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第七讲6
    第七讲6

    所谓‘随事发心’,就是烦恼无量誓愿断(法身成就之因)、善法无量誓愿修(报身成就之因)、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身成就之因)、佛道无上誓愿成(求证佛果之因)。这样一个发心,搁在一起就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这个因果是不可思议的!正如经上所说:‘发心毕竟二无别,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初发心与最终成佛,两者是无分别的,一切平等吗!虽然是一切平等,但先发心与后成佛的那个心比起来,前者难呀!为什么呢?因为众生都在迷惑颠倒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能生起一念清净的正信之心,是极不容易的呀!所以说:‘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不是为了救自己)‘是故我礼初发心’(所以我要顶礼初发心的人)。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们就叫他初发心菩萨,称菩萨了。你要学般若,就称学般若菩萨。你应受顶礼,给你顶礼的人都是菩萨,都是菩萨给你顶礼。

    真是如此,这个心的果报,当然成佛。种菩提得菩提,虽是菩提,但华报生净土,是先生净土,然后成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菩提心的心量是广大无边的,长远无限的,所以能感得广大无边的依报净土、长远无量的正报寿命。这样的一个果报,除非是发菩提心,否则不可能承当得起。这是‘缘事发心’的心相。也就是我们的‘四弘誓愿’,在密宗称之为‘行愿菩提心’。这个发心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种,所谓‘顺理发心’,就是真正信解‘诸法皆如幻梦’的道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发心之后,就会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也就不会对此执著而较真了。我常给大家打比方:见到这一切功名富贵、一切一切妻儿老小,都只当成是肥皂泡。因为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灭掉的,所以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要知道一切事物没有灭的时候其实就是虚妄的,表面肥皂泡是个球,但根本就没有球的存在,当你认为存在的那一刹那,其实当体便是虚妄的!不要等泡灭了才看出它的虚妄性。一切都如梦幻,一切就是指‘诸法’,它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情。有的人修定得了点境界,出现了一些奇异功能,于是便觉得这是得了真实受用,其实这样认为就耽误了大事了。要知道一切皆如梦幻,你依然还在诸法的范围之中,所以是非有非无的。

    大家习惯于执著,不是执有就是执无。要是‘有’就不可能是‘无’;要是‘无’就不能是‘有’,这是形式逻辑思维而不是辩证思维。诸法实相是离于有、无的!佛法难懂之处就在于此。经中一讲‘无’,于是大家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以为一切色都是空,那么既是如此,这些摆在眼前的东西怎么不空呀?经中的真正意思是,有与无都离开,而是‘非有非无’的,是离言绝虑的。离开了言语,用言语是表达不出来的!如以电视来说,它是把一个图像分成许多小格,汇集到电视萤幕上,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图像传送过来是不可能的。同样的道理,佛法要想全部用语言表现出来摆在你面前,也是不可能的。也等于给你分成了许多小格子,还需要你像电视一样把它们还原,通过你的还原才能显现出佛法的真相。所以,什么开悟?所谓‘开悟’,就是你跟佛同步了,你能把零散的小格还原成完整的图像,这就是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