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止觀之勝益分二初正明
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
止為定之因,慧為觀之果。若人以此二法圓足,即能自利利他。自利即是大慈,利他即是大悲。是知定慧具足,則能悲智雙運,自他兼利矣!
次引證
故法華經雲︰‘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
此是引經作證。佛自住于止觀不二之大乘法中,即如其所得之法,無非以止觀定慧之力,而莊嚴之。止而定,為福德莊嚴;觀而慧,為智德莊嚴。福智二德為能莊嚴,自心本性為所莊嚴,能所不二,為妙莊嚴。今即以此自莊嚴之定慧,莊嚴眾生,謂之以此度眾生也。
四明止觀偏缺之弊分二初正明
當知此之二法,如車之雙輪,鳥之兩翼,若偏修習,即墮邪倒。
當知二字,警誡之辭,意謂若不知此意,則不易進道矣。此止觀二法,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如車有兩輪,方能遠行千里;鳥有兩翼,始能飛翔天空。此止觀二法,合則雙美,離則兩傷,缺一不可。若偏于定,而疏于慧,即落枯定,難免墮坑落塹之憂;若重于慧,而棄于定,即成狂慧,難逃落空之禍。故下文,復引經作證,以顯此義。
二引證
故經雲︰‘若偏修禪定福德,不學智慧,名之曰愚;偏學智慧,不修禪定福德,名之曰狂。'狂愚之過,雖小不同,邪見輪轉,蓋無差別。若不均等,此則行乖圓備,何能疾登極果。
此引經證明,單輪只翼之弊,若行者,偏修禪定福德,專作有為之福,而不修學智慧,不能了生脫死。有福無慧,名為愚痴之人。若偏學智慧,專為聰明智解,而不知修禪定福德,有慧無福,名為狂慧之人。如古之富翁,一生之內,穿之不竭,用之不盡,而無智識鑒徹之慧,此則謂之有福無慧之痴福;又如世之名士,所謂上識天文,下知地理,世智辯聰,竭盡其能,而一生貧窮困苦,此則有慧無福之狂慧。狂與愚,其過雖然不同,終是不能了生脫死,皆是輪回中人。若止觀不均平,定慧不相等,此則行乖圓融具備之道,欲期速登無上極果,無有是處。所以念佛時,口雖念佛而心念妄想,是有觀而無止,有慧而無定。若念佛時,心雖無妄念,而糊涂暗昧,則有止而無觀,有定而無慧,如是念佛,決難得益。務必定慧圓融,心口合一,如是念佛,方能速成淨業,高登淨域蓮邦,而證無上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