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了生死4
    怎样了生死4

    见性后还要在事境上历练、保护。力量不够,对境心还要动,就要多打坐。对境迷惑,心动了,这就是思惑。做功夫,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真心,这是最重要的一著,然后才能下手保护他,知道在什么地方下功夫、用力气。不明白什么是真心,在什么地方用力气也不知道,怎么能成道?!做功夫须有自知之明,定力不够,就多打坐,多打坐才能增加定力。我们从前也是这样,每当星期日休息时,不出去游玩,在家打坐一天,到晚上下座,这个心清净得不得了,什么境界都一点不动,本来喜欢的东西,现在什么都不要,只是轻安、法喜无比。所以定力不够,还是要多打坐,才能绵密保护。心真空净,潇洒自在,就是道通,也是漏尽通。有了这个通,其他五神通不愁不发。这叫‘但得本,不愁末’。因为五神通是本性具足的,打开来,就自然显现;未打开,就被盖在里面了。如果那些著相的东西都未拿掉,心总是动摇,你求神通,那是背道而驰,这是执著上加执著,贪嗔痴上加贪嗔痴,如何能如愿以偿?!要一切放下才行。

    成道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见到本性’。现在能明白这一念断处的灵知就是本性,也是一样。大圆满也是直接开示,使人当下见本性。

    第二步‘觉受增长’,是说接下来做保护功夫,做保护功夫当中‘觉受增长’。觉是觉悟、觉照,不迷,不为境界所动、所转。真正的觉悟就得到真正的受用,就不会烦恼了。不然逆境时你要烦恼,要发火。觉悟了,就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影子,不执著,不追求,不烦恼,就得真实受用,法喜充满,一天到晚轻安愉悦,快活得很。所以说初地是欢喜地,觉受增长,就一步步向上证,初地、二地、三地,自己常考验自己:‘我现在比以前如何,是否有所进步?’当然不是一步登天,一下就到十地、等妙二觉了,要有个过程。

    第三步是‘明体进诣’。明体就是光明体,进步了,光明大发,朗照十方世界。十方世界诸佛入我身,我身入诸佛之身,彼此交参无碍,这是《华严经》的境界。因为这是觉受增长的缘故,到这个地步,贪嗔痴慢疑就绝对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但还不是究竟。

    第四步才是‘法界究竟’。一切光明都不可得,一切神通都不可得,都摄归自性,都不显现。按大圆满说起来就是‘如腊月三十之月’。腊月三十的月亮还能看得见吗?看不见了。摄归自心,都没有了。禅宗到这里也是这样讲。上次讲过一则公案,有僧问曹山:‘朗月当头如何?’朗月当头就是大圆的月亮照在头上。曹山答曰:‘犹是阶下汉。’还没到家。曰:‘请师接上阶。’请师父慈悲,拉我一把。答曰:‘月落时相见。’所以禅宗和密宗是一样的,不要弄错了。高深的密法,最上层的密法就是禅宗。所以你们如能站稳脚跟,不为人言所惑,才能证成大道。如一听人言‘活佛来了,有大神通’,就跟著跑,那就要走到叉路去了。因为没有再比禅宗高的密法,而且求神通就要倒楣、要著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