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理】願生彼國表自性背塵合覺(塵喻五濁,覺喻極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表一切善法一心中具。
丁三釋正勸發願往生竟
以上總釋正宗分之第二科丙二特勸應求往生以發願文竟
┌丁初—出勝因
丙三正示執持名號以立行分三┼丁二—示正修
└丁三—重結勸
今初出勝因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消文】世尊再呼舍利弗說︰‘你當知!非是少善根,少福德的因緣,能得往生極樂世界的。’
【釋義】此段是承上文,更一層的說明,欲親諸上善人,必須有多福多善根,才能生到極樂國。故要顯示持名的功德殊勝,預先斥修其他的福德為少善根,以謂修其他的一切福業,皆為少善根,少福德,少因緣(以非往生的正因故)。
善根︰善是純正良好的心願和行為;根是表示生長之義,所謂純良的心願精進行持,求生西方的根本。
福德︰作利人的善事,謂之修福,積聚善行謂之德。行者若單以有善根,而無福德的助行來配合,亦不是生西方的條件。
故當知!堅持凡夫心是無善根,發小乘心是少善根,不做利人事業是無福德,做而希望受報是少福德。反之,若能發願念佛求生,則是難行中能行,即多善根;一句洪名萬德俱備,即多福德,能以五濁惡世中持念即因緣殊勝。
更進一步說︰善根是指念佛的正行,福德是指一切功德的助緣,是謂念佛為大善根的正因,其余的福業功德為助緣。
復次︰什麼是多大的善?智論雲︰謂能證五菩提心為最善。1發心菩提︰是說‘無量生死中,能發大菩提心。’2伏心菩提︰是說‘能斷諸煩惱,降伏其心。’3明心菩提︰是說‘明了諸法,不外一心。’4出到菩提︰是說‘得無生忍,出離三界。’5無上菩提︰是說‘坐大道場,成最正覺。’而能念佛雖是凡夫地能起大覺之心,正念昭彰,煩惱自滅,由內心能明說法實相,得不退轉地,直至成佛故,五種菩提俱得,則善中之善,為最多善之大善也。
什麼是多大的福?行者修持一句彌陀,則萬德俱備,六度齊修!念至一心不亂,身心放下,則不起貪心(布施度);既沒有貪心則不造一切惡(持戒度);沒有一切惡業則不計人我是非(忍辱度);得一心不亂自然明白內心,不稍間斷,則無懈怠思想(精進度);由精進道業,自然不起顛倒妄念(禪定度);既無妄念則正念昭彰,不為他歧所惑,能根斷愚痴(智慧度)。故堅持六字洪名,六度萬行該攝,修六度成則一切福德圓滿,誠是福德中之多大福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