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分25
如法華文句說︰‘法身如來名毗盧,此翻遍一切處;報身如來,名毗盧遮那,此翻淨滿;應身如來名釋迦。’
法華玄義言︰‘覺妙究竟顯,名毗盧遮那。智妙究竟滿,名盧遮那,行妙究竟滿,名釋迦牟尼。’
華嚴宗則以毗盧遮那是報身佛,晉譯華嚴,名盧舍那,唐譯華嚴名毗盧遮那,古譯淨滿,新譯光明遍照,因佛以身智光明,遍照理事無礙法界故,是佛的自受用身。
密宗則以毗盧遮那,是釋迦理智不二的法身佛,譯名大日如來,如大日經疏說︰‘梵音毗盧遮那者,是日之別名,即除暗通明之義。’又說︰‘所謂毗盧遮那者,日也,如世間之日,能除一切暗冥而生長一切萬物,成就一切眾生事業,今法身如來,亦復如是,故以為喻。’
毗盧遮那,既是釋迦如來的法身,則言毗盧遮那,即等如是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于此娑婆世界成佛,是婆娑世界的教主,因名︰‘如此娑婆世界,毗盧遮那如來。’
‘從初發心’是自從凡夫時,最初發菩提心勤求佛道開始,一直勇猛精進不退。別行疏說︰心有十種相︰‘一親近善友,二供養諸佛,三修習善根,四志求勝法,五心常柔和,六遭苦能忍,七慈悲深厚,八深心平等,九愛樂大乘,十求佛智,所以十事,皆是發心求大菩提之相。’
又真發菩提心,應該具足以下十種心︰
一信心︰是信本具佛性,樂念真如,信佛,有無量功德,常念親近供養,願求一切智;信法,有大利益,常念修行諸波羅密;信僧,能修正行,自利利他。常樂親近諸菩薩眾,學如實行。
二進心︰勇猛精進,堅固前之信心,遠離眾苦。
三念心︰由精進力,六念現前,念佛三身,種智無邊;念法教理行果,能利益眾生;念僧理事和合;念戒成就菩薩三聚淨戒;念施,平等實行財、法、無畏之施;念天,念第一義天,常樂我淨。此六念皆是屬于正念,由精進行,成就正念心。
四慧心︰不妄分別,開悟決擇,唯識道理,慧解現前,正觀諸法,名慧心。
五定心︰修正定聚,止息外緣,攝心定境,名定心。
六戒心︰恆住三聚淨戒,自利兼他。
七回向心︰將前所種善根,回向佛果菩提。
八說法心︰于末法時,發心受持如來正法,策勵修行,廣為人說,令法廣布,名說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