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著進入七寶池 笑著進入七寶池7
    笑著進入七寶池7

    最初,在末學和他會面之前,早有一位菩薩王太太,知道他的病情就送給他藥師經,鼓勵讀誦,因為陳居士一向健康強壯,他不能接受醫生描述的嚴重病情。和每一個患者一樣,听了都手足發軟,他希望奇跡出現,病好起來,不希望此生結束,不希望離開現在的家人。所以極樂世界再好,他也不願去,不希望去,這是人之常情。當他體力還很強壯時,他不願去想‘此生可能有一天會結束’這問題,也不會敞開心來接受彌陀的慈悲。這種心情是很容易理解的,一般人都如此。這時候如果一見面就勉強要他放下萬緣,求生極樂,很可能因與他強烈求病愈的意願相違逆,就會引起排斥,壞了他的佛緣。所以末學都恆順眾生心願,盡心去關懷安慰,讓病人心情舒坦,盡力照料其身體,讓他不致恐怖或有被拋棄的感覺,孤獨走向死亡是很令人害怕的,末學總是鼓勵病人︰‘不要耽憂,再難的道路,我們會陪您走過去,阿彌陀佛會引導我們,安然一起走過。’並且強調阿彌陀佛是歡喜光、智慧光、慈悲光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念得相應念念消災延壽。或許是個人的因緣不同,各有各的得度橋梁、舟筏,雖然阿彌陀佛也是消災延壽,但開始時他喜歡藥師佛—即藥師琉璃光如來,(也譯為消災延壽藥師佛)每個病人都喜歡消災延壽,很少人一有病就體會世間無常,而能準備到人人必經的臨終大事,所以必須隨順人之常情,隨緣因勢引導。藥師經中有一段很重要的經文義理,談到藥師佛也幫助贊許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對于已發願想往生極樂淨土,然而還沒有把握,沒證到一心不亂的眾生,如果能受持三個月‘八關齋戒’,又能听聞到‘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臨命終時,藥師佛會請八大菩薩,乘空而來,指示道路,讓眾生能隨心往生極樂世界。由經文中我們可以知道,藥師佛雖然是‘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因為佛心是闊然大度,不分彼此的,但隨眾生之願力因緣而給予最佳引導。每尊佛都猶如最慈悲大度的校長,他們很高興介紹學生互相參學,不會分黨派,爭高下。什麼因緣環境最能幫助眾生,得最大的利益成就,佛都會善巧引導。所以不但‘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可以如願以償,而念藥師佛及藥師經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可以滿願。甚至念別的大乘經典,只要回向願生西方也可以往生,這好像‘同等學歷考大學’,只要信願誠懇就是分數夠,就可以錄取,往生至極樂世界;這是千真萬確,人人可得而不必懷疑耽憂的。所以陳居士喜歡念藥師經、地藏經,那便是他的緣,末學也不特別勉強他念阿彌陀經或其他的淨土經,只有勸他將讀經功德回向與眾生同生極樂國,藥師琉璃光如來也是要幫助我們去極樂世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