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18
此是隨喜六趣眾生的功德。六趣,即是六道;四生,指從胎、卵、濕、化所生的眾生。天上人間,奉行佛之五戒十善者,當然應該隨喜其功德。至于三惡道眾生,苦不堪言,無善可陳,如何隨喜?答︰三惡道眾生,雖然苦惱無量,但未墮惡趣之前,或屬天界,或生人中,可能曾做功德,已種善恨;三涂苦盡,當生善處,即使其善根微薄,猶如一塵,亦當隨喜,故言︰‘所有功德,乃至一塵,我皆隨喜。’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闢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
此是隨喜二乘功德。因聞佛聲,而悟四諦理,起方便行,(五停心,別相念,總相念,暖,頂,忍,世第一)得入見道位,斷三界八十八使,分別煩惱,見惑淨盡,得須陀洹果。次斷三界九地俱生煩惱,思惑淨盡,即證阿羅漢果。
見惑,指眾生種種妄想執著,即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等分別煩惱,小乘俱舍論,就其迷理差別,分為八十八使,此是迷四諦理性而起之惑,其性敏銳,故又名五利使,屬于眾生見解上分別煩惱,見道位頓斷。
思惑,指眾生思想上所產生的煩惱,即貪、嗔、痴、慢、疑等五鈍使。前四種是迷執世間事物,而生起的煩惱,後一種是就四諦理,而起的煩惱,其性遲鈍,因名五鈍使。俱舍論依三界九地,將思惑分為每地有九品,九地共有八十一品,修道位漸斷。
修道位斷欲界前五品思惑,名二果向;斷第六品思惑,名斯陀含,得一來果。斷欲界第七第八品思惑,名三果向;次斷盡欲界,九品思惑,名阿那含,得不還果。再斷上二界(色、無色界)八地七十二品思惑,斷至七十一品,名阿羅漢向;斷盡七十二品,得阿羅漢果。
以其皆因聞佛音聲而得悟道,總名聲聞。前三果四向的聖人,仍在修學階段,皆名有學;獨阿羅漢果,梵行已立,所作已辦,真窮惑盡,不受後有,得名無學。
聲聞有三種︰一聲聞聲聞,因聞佛音聲悟道而得聲聞果,因果俱同,名聲聞聲聞。二緣覺聲聞,因是緣覺,果得聲聞,名覺緣聲聞。三菩薩聲聞,因是菩薩,果是聲聞,名菩薩聲聞。
闢支佛,譯名緣覺或獨覺,生逢佛世,因聞十二因緣之理而覺悟者名緣覺,生在無佛之世,因觀外物,生滅無常,所謂︰‘春觀百花開,秋觀黃葉落’,自生覺解,得證道果,名獨覺。
此亦有三︰因是緣覺之因,證緣覺之果,名緣覺緣覺。二因是聲聞,果成緣覺,名聲聞緣覺。三因是菩薩,果成緣覺,名菩薩緣覺。聲聞與緣覺,合名二乘,同證解脫,有大功德,能為世間眾生作大福田,故說︰‘所有功德,我皆隨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