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第一講10
    第一講10

    第二,什麼叫‘邊見’呢?所謂‘邊’就是指落到了邊上。一個事情要一分為二,一分成二,那兩邊就出來了。一個球就沒有邊,你用刀子中間一切,就分成兩邊了,也就出來‘邊’了。一邊是‘空’,一邊是‘有’。有的人持‘空見’;有的人持‘有見’。比如,有的人把一切都執為是實有,一切都看成是真實的︰人民幣是真實的,彩電、冰箱也是真實的……,直到臨死的時候都還留戀而舍不得。這些人所持的都屬于‘有見’。另有些持‘空見’的外道,看什麼都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這是斷滅,也屬于‘邊見’。

    再有些人執斷執常,這也是執兩邊,是‘斷’、‘常’二見。有些科學家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這就是‘斷見’。現在,國外大量的試驗資料已經證明了人有前生。可就是有人還持這種‘斷見’。‘斷見’當然就不對了!還有人持‘常見’,特別是一些宗教徒說‘常’。比如耶教(天主教)講︰人死之後將來要等待耶穌來審判,有罪的人就入地獄了,而且是永遠地入地獄;善人行善就升天,而且是永遠的升天了。這是常見,老是如此也是錯誤,是邊見,不落斷就落常,種種邊見,這個見濁里面有許多是是非非的邊見,這里就不多舉了。見濁就是這樣一個性質,益大師說︰在見濁中決定被邪知所纏。所以現在有很多練氣功的想和我談談,我說這樣的一位也不接見,因為現在他們連外道也不是了,他們走的不是老子和莊子的道路,這些人只能稱為養生家氣功師,都被邪知所纏。在這種情況之下有身見邊見怎麼辦呢?如果不加方便,他已經被邪知所纏沒有智慧了,你沒有特殊方便的辦法叫他修行,他就不能得度,他還覺得很艱苦,那麼度他就沒有這個心了,這是見濁。

    ‘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嗔、痴、慢、疑。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彌陀要解》。什麼是‘煩惱濁’呢?就是‘見惑’中的‘貪、嗔、痴、慢、疑’。‘貪、嗔、痴’是‘三毒’。‘息滅貪嗔痴,勤修戒定慧’,用‘戒、定、慧’這三無漏學去對治人心的‘三毒’。‘慢’就是‘我慢’,這個‘我慢’僅次于‘貪、嗔、痴’。我們人人都想一想︰總覺得自己不錯,如果兩個人發生點意見,總覺得自己對而別人錯,總覺得自己的修行比別人強……這些都屬于‘我慢’。還有一種‘大我慢’,就是‘未得言得;未證言證’。

    ‘疑’就是懷疑。對什麼事都不信,總要有點懷疑,尤其是對正法加以懷疑,這就最不得了的!‘疑根未斷,即是罪根’。‘疑’的那個根沒有斷,就是犯罪的那個根沒有斷!‘貪、嗔、痴、慢、疑’稱為‘五利使’,就是我們的‘煩惱濁’。‘煩惱濁’就是煩動惱亂。‘煩’是煩燥;‘動’是亂動,這個人喜歡熱鬧,靜不下來。‘惱’就是苦惱;‘亂’就是心里很亂。人人種種的心情,實際說起來就在‘煩、動、惱、亂’這四個字里頭。很煩燥,心里總不安,心里老在動,這樣很苦惱,因為心都是散亂的,所以叫做‘濁’,又稱它為‘鈍使’。因為痴鈍、痴重,所以就好像有了慣性一樣,貪就讓你老貪;嗔就使你老嗔,總也轉不過來。那麼,處在‘煩惱濁’之中是如何呢?益大師說︰‘處于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所限。’你在煩惱濁中,一定被貪欲陷進去,像陷井一樣把你陷進去。各種的‘貪’︰貪吃、貪色、貪享受、貪舒服、貪名利、貪人家的恭敬……。你如果被貪欲所陷,為惡業所蜇,就如同蠍子、黃蜂蜇了一樣,決定有這樣一種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