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對上中者。諸師雲是初地四地已來菩薩者。何故觀經雲。不必受持大乘。雲何名不必。或讀不讀故名不必。但言善解未論其行。又言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善根回願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一時授手即生彼國。以此文證。亦是佛去世後大乘凡夫行業稍弱。致使終時迎候有異。然初地四地已來菩薩論其功用如華嚴經說。乃是不可思議。豈藉韋提致請方得往生也。返對上中竟。
次對上下者。諸師雲是種性以上至初地已來菩薩者。何故觀經雲亦信因果。雲何亦信。或信不信故名為亦。又言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唯此一句以為正業。更無余善回斯一行求願往生。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與化佛菩薩大眾一時授手即得往生。以斯文證。唯是佛去世後。一切發大乘心眾生行業不強。致使去時迎候有異。若論此位中菩薩力勢。十方淨土隨意往生。豈藉韋提為其請佛。勸生西方極樂國也。返對上下竟。
即此三品去時有異。雲何異。上上去時。佛與無數化佛一時授手。上中去時。佛與千化佛一時授手。上下去時。佛與五百化佛一時授手。直是業有強弱。致使有斯差別耳。
次對中輩三人者。諸師雲中上是小乘三果者。何故觀經雲。若有眾生受持五戒八戒。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患。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比丘聖眾放光說法來現其前。此人見已即得往生。以此文證。亦是佛去世後持小乘戒凡夫。何小聖也。
中中者。諸師雲見道已前內凡者。何故觀經雲。受持一日一夜戒回願往生。命欲終時。見佛即得往生。以此文證。豈得言是內凡人也。但是佛去世後無善凡夫命延日夜逢遇小緣授其小戒。回願往生。以佛願力即得生也。若論小聖。去亦無妨。但此觀經佛為凡說。不于聖也。
中下者。諸師雲小乘內凡已前世俗凡夫唯修世福求出離者。何故觀經雲。若有眾生孝養父母行世仁慈。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彼佛國土樂事四十八願等。此人聞已即生彼國。以此文證。但是不遇佛法之人雖行孝養亦未有心希求出離。直是臨終遇善勸令往生。此人因勸回心即得往生。又此人在世自然行孝。亦不為出離故行孝道也。
次對下輩三人者。諸師雲此等之人乃是大乘始學凡夫。隨過輕重分為三品。未有道位。難辨階降者。將謂不然。何者。此三品人無有佛法世俗二種善根。唯知作惡。何以得知。如下上文說。但不作五逆謗法。自余諸惡悉皆具造無有慚愧乃至一念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教令稱佛一聲。爾時阿彌陀佛即遣化佛菩薩來迎此人即得往生。但如此惡人觸目皆是。若遇善緣即得往生。若不遇善定入三涂未可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