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三乘聖格中獨顯出佛陀的崇高偉大!所以我上面說︰‘佛陀當譯為大覺者才算恰當其稱。’就因為此。
這三覺的道理,正與大學的‘在明明德’(自覺),‘在親民’(覺他),‘在止于至善’(覺滿)的道理相同。
復有三身佛,天台四教六即佛,華嚴十身佛等,現在略之。
三、約因︰因是因地(指現世),即教主釋迦如來的一大因緣事跡,我們為佛弟子,對于教祖的史跡不可不知!故不嫌麻煩而略述之,世尊是于塵點劫前就早已成就佛道的,因為欲救度一切眾生的緣故,非生現生非滅示滅(參照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據以現世因地來說明︰在民國前二千四百五十五年(公元前五百四十四年)的四月初八日,垂跡于中印度迦毗羅衛國的藍毗尼園,誕生為淨飯大王的太子,母後是摩耶夫人。太子生後才七日,摩耶夫人即就離開世間,之後,受姨母摩訶波 波提,代為乳養。
太子幼名稱為悉達多,成道後稱為牟尼。釋迦是他的姓,少時聰明絕倫,讀書習技,聞一知十,非唯博通一切的學問,亦兼精通武藝,實在是世間罕見罕聞的大偉人。在壯年的一日,出游于郊野,觀見農夫耕田,在土中翻出傷蟲,而飛鳥競相啄食,太子睹狀,深深感慨世間的無情,知一切有情日日都是為著生存而競爭!為這眾生弱肉強食之苦,太子不覺心生悲愍!之後,復次出游四門,再見老、病、死種種的苦,更加畏懼憂惱萬分!遂深悟人生的苦惱,諸法的無常,即于閻浮樹下休息半天,靜思默想,在此世間上何人才能得逃出種種的諸苦?何處才是可以安身立命之處所!?何種法才是世間究竟安樂之法?悒悒在懷。事後,得知沙門有出世法可修,得能了除生死等苦,忽然大喜,欣慕斯道!即時堅決立志,思欲出家修道,以達所願而後已!
時十九歲,于二月初八夜,毅然舍棄皇宮尊貴的安樂,在半夜 城而去,初參外道數年,知道非究竟法(外道即婆羅門。世尊出家,最初于苦行林,訪跋伽婆仙人,見彼等所修,一切是無益的苦行,不能達其目的,一宿而別;繼之參訪阿羅羅迦蘭仙人,學習非非想定,這是求生無想天,福報享盡後終還墜落,不能免除輪回,亦非究竟之法。)後于伽耶山中(或謂雪山,在尼蓮河附近之南斯那村),修了六年的苦行,在日中只食一麻一面,隨任蘆芽穿膝,鵲鳥巢頂而不管。最後于摩揭陀國的佛陀伽耶菩提樹下金剛座上(菩提樹︰又雲畢波羅樹。金剛座即大磐石。),結跏趺座,發誓說︰‘吾若不成正覺不起此座。’經過三七、二十一日間,果于十二月八日的清曉,在萬籟俱寂,身心清快之際,忽睹明星廓然大悟,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世尊三十歲),作偈嘆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因顛倒、妄想、執著,不能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