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從收執父王下至一不得往已來正明父王為子幽禁。此明 世取提婆之惡計頓舍父子之情。非直失于罔極之恩。逆響因茲滿路。忽掩王身曰收。既得不舍曰執。故名收執也。言父者別顯親之極也。王者彰其位也。頻婆者彰其名也。言幽閉七重室內者。所為既重。事亦非輕。不可淺禁人間全無守護。但以王之宮合理絕外人。唯有群臣則久來承奉。若不嚴制恐有情通。故使內外絕交。閉在七重之內也。
四從國大夫人下至密以上王已來正明夫人密奉王食。言國大夫人者此明最大也。言夫人者標其位也。言韋提者彰其名也。言恭敬大王者。此明夫人既見王身被禁。門戶極難音信不通。恐絕王身命。遂即香湯滲浴令身清淨。即取酥蜜先涂其身。後取干□始安酥蜜之上。即著淨衣覆之在外衣上始著瓔珞。如常服法。令外人不怪。又取瓔珞孔一頭以蠟塞之。一頭孔中盛蒲桃漿。滿已還塞。但是瓔珞。悉皆如此。莊嚴既竟。徐步入宮與王相見。
問曰。諸臣奉敕不許見王。未審。夫人門家不制放令得入者有何意也。答曰。諸臣身異復是外人。恐有情通。致使嚴加重制。又夫人者身是女人。心無異計。與王宿緣業重久近夫妻。別體同心。致使人無外慮。是以得入與王相見。
五從爾時大王食□下至授我八戒已來正明父王因禁請法。此明夫人既見王已。即刮取身上酥□。團授與王。王得即食。食□既竟。即于宮內夫人求得淨水。與王漱口。淨口已竟。不可虛引時。朝心無所寄。是以虔恭合掌。回面向于耆 。致敬如來。請求加護。此明身業敬。亦通有意業也。而作是言已下正明口業請。亦通有意業也。
言大目連是吾親友者。有其二意。但目連在俗是王別親。既得出家即是門師。往來宮合都無障礙。然在俗為親。出家名友。故名親友也。言願興慈悲授我八戒者。此明父王敬法情深。重人過己。若未逢幽難。奉請佛僧不足為難。今既被囚。無由致屈。是以但請目連受于八戒也。
問曰。父王遙敬先禮世尊。及其受戒即請目連。有何意也。答曰。凡聖極尊無過于佛。傾心發願即先禮大師。戒是小緣。是以唯請目連來授。然王意者貴存得戒。即是義周。何勞迂屈世尊也。
問曰。如來戒法乃有無量。父王唯請八戒。不請余也。答曰。余戒稍寬。時節長遠。恐畏中間失念流轉生死。其八戒者如余佛經說。在家人持出家戒。此戒持心極細極急。何意然者。但時節稍促唯限一日一夜作法即舍。雲何知此戒用心行細。如戒文中具顯雲。佛子。從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諸佛不殺生。能持不。答言。能持。第二又雲。佛子。從今旦至明旦一日一夜。如諸佛不偷盜。不行淫。不妄語。不飲酒。不得脂粉涂身。不得歌舞唱伎及往觀听。不得上高廣大床。此上八是戒非齋。不得過中食。此一是齋非戒。此等諸戒皆引諸佛為證。何以故。唯佛與佛正習俱盡。除佛已還惡習等由在。是故不引為證也。是以得知此戒用心起行極是細急。又此戒佛說有八種勝法。若人一日一夜具持不犯。所得功德超過人天二乘境界。如經廣說。有斯益故致使父王日日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