智力。禪解脫三昧染淨智力。宿住念智力。無障礙天眼智力。斷諸習智力。雲何常得天王。龍王。夜叉王。乾闥婆王。阿修羅王。迦樓羅王。緊那羅王。摩 羅伽王。人王。梵王。之所守護。恭敬供養。雲何得與一切眾生為依。為救。為歸。為趣。為炬。為明。為照。為導。為勝導。為普導。雲何于一切眾生中為第一。為大。為勝。為最勝。為妙。為極妙。為上。為無上。為無等。為無等等。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善哉佛子。汝今為欲多所饒益。多所安隱哀愍世間利樂天人問如是義佛子。若諸菩薩。善用其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于諸佛法。心無所礙。住去來今。諸佛之道。隨眾生住。恆不舍離。如諸法相。悉能通達。斷一切惡。具足眾善。當如普賢。色相第一。一切行願。皆得具足。于一切法。無不自在。而為眾生。第二導師。佛子。雲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
免其逼迫孝事父母當願眾生
善事于佛獲養一切妻子集會
當願眾生冤親平等永離貪著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拔除欲箭
究竟安隱妓樂聚會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了妓非實若在宮室
當願眾生入于聖地永除穢欲
著瓔珞時當願眾生舍諸偽飾
到真實處上升樓閣當願眾生
升正法樓徹見一切若有所施
當願眾生一切能舍心無愛著
眾會聚集當願眾生舍眾聚法
成一切智若在厄難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所行無礙舍居家時
當願眾生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入僧伽藍當願眾生演說種種
無乖諍法詣大小師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習行善法求請出家
當願眾生得不退法心無障礙
脫去俗服當願眾生勤修善根
舍諸罪軛剃除須發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究竟寂滅著袈裟衣
當願眾生心無所染具大仙道
正出家時當願眾生同佛出家
救護一切自歸于佛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發無上意自歸于法
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歸于僧當願眾生統理大眾
一切無礙受學戒時當願眾生
善學于戒不作眾惡受 梨教
當願眾生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受和尚教當願眾生入無生智
到無依處受具足戒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得最勝法若入堂宇
當願眾生升無上堂安住不動
若敷床座當願眾生開敷善法
見真實相正身端坐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心無所著結跏趺坐
當願眾生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修行于定當願眾生以定伏心
究竟無余若修于觀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永無乖諍舍跏趺坐
當願眾生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下足住時當願眾生心得解脫
安住不動若舉于足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具眾善法著下裙時
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
不令散失若著上衣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著僧伽梨
當願眾生入第一位得不動法
手執楊枝當願眾生皆得妙法
究竟清淨嚼楊枝時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噬諸煩惱大小便時
當願眾生棄貪嗔痴蠲除罪法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出世法中
速疾而往洗滌形穢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畢竟無垢以水盥掌
當願眾生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以水洗面當願眾生得淨法門
永無垢染手執錫杖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示如實道執持應器
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發趾向道當願眾生趣佛所行
入無依處若在于道當願眾生
能行佛道向無余法涉路而去
當願眾生履淨法界心無障礙
見升高路當願眾生永出三界
心無怯弱見趣下路當願眾生
其心謙下長佛善根見斜曲路
當願眾生舍不正道永除惡見
若見直路當願眾生其心正直
無諂無誑見路多塵當願眾生
遠離塵坌獲清淨法見路無塵
當願眾生常行大悲其心潤澤
若見險道當願眾生住正法界
離諸罪難若見眾會當願眾生
說甚深法一切和合若見大柱
當願眾生離我諍心無有忿恨
若見叢林當願眾生諸天及人
所應敬禮若見高山當願眾生
善根超出無能至頂見棘刺樹
當願眾生疾得翦除三毒之刺
見樹葉茂當願眾生以定解脫
而為蔭映若見華開當願眾生
神通等法如華開敷若見樹華
當願眾生眾相如華具三十二
若見果實當願眾生獲最勝法
證菩提道若見大河當願眾生
得預法流入佛智海若見陂澤
當願眾生疾悟諸佛一味之法
若見池沼當願眾生語業滿足
巧能演說若見汲井當願眾生
具足辯才演一切法若見涌泉
當願眾生方便增長善根無盡
若見橋道當願眾生廣度一切
猶如橋梁若見流水當願眾生
得善意欲洗除惑垢見修園圃
當願眾生五欲圃中耘除愛草
見無憂林當願眾生永離貪愛
不生憂怖若見園苑當願眾生
勤修諸行趣佛菩提見嚴飾人
當願眾生三十二相以為嚴好
見無嚴飾當願眾生舍諸飾好
具頭陀行見樂著人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歡愛不舍見無樂著
當願眾生有為事中心無所樂
見歡樂人當願眾生常得安樂
樂供養佛見苦惱人當願眾生
獲根本智滅除眾苦見無病人
當願眾生入真實慧永無病惱
見疾病人當願眾生知身空寂
離乖諍法見端正人當願眾生
于佛菩薩常生淨信見丑陋人
當願眾生于不善事不生樂著
見報恩人當願眾生于佛菩薩
能知恩德見背恩人當願眾生
于有惡人不加其報若見沙門
當願眾生調柔寂靜畢竟第一
見婆羅門當願眾生永持梵行
離一切惡見苦行人當願眾生
依于苦行至究竟處見操行人
當願眾生堅持志行不舍佛道
見著甲冑當願眾生常服善鎧
趣無法師見無鎧仗當願眾生
永離一切不善之業見論議人
當願眾生于諸異論悉能摧伏
見正命人當願眾生得清淨命
不矯威儀若見于王當願眾生
得為法王恆轉正法若見王子
當願眾生從法化生而為佛子
若見長者當願眾生善能明斷
不行惡法若見大臣當願眾生
恆守正念習行眾善若見城郭
當願眾生得堅固身心無所屈
若見王都當願眾生功德共聚
心恆喜樂見處林藪當願眾生
應為天人之所嘆仰入里乞食
當願眾生入深法界心無障礙
到人門戶當願眾生入于一切
佛法之門入其家已當願眾生
得入佛乘三世平等見不舍人
當願眾生常不舍離勝功德法
能能舍人當願眾生永得舍人
三惡道苦若見空缽當願眾生
其心清淨空無煩惱若見滿缽
當願眾生具足成滿一切善法
若得恭敬當願眾生恭敬修行
一切佛法不得恭敬當願眾生
不行一切不善之法見慚恥人
當願眾生具慚恥行藏護諸根
見無慚恥當願眾生舍離無慚
住大慈道若得美食當願眾生
滿足其願心無羨欲得不美食
當願眾生莫不護得諸三昧味
得柔軟食當願眾生大悲所燻
心意柔軟得粗澀食當願眾生
心無染著絕世貪愛若飯食時
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若受味時當願眾生得佛上味
甘露滿足飯食已訖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具諸佛法若說法時
當願眾生得無盡辯廣宣法要
從舍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
永出三界若入水時當願眾生
入一切智知三世等洗浴身體
當願眾生身心無垢內外光潔
盛暑炎毒當願眾生舍離眾惱
一切皆盡暑退涼初當願眾生
證無上法究竟清涼諷誦經時
當願眾生順佛所說總持不忘
若得見佛當願眾生得無礙眼
見一切佛諦觀佛時當願眾生
皆如普賢端正嚴好見佛塔時
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
敬心觀塔當願眾生諸天及人
所共瞻仰頂禮于塔當願眾生
一切天人無能見頂右繞于塔
當願眾生所行無逆成一切智
繞塔三匝當願眾生勤求佛道
心無懈歇贊佛功德當願眾生
眾德悉具稱嘆無盡贊佛相好
當願眾生成就佛身證無相法
若洗足時當願眾生具神足力
所行無礙以時寢息當願眾生
身得安隱心無動亂睡眠始寤
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
佛子。若諸菩薩如是用心。則獲一切勝妙功德。一切世間。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乾闥婆。阿修羅等。及以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
大方廣佛華嚴經淨行品(終)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
爾時正念天子白法慧菩薩言。佛子。一切世界諸菩薩眾。依如來教。染衣出家。雲何而得梵行清淨。從菩薩位。逮于無上菩提之道。法慧菩薩言。佛子。菩薩摩訶薩。修梵行時。應以十法。而為所緣。作意觀察。所謂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應如是觀。為身是梵行耶。乃至戒是梵行耶。若身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為非善。則為非法。則為渾濁。則為臭惡。則為不淨。則為可厭。則為違逆。則為雜染。則為死尸。則為蟲聚。若身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行住坐臥。左右顧視。屈伸俯仰。若語是梵行者。梵行則是音聲。風息。唇舌喉吻。吐納抑縱高低清濁。若語業是梵行者。梵行則是起居問訊。略說廣說。喻說直說。贊說毀說。安立說。隨俗說。顯了說。若意是梵行者梵行則應是覺。是觀。是分別。是種種分別。是憶念。是種種憶念。是思惟。是種種思惟。是幻術。是眠夢。若意業是梵行者。當知梵行。則是思想。寒熱饑渴。苦樂憂喜。若佛是梵行者。為色是佛耶。受是佛耶。想是佛耶。行是佛耶。識是佛耶。為相是佛耶。好是佛耶。神通是佛耶。業行是佛耶。果報是佛耶。若法是梵行者。為寂滅是法。耶。涅是法耶。不生是法耶。不起是法耶。不可說是法耶。無分別是法耶。無所行是法耶。不合集是法耶。不隨順是法耶。無所得是法耶。若僧是梵行者。為預流向是僧耶。預流果是僧耶。一來向是僧耶。一來果是僧耶。不還向是僧耶。不還果是僧耶。阿羅漢向是僧耶。阿羅漢果是僧耶。三明是僧耶。六通是僧耶。若戒是梵行者。為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 黎是戒耶。剃發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如是觀已。于身無所取。于修無所著。于法無所住。過去已滅。未來未至。現在空寂。無作業者。無受報者。此世不移動。彼世不改變。此中何法。名為梵行。梵行從何處來。誰之所有。體為是誰。由誰而作。為是有。為是無。為是色。為非色。為是受。為非受。為是想。為非想。為是行。為非行。為是識。為非識。如是觀察。梵行法不可得故。三世法皆空寂故。意無取著故。心無障礙故。所行無二故。方便自在故。受無相法故。觀無相法故。知佛法平等故。具一切佛法故。如是名為清淨梵行。復應修習十種法。何者為十。所謂處非處智。過去未來業報智。諸禪解脫三昧智。諸根勝劣智。種種解智。種種戒智。一切至處道智。天眼無礙智。宿命無礙智。永斷習氣智。于如來十力。一一觀察。一一力中。有無量義。悉應咨問。聞已應起大慈悲心觀察眾生。而不舍離。思惟諸法。無有休息。行無上業。不求果報。了知境界。如幻如夢。如影如響。亦如變化。若諸菩薩。能與如是觀行相應于諸法中不生二解。一切佛法。疾得現前初發心時。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大方廣佛華嚴經梵行品(終)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唐 賓國三藏般若奉詔譯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告諸菩薩。及善財言。善男子。如來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諸佛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演說。不可窮盡。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善財白言。大聖。雲何禮敬。乃至回向。普賢菩薩告善財言。善男子。言禮敬諸佛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世尊。以。我普賢。行願力故。深心信解。如對目前。悉以清淨身語意業。常修禮敬。一一佛所。皆現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身。一一身遍禮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佛。虛空界盡。我禮乃盡以虛空界不可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如是乃至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禮乃盡。而眾生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禮敬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稱贊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詞海。稱揚贊嘆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于法界無不周遍。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贊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贊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 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涂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然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炷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懺除業障者。菩薩自念我于過去無始劫中。由貪 痴。發身口意。作諸惡業。無量無邊。若此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遍于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眾前。誠心懺悔。後不復造。恆住淨戒一切功德。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眾生煩惱不可盡故。我此懺悔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隨喜功德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從初發心。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經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頭目手足。如是一切難行苦行。圓滿種種波羅蜜門。證入種種菩薩智地。成就諸佛無上菩提。及般涅。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隨喜。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種類。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闢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如是虛空界盡。我此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請轉法輪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廣大佛剎。一一剎中。念念有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諸佛成等正覺。一切菩薩海會圍繞。而我悉以身口意業種種方便殷勤勸請轉妙法輪。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常勸請一切諸佛轉正法輪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請佛住世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數諸佛如來。將欲示現般涅者。及諸菩薩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乃至一切諸善知識。我悉勸請莫入涅。經于一切佛剎極微塵數劫。為欲利樂一切眾生。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勸請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余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道場。或處聲聞及闢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于如是種種眾會以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于涅。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世尊毗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于念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于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于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于諸病苦。為作良醫。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 夜中。為作光明。于貧窮者。令得仗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于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于眾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于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解。以于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口意業。無有疲 。
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正路。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悉竟成就無上菩提。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 。善男子。為是菩薩摩訶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若諸菩薩于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就一切眾生。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是故善男子汝于此義。應如是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于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或復有人以深信心。于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銷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鳩茶。若毗舍 。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于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于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師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舍離。于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華中蒙佛授記。得授記已。經于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法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于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諦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是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陀 佛。極樂世界。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師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于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于未來一切劫讀佛甚深功德海
以諸最勝妙華 伎樂涂香及傘蓋
如來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 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于無上妙法輪
諸佛若欲示涅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懺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前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微妙法滅除煩惱盡無余
我為菩提修行時一切趣中成宿命
常得出家修行戒無垢無破無穿漏
天龍夜叉鳩盤茶乃至人與非人等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勤修清淨波羅蜜恆不忘失菩提心
滅除障垢無有余一切妙行皆成就
于諸惑業及魔境世間道中得解脫
猶如蓮華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于剎塵劫十方利益恆無盡
我常隨順諸眾生盡于未來一切劫
恆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所有與我同行者于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為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于我常生歡喜心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眾圍繞
于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我于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恆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眾音聲海
隨諸眾生意樂音一一流入辯才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
恆轉理趣妙法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為一念際我皆入
我于一念見三世所有一切人師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威神力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三世莊嚴剎
十方塵剎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我皆往詣而親近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根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普能嚴淨諸剎海解脫一切眾生海
普能分別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淨諸行海圓滿一切諸願海
親近供養諸佛海修行無倦經劫海
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願
我皆供養圓滿修以普賢行悟菩提
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
我今回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
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
我為遍淨普賢行文殊師利諸大願
滿彼事業盡無余未來際劫恆無倦
我所修行無有量獲得無量諸功德
安住無量諸行中了達一切神通力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為得普賢殊勝行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我今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眾生界
彼佛眾會咸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眾生界
乃至虛空世界盡眾生及業煩惱盡
如是一切無盡時我願究竟恆無盡
十方所有無邊剎莊嚴眾寶供如來
最勝安樂施天人經一切剎微塵劫
若人于此勝願王一經于耳能生信
求勝菩提心渴仰獲勝功德過于彼
即常遠離惡知識永離一切諸惡道
速見如來無量光具此普賢最勝願
此人善得勝壽命此人善來人中生
此人不久當成就如彼普賢菩薩行
往昔由無智慧力所造極惡五無間
誦此普賢大願王一念速疾皆消滅
族姓種類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圓滿
諸魔外道不能摧堪為三界所應供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眾
成等正覺轉法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若人于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眾生清淨願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于如來前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善財童子踴躍無量。一切菩薩皆大歡喜。如來贊言善哉。善哉。爾時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訶薩。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文殊師利菩薩而為上首。諸大菩薩及所成熟六千比丘。彌勒菩薩而為上首。賢劫一切諸大菩薩。無垢普賢菩薩而為上首一生補處住灌頂位諸大菩薩。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一切剎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訶薩眾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等。而為上首。諸大聲聞並諸人天一切世主。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終)
曩謨喝 蚰嵌 掛 ﹥闋【闋︿ 撕睪廝這 似媚 娑婆訶
大彌陀經四十八願
第一願。我作佛時。我剎中無地獄餓鬼禽畜。以至 飛蠕動之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願。我作佛時。我剎中無婦女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 飛蠕動之類。來生我剎者。皆于七寶水池蓮華中化生。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欲食時七寶缽中。百味飲食。化現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所欲衣服。隨念即至。不假裁縫搗染浣濯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五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自地以上至于虛空。皆有宅宇宮殿樓閣池流花樹。悉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殊勝。超絕其香。普薰十方世界眾生聞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六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心相愛敬無相憎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七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無淫u。嗔怒愚痴之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八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同一善心無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預相知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九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皆不聞不善之名。況有其實。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知身如幻無貪著心。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一願。我作佛時。我剎中雖有諸天與世人之異。而其形容。皆一類金色面目端正淨好。無復丑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二願。我作佛時。假令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 飛蠕動之類。皆得為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年壽幾千億萬劫。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三願。我作佛時。假令十方各千億世界有諸天人民。以至 飛蠕動之類。皆得為人皆作緣覺聲聞。皆坐禪一心共欲計數。我剎中人數有幾千億萬。無有能知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四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壽命皆無央數劫。無有能計知其數者。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五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所受快樂。一如漏盡比丘。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六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住正信位離顛倒想。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所止盡般泥洹。不得是願。不得作佛。
第十七願。我作佛時。說經行道十倍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八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通宿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十九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得天眼見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得天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悉能受持。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一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得他心智知百千億那由他世界眾生心念。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二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盡是神。足于一念頃。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世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三願。我作佛時。我名號聞于十方無央數世界。諸佛各于大眾中。稱我功德。及國土之勝諸天人民。以至 飛蠕動之類。聞我名號。乃慈心喜悅者。皆令來生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四願。我作佛時。我頂中光明絕妙勝如日月之明百千億萬倍。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五願。我作佛時。光明照諸無央數天下幽冥之處。皆當大明諸天人等以至 飛蠕動之類。見我光明莫不慈心作善。皆令來生我國。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六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 飛蠕動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慈和過諸天人。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七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有發菩提心。奉持齋戒。行六波羅蜜。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剎臨壽終時。我與大眾現其人前。引至來生作不退轉地菩薩。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八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燒香散華。然燈懸繒飯食沙門起立塔寺齋戒清淨。益作諸善一心系念于我雖止于一晝夜不絕。亦必生我剎。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二十九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至心信樂。欲生我剎。十聲念我名號。必遂來生惟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以至 飛蠕動之類。前世作惡。聞我名號。即懺悔為善奉持經戒。願生我剎壽終皆不經三惡道徑遂來生。一切所欲無不如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一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號。五體投地。稽首作禮。喜悅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二願。我作佛時。十方無央數世界。有女人聞我名號。喜悅信樂。發菩提心。 惡女身。壽終之後。其身不復為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三願。我作佛時。凡生我剎者。一生遂補佛處惟除本願欲往他方投化眾生。修菩薩行。供養諸佛。即自在往生。我以威神之力。令彼教化一切眾生皆發信心。修菩提行。普賢行寂滅行淨梵行。最勝行。及一切善行。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四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欲生他方者。隨其所願不復墜于三惡道。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五願。我作佛時。剎中菩薩以香華幡蓋。真珠瓔珞種種供具。欲往無量世界。供養諸佛一食之頃即可遍至。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六願。我作佛時。剎中菩薩欲萬種之物。供養十方無央數佛。即自然在前供養。既遍是日未午即還我剎。不得是願。終不成佛。
第三十七願。我作佛時。剎中菩薩受持經法。諷誦宣說。必得辯才智慧。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八願。我作佛時。剎中菩薩。能演說一切法。其智慧辯才。不可限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三十九願。我作佛時。剎中菩薩。得金剛那羅延力。其身皆紫磨金色。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說經行道。無異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願。我作佛時。剎中清淨照見十方無量世界菩薩。欲于寶樹中見十方一切嚴淨佛剎。即時應現。猶如明鏡睹其面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一願。我作佛時。剎中菩薩雖少功德者。亦能知見我道場樹高四千由旬。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二願。我作佛時。剎中諸天世人。及一切萬物皆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者。眾生雖得天眼。不能辯其名數。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三願。我作佛時。我剎中人隨其志願。所欲聞法。皆自然得聞。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四願。我作佛時。我剎中菩薩聲聞。皆智慧。威神頂中皆有光明語音。鴻暢說經行道。無異于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五願。我作佛時。地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一發意頃。供養不可思議諸佛。而不失定意。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六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皆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七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不退轉地。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第四十八願。我作佛時。他方世界。諸菩薩聞我名號皈依精進。即得至第一忍。第二忍。第三法忍。于諸佛法。永不退轉。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四十八願(終)
咒類
(五衣偈咒)
善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披奉如來命世世不舍離悉陀耶娑婆訶
(七衣偈咒)
善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我今頂戴受世世常得披度波度波娑婆訶
(大衣偈咒)
善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持誦如來行廣度諸眾生摩訶波伽波吒悉帝娑訶
(尼師壇偈咒)
臥具尼師壇長養心苗性展開登聖地奉持如來命檀波檀波莎訶
(登殿塔咒)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杜婆杜婆(娑婆)訶
登道場咒
阿密栗帝稅j吒
延壽咒
三沒多 折 魅 逗 br />
(求智慧咒)
婆 ︿ 口*( -木+上)]野彌輪陀尼i i o曳(二合)鎖訶
消萬病咒
室哩哆室哩哆軍吒利(莎 賀
七佛滅罪咒
牟尼牟尼三牟尼薩逗 br />
滅罪真言
牟尼薩逗 br />
護身咒
哆 岵 嵋囟咭 br />
救苦咒
麼?作巳 逗 br />
斷瘟咒
烏倫尼烏倫尼稅j吒
入廁咒
狠嚕陀耶莎訶
洗淨咒
賀曩蜜栗帝莎訶
去穢咒
室利曳婆醯莎訶
洗手咒
主迦 吧 br />
淨身咒
跋折 斟壬 br />
下床咒
地利日哩莎訶
行步不傷蟲咒
地利日利娑婆訶
(摩利支天神咒)
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怛佷他遏 饒┤鼓 饒┤顧脹灸┤怪E ┤鼓 E ┤鼓 V鼓┤拱測蟯幽且鼓┤鼓餃藪舛嫉坻 囤 br />
佛頂尊勝陀羅尼
佛陀波利譯
那謨薄伽跋帝(一)啼隸路迦(稽?切)缽 著 (余何切下同長聲)勃陀耶(一雲皈命聖尊三世勝覺)(二)薄伽跋底(三)怛佷(徒列切)他(四)(長聲)(五)毗輸馱(音太)耶娑摩三漫(音文)多皤婆娑(六)娑破 揭底伽訶那(七)娑婆皤輸秫(輸律切下同)地阿鼻詵(去聲)者甦揭多伐折那(八)阿???多毗曬雞(取 切平聲)(九)阿(上聲)訶 去聲)阿訶 下同)(十)阿瑜散陀(長聲)羅尼(十一)輸(舜入聲)馱(音太下同)耶輸馱耶(十二)伽伽那(去聲)毗秫提(十三)烏瑟尼沙毗逝耶秫提(十四)娑訶娑 羯褐櫚氐 十五)薩娑怛他揭多地瑟 (長聲)那 地瑟恥帝(丁你切)慕(音母)[口* 隸(音犁)(十六)跋折 長聲)耶僧訶多那秫提(十七)薩婆伐羅毗秫提(十八)缽羅底(丁你切)你伐怛耶阿瑜秫提(十九)薩末那阿地瑟恥帝(音低)(二十)末禰末禰(二十一)怛闥多部多俱胝缽o秫提(二十二)毗(音弭)薩(音悉)普吒勃地秫提(二十三)社耶社耶(余何切下同)(二十四)毗社耶毗社耶(二十五)薩末 宇O地瑟恥多秫提(二十六)跋折梨跋折﹦翼@(二十七)跋折濫婆伐都(二十八)麼麼(受持者于此自稱名)薩婆薩 ?迦(長聲)耶毗秫提(二十九)薩婆揭底(丁你切)缽o秫提(三十)薩婆怛他揭多三摩濕婆娑遏地瑟恥帝(低字呼)(三十一)勃陀(地耶切)勃陀(同上) 馱(音太)耶 馱(音太)耶三漫多缽o秫提(三十二)薩婆怛他揭多地瑟 (長聲)那 地瑟恥帝(三十三)娑婆訶(此咒能免惡道能除罪障能增壽命能轉貧窮能求尊貴能至菩提雲雲)
尊勝佛母大陀羅尼(見夢感經)
????(二合)莎訶捺謨 葛斡諦薩哩斡(二合)得 二合)盧迦卜 二合)諦月涉瑟吒(二合)耶勃塔耶爹捺麻答的牙塔????(二合)????(二合)????杓訛(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啞薩麻薩蠻達啞斡 薩思葩(二合) 葛諦葛葛娑 斡月述提啞撇羶[口* ](音簪上聲)都??(謨含切)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甦葛答瓦 愚 啞蜜哩(二合)達啞撇釋該而(二合)馬曷木得 二合)曼特 二合)叭果(得該切)啞曷 臍 礪 啥 二合)傘塔 徼級 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葛葛娑 斡月述提烏失尼沙月拶耶巴哩述鐵薩曷思 二合) 濟稚 獾 腥 ㄎ 二合)答塔葛達啞斡嚕結尼煞吒(二合)巴 鄞鋨土 崛 ㄎ 二合)答塔葛達麻諦答攝蒲蜜卜 二合)牒瑟吒(二合)諦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赫哩(二合)達耶啞牒瑟吒(二合)啞牒瑟吒(二合)諦木得哩(二合)木得哩(二合)馬曷木得哩(二合)斡資哩(二合)斡資哩(二合)麻訶斡資哩(二合)斡資 二合)葛耶三曷達叭哩述鐵薩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啞斡 月述鐵卜 二合)牒聶斡而達(二合)耶馬麻由而(二合)月述提(二合)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薩麻耶啞牒瑟吒(二合)啞牒瑟吒(二合)諦摩尼摩尼馬曷摩尼月摩尼月摩尼馬曷月摩尼麻諦麻諦馬曷麻諦麻麻諦莎麻諦答塔達蒲達戈遣巴哩述提月思蒲(二合)吒卜鐵述鐵希希拶耶拶耶月拶耶月拶耶思麻(二合) 悸 二合) 駕 二合) 駕 二合) 駕 二合) 駕 二合) ㄎ 二合)勃塔啞牒瑟吒(二合)啞牒瑟吒(二合)諦述鐵述鐵卜鐵卜鐵斡資哩(二合)斡資哩(二合)馬曷斡資哩(二合)莎斡資哩(二合)斡資哩(二合)葛而(二合)毗拶耶葛而(二合)毗月拶耶葛而(二合)毗斡資 二合)左辣葛而(二合)毗斡資嚕(二合)忒葩微斡資 二合)三葩微斡資 二合)斡資哩(二合)尼斡資?(二合) 斡都麻麻攝哩?薩哩斡(二合)薩樞 俑鷚 土ㄊ鎏嵐j斡都薩拭秩 ㄎ 二合)葛諦巴哩述提釋哲(二合)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釋哲(二合)??薩麻刷薩顏都卜鐵卜鐵悉鐵悉鐵勃塔耶勃塔耶月勃塔耶月勃塔耶謨拶耶謨拶耶月謨拶耶月謨拶耶杓訛(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薩蠻答謨拶耶謨拶耶薩蠻答 濟 二合)巴哩述提薩哩斡(二合)答塔葛達赫哩(二合)達耶啞牒瑟吒(二合)啞牒瑟吒(二合)諦木得哩(二合)木得哩(二合)馬曷木得哩(二合)馬曷木得 二合)曼特 二合)叭諦莎訶
功德天咒
齋天化紙施天仙食念。
嗜摩 艫 一)烏晝呼帝盧(二)句吒那呼帝盧(三)若蜜耆盧(四)莎訶
十二因緣咒
耶答兒麻(二合)兮都不 二合)巴斡兮敦的山答塔葛都歇斡怛的山拶約尼嚕怛耶[嘟-者+(看-目)]叭諦麻曷釋 檳梢 br />
華嚴補闕咒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阿缽 酆榷嗾壅壢嗝 雞彌雞彌怛塔葛塔喃末瓦山碇缽 畚甃央@蚰 蛩 鶿 ┤ 稅j莎訶
穢跡金剛神咒
??F?摩訶般羅(二合)狠那??吻汁吻醯摩尼微咭微摩那棲斫急那烏深暮? 算 br />
毗盧灌頂神咒
蓋棺徹沙念。
旖暮伽廢嚕者娜摩訶畝捺 v缽頭摩入 {?? 野??
祈雨咒
多佷他娑 ク ク 章 章 琴ハ ^婆 婆侍毗侍毗樹符樹符佛神力故大龍王等速來于此閻浮提內降霪大雨遮 呂 呂 ┬ ┼鍍炮 br />
雨寶陀羅尼心真言
端贗 口*( -木+上)]娑 二合)(引)賀(引)
延命陀羅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