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緣起2
佛教是無神論者,和其它宗教講的不同。佛教不講上帝或神來創造、支配我們,而是自己支配自己,自己創造自己,所以叫‘一切唯心造’。而其它宗教都有個至高無上的真神或真主來支配你。有不明白的人說︰‘佛教不是說人死了之後有十殿閻羅嗎?由閻羅王來判決你,那不就是由閻羅王來支配、發落你了嗎?’不是!那是誤會了。實際上是我們自己支配自己。造善業的有善報,到好的地方去。造惡業的,就要受惡報,到壞苦的地方去。並不是閻羅王來支配你。閻羅王就等于我們的公安局。比如我們沒做犯法的事情,公安局能來干預我們嗎?假如你做了犯罪的事情,公安局就對你不客氣,要來抓你判刑了。所以一切都是自己支配自己,不是誰來支配你的。我們說造十善就生天,貪嗔痴具足造惡就下地獄。都是你自己造的。十法界就是一心。十法界是指四聖六凡(四聖︰即佛、菩薩、闢支佛、羅漢;六凡︰即天人、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牲)。這十法界都是我們一心創造的。佛教講的‘因果輪回’就是告訴我們︰要懂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因果律,要怕受果報,首先在因地上不要造業。凡夫是不怕造因,只怕受果。菩薩是只怕造因。他不造因,就不會受果。比如我們現在做了犯法的事情,就造了惡因,那就一定要吃官司,受審判坐監牢。我們沒有干壞事,就不會受這個惡果了。凡夫不是這樣,他只怕受果,不怕造因,為了達到他享受的目的,不擇手段造惡業,所以社會上就有許多犯法的事情。于是就有了《刑法》、《民法》等等的法律制裁手段。實際上人們就是因為執著這個色身為我,才要盡情享受。尤其現在這個世界,科學昌明,物質豐富,有很多的享受,而人的物欲高漲、欲壑難填,有了這樣,還要那樣,都是高消費。自己沒有這個收入,就免不了要做犯法的事情。因此社會上犯法的事件層出不窮,皆由于此。由于我們錯誤地認這個色身為我,于是就產生了造業的因,生出了妄情。又因為這個虛妄的情見,就隨情造業,隨業受報,生死輪回,無有了期。可見佛教講的‘因果輪回’是顛撲不破的真理。與科學家研究出來的‘因果律’一樣,是真實可信顛撲不破的。
佛教講的‘無常迅速’,就是告訴我們,人生如朝露,短暫得很。活一百歲,看是長壽了,其實一眨眼就過去了。比如我們現在都幾十歲了,回想當初,就好像剛發生一樣,幾十年一下就過去了。所以快的很。佛看我們就好像朝生暮死一樣。我們這里一百年,在天人看來,只是一會兒工夫。假如我們在兜率天,那里的一天,就是我們這里的三百多年。我們這里一個人能活四百歲嗎?假如有,也很少,不過在他們看來,也只有一天哪!人生苦短,很快就要走了,我們該怎麼辦呢?不好好用功修法,以期了生脫死,對得住自己來這個世上走一遭嗎?!佛講的種種警策的話,都是給我們敲警鐘,讓我們趕快用功,不要錯過這難得的人生!因此,不要再執著這個色身,這個色身不是我們自己,它只不過是我們住的房子,真人是我們的佛性。佛性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見聞覺知的性能。要保護這個性能不被客塵煩惱所粘染。客塵煩惱,就是我們剛才講的‘色、聲、香、味、觸、法’。‘客塵’就等于是灰塵,它不是主人,所以叫客。我們粘在上面,要享受,要達到滿足欲望的目的而不擇手段,那就壞了。所以佛教就是要我們明白‘因果輪回’、‘無常迅速’的道理,從而改造人生,做一個真實的人,做一個符合人格的人,更由此而超越人成佛。人生是不久長的,須趕快放下來,不要追逐物境,讓我們回歸原來的一絲不掛、淨裸裸、赤灑灑的淨境,以免枉受生死輪回之苦。我們現在都是顛倒妄想而不自覺。佛在臘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之後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都具如來智慧德相’。為什麼不自見呢?都是因為妄想顛倒執著之故而迷蓋了本來。我們現在都是在妄想、顛倒、執著之中。佛警策我們要一切放下,等于當頭敲我們一棒,叫我們趕快夢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