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心與真實的本體 人心與真實的本體4
    人心與真實的本體4

    人世間本來沒有生也沒有滅的,但人人都曾目睹生與死的差別。人類的行為,本亦無善無惡,但是我們確曾見到善惡的差別,這都是由于人的心機判斷。

    佛陀超越于這種差別,一如飄蕩在空中的浮雲,虛幻無實,認為執取或揚棄都是空的,故而須祛除心機用事。

    ——楞伽經

    (二)人由于心機用事,所以執著一切︰執著財富、執著名望、執著生命,執著有無、善惡、正邪,乃至一切事物,徒使迷上加迷,因而招致更多的痛苦與煩惱。

    在此有一個人,獨自作長途的旅行,來到了一處地方,面前橫著一條大河,心想︰環視這河的此岸是險象叢生的,見那對面的彼岸,安全舒適。當下制作木筏,由這木筏的擺渡,才得平安地到達彼岸。繼而一想︰‘這只木筏,把我平安地載渡到這邊的岸上,對我來說是厥功甚偉,豈有將之舍棄的道理?’于是用力扛在肩上,繼續走向那未完的旅程。

    至此,對這旅行人來說,認為不這樣做有些過意不去,其實果真是這樣嗎?

    ——巴利本中部三•二二•蛇喻經

    從這個譬喻中顯示出︰自認理所當然的事情尚且不應執著,適可而止;何況那些似是而非的種種?更應澈頭澈尾地舍離淨盡。

    ——楞伽經

    (三)一切的事物,既無所謂來、亦無所謂去,無生亦無滅,從而無所謂得、亦無所謂失。

    佛說︰‘一切萬物,都不拘泥于有無的範疇,既不屬有、也不屬無,既無生、亦無滅。’亦即︰一切萬物均依因緣而成。事物的本體並無真實的自性存在,故不屬有;既依因緣而生,當然也不可謂無。

    見到了事物的體相,而加以執著,這是招致迷亂心意的原因。如果不看到物體的表相,心機就不致起意。覺悟之道,就是去發現這真實的道理,摒絕心機用事。

    誠然,世事如夢境,財寶亦如幻化。畫中所見的高低,本來無何不同,雖有所見,實則其本質仍無若何變勤,這一切一切都譬如陽焰。

    (四)由無數因緣所構成的事物,如果相信它將永遠如實地存在,那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常見;如果相信那是完全不存在的,也是一種錯誤的看法——斷見。

    這些所謂︰斷、常、有、無,都不是實有其相的,因為人們執著它,所以才有了表相。一切萬物本來都是遠離于執著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