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悟過程8
    證悟過程8

    講到此處,我想說一個寓言。因為在這以前的修行境界,有很多位可能已經達到。但自此以後,則都是定中用功夫,不容易為一般人所了解。先說一個寓言,不但希望增加各位的興趣,也藉此說明我本人的立場。

    各位知道青蛙在它生足之前,只能在水中生活,要等長大,足生出來後,才能到岸上去。有一天一只母蛙從岸灘上回來,對一群只能在水中過活的小蛙說︰‘孩子們呀!那岸上可真舒服啊!陽光是這樣的溫暖,微風吹來,又是那麼地涼爽!’各位,小蛙可能體會到此中的滋味?小蛙們吵著要叫母蛙解釋得更清楚些,可是母蛙用盡它所能想像得到的形容詞,無法使小蛙了解真滋味。一直要等到小蛙自己長出腳來時,一跳上岸,恍然大悟,原來那天母蛙所講的是如此如此。

    在座的可能有母蛙在。但我本人卻只是小蛙。因此我所講的,只算是小蛙傳述母蛙的話。如果各位中有的也是小蛙,那麼我們只能說小蛙和小蛙瞎猜瞎摸一番;但希望我們這群小蛙,有那麼一天,大家長出腳來,跳上岸去,那時才能真正了解觀世音菩薩所講的真相。

    ※※※※※※

    觀世音菩薩接下去請︰

    ‘聞所聞盡,盡聞不住’

    因為在此階段,‘聞’及‘聞性’還在,觀世音在定中,繼續深入推究這‘能聞的我’和‘所聞的對象’究竟有什麼區別?推究來,推究去,推到盡頭,才恍然大悟,原來‘能聞的我’和‘所聞的對象’,其中並無分別。因此說‘聞所聞盡’。第一個‘聞’,是說‘能聞’,也即是指‘能聞的我’或‘能聞的聞性’;接下去‘所聞’即是‘所聞的對象’。推到盡頭,覺悟並無分別可求,所以說‘盡’。這時因‘聞性’及‘聞’的觀念已不存在,心中自在淨樂,一般的苦痛,除生死外,可謂已完全消除;可是觀世音並不以達到此境界為滿足,也不停止,再繼續深入推究,所以‘盡聞不住’。就是說,能聞所聞,推到盡頭,了知一無分別,但仍不停止,于是又接下去是︰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

    定的境界,再深一層。在此境界,已只有一種‘覺’在定中。

    但是什麼人在‘覺’呢?是‘我’在覺。因此只要有覺的念頭存在,還是有一個‘我’。觀世音再深入推究,觀察這‘能覺的我’及‘所覺的對象’究有什麼區別呢?研來研去,研到盡頭,原來‘能覺的我’與;‘所覺的對象—覺’也沒有分別,同是不可捉摸的‘空’,因此說‘覺所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