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會閱卷第一 大乘起信論疏筆削記會閱卷第一11
    △二法化。

    二。示何法。謂一心。二門。三大。四信。五行等法。

    《記》示何法者。巳知論主所依。非是下凡有漏之識。但依二智無漏建立。凡所有言。盡合真理。契會時機。必無過矣。如其所示。是何法門。令彼信解修斷入證耶。故此征之。謂一心下。釋也。然大乘法體。是眾生諸佛無二真源。不分染淨真妄差別。而能具攝一切諸法。寂焉不動。靈鑒無昧。故名一心。而此心體。非真非妄。能真能妄。故開二門。門者無壅。虛通往來。出入自在。開闔無妨之謂也。依心無相。立真如門。依心具法。立生滅門。二門互通。開闔自在。俱以一心為源。故雲心真如心生滅也。三大者。即二門下所示之義。謂真如門。唯示體大。生滅門。具示三大。故下論雲。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四信者。謂信真如及三寶也。信心是一。信境有四。故成四信。故下論雲。一者。信根本。所謂樂念真如法故。乃至佛法僧。常念親近修習如實行故。五行。謂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止觀之法。成就前來四種信心。令成根不退。入正道故。如下廣明。所言等者。法相至多。今疏從一至五增數略列。不及多雲。故言等也。若具言之。即二覺。四位。四相。四鏡。三細。六粗等。不能廣引。然疏列雖少。無法不該。以生滅一門。具明世出世間一切法故。此等皆是所示之法。雖通雲示。然示義有別。謂于上諸法。示令信解行斷證等。配文可見。由是疏中通雲示也。

    △三巧示。

    三。雲何示。謂以巧便。開一味大乘。作法義二種。分一心法。復作二門。析一義理。復為三大。由此善巧而得開示。

    《記》雲何示者。上之所列。但是所示之法。未知作何方便而顯示之。巧。謂權巧。便。謂方便。此屬論主能示之智。一味大乘。即一心真理。不分染淨因果凡聖空有等異。故雲一味。揀對二乘。故名大乘。此之法體。以智冥符。離諸分別。乃雲一味。若依言說示。即開為二。謂法。義也。故論雲。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一者法。二者義。仍開法為二門。演義為三大。故論雲。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又雲。所言義者。則有體相用三種等。備如前引。由此下。結指善權。謂論主以一實智。證無分別一味真理。以方便力。為眾生故。善用巧便。而開一味成多法門。多無多相。不違一味。故名善巧。開即演一為多。示即顯令生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