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二、正宗分 正宗分 14
    正宗分14

    乙二、辨妙觀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听!諦听!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從此以往,屬正宗分的第二大科辨妙觀。辨者,辨別說明也,說明十六種觀想,都叫妙觀。妙觀者妙是不可思議,以凡夫心,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二報,馬上把它觀想出來,這是不可思議的觀想,故名妙觀。此十六妙觀,是本經正宗分中之正宗。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佛告當機者韋提希,同時告知阿難尊者,因為叫阿難尊者受持佛法,現在听佛說了,回去就要說給大眾听,還要結集成經藏,流通後世,利益未來眾生。告阿難尊者,是要他負弘法利生的責任;告韋提希,因她是當機者。故同時叫他兩人諦听諦听!諦听者,諦是詳審為義,我把它說的詳詳細細、實實在在。听佛法不可粗心浮氣的听,一定要靜下心來,詳詳細細、實實在在的听,因為佛法愈講愈細,若是粗心浮氣的听,決得不到佛法的利益,一定要諦听,諦听就是詳詳細細的听,實實在在的听,听在心中。重說一個諦听,就是加強語氣要我們注意了再注意,一定要詳詳細細的听,實實在在的听。听了以後,還要‘善思念之’,就是要好好的思維研究。妙宗鈔解釋此二語,配以三慧,諦听生聞慧,善思得思慧,念之即修慧,總為聞思修三慧。前面令修三種福,此處令得開智慧。‘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淨土法門按當時情況,是為利益韋提希夫人,實實在在多份為利益末法眾生,亦就是利益你我大家。末法眾生善根淺薄,業障深重。善根淺薄故福報少,業障深重故煩惱多。煩惱譬作賊者,賊能害命,煩惱能損慧命,故名為賊也。‘說清淨業’這句話是牒前標後,牒者重牒,指前面的三福,標者標舉,標舉後面的十六妙觀,皆名清淨業。能修三種福和十六妙觀,則煩惱賊害不到你了。‘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此贊嘆當機大士,佛正欲想說淨土法門,利益末法眾生,她適時啟問,故雲善哉!問得稱佛的心,合佛的意,故雲快問。

    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于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此是囑累阿難,受持法藏,弘法利生。受持者,受是領納于心曰受,持是憶念不忘曰持。即是我現在要為韋提希夫人,說十六妙觀之法了,你得統統听到記住,去替我轉法輪。‘廣為多眾,宣說佛語。’下面經文,有回到耆崛山,阿難重為大眾宣說一遍之事。‘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不僅是教韋提希一個人,是要教未來世一切眾生,都要這樣修。修個什麼法呢?‘觀于西方極樂世界’。佛叫阿難應當受持者,即是受持此‘觀于西方極樂世界’的觀想念佛法門。將來結集法藏,流通未來,利益末世。‘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我下面講的十六妙觀,教韋提希修觀想。她是凡夫,修此觀想怎能觀想成功?有佛力加被。所以淨土法門,不完全靠自力,還要靠佛力,有佛力加被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此謂有佛力加被,一定可以見到極樂世界,等你觀想成功,見到極樂國土之時,‘如執明鏡,自見面像。’看得清清楚楚。若是你依照佛說的十六觀行去修觀想,決定可以見到極樂國土。‘見彼國土極妙樂事,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西方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能生種種不可思議之樂,故名妙樂。修觀想念佛的行人,見到那種種妙樂之事,應(當)時即可證得無生法忍。今略釋無生法忍一詞之意義︰無生法忍是一個修行工夫的名詞,在無生法上得一種忍力,名為無生法忍。‘無生法’者,諸法本體自性,原是不生不滅,而眾生為無明所覆,一念妄心起,于無生無滅法上,妄見有生有滅。此生滅法,因緣聚會則生,因緣分散則滅,因緣無本體自性,故此生滅法,實是幻生幻滅。等于表演戲法的人,在那戲台上,忽然變出一只馬來了,其實沒有馬的,他只是利用道具的聲光影像配合起來,幻化成一只馬,在無知的觀眾看來,以為那是真有一匹馬。等他把道具收舍起,幻境即滅,在觀眾看來,馬沒有了。實際那個幻馬,本來不生,本來不滅。在迷的眾生,觀一切生、滅法,亦復如是,故名如幻。又名如夢;正在作夢之人,見到種種夢境,有生有滅。一覺醒來,那個夢境本來沒有生亦沒有滅。未曾悟道尚在執迷的眾生,對因緣生滅法,亦復如是,妄認有生有滅,一旦悟了道,方知道這本是不生不滅。今者對諸法妄見有生滅的眾生,依照這十六妙觀去修觀想,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就證到無生法了。此無生法即一切法的本體,亦就是我們的自性,統名本體自性。它的別號有很多,又叫真如,又叫實相,,都是我們的本體自性。此本體自性,本來不生,名為無生法。此無生法,我們沒有得到這個工夫,不知它像什麼樣子,得到了這個工夫,就叫做得到無生法忍。今釋‘忍’字,忍有忍可和安忍二義,忍可者,對無生法認識清楚,即是真正開了悟,真正見到無生法的本體,故名忍可,此屬智慧。安忍者,不動之義,一得永得也。悟道之人,對于無生法,安住不動,此屬于定。忍字有此二種解釋,就是定慧一如的境界,名為忍。對于無生法真正見到了,名為忍可。我既得證無生法,不會再失掉,安住不動,這叫安忍。證此無生法忍,別教須初地菩薩,圓教初住菩薩即可證得。當知圓教初住位即等于別教初地位。別教初地菩薩證無生法之後,漸次上進,豁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位菩薩,證到無生法忍,即得一分本體自性,便起妙用,而能‘百界作佛’于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同時示現八相成道。此處謂未來世末法時代修觀想念佛之凡夫,見思惑未斷,只要依佛所說,至誠修行觀想念佛,觀想成功,見到西方極樂世界,心里就生大歡喜,法喜充滿故,立即證得無生法忍。以博地凡夫一下子超出別教三賢圓教十信位,所以古德謂觀想念佛,是頓教頓超法門。這里是在未講十六妙觀之前,預示修十六觀所能得到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