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緣起6
第五是禪定。因精進不懈之故而得禪定。禪定是指對一切境界不迷惑,心不動搖,看見好的不愛,不是看見好的,心就‘呼呼’亂動,想得到它,據為己有。看見不好的,逆己的事情就煩惱。心真空了,就常攝在定,遇事不惑了。說到定並不是坐在那里死了不動,更不是不能擔任大事,而須照常的講話,照樣的工作,照樣的走路。只是雖做一切而心不動搖。等于鏡子照東西一樣。鏡子里面顯現各種影相,但鏡子不動。鏡子沒有說這個好我要,那個不好我不要。鏡子它不分別,只是照物,什麼東西來了就照什麼。東西是長的就現長相,是短的就現短相,是方的就現方相,是紅的就現紅色,是藍的就現藍色,它不取不舍,毫無分別,這就叫‘現量境’。這個現量境,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大家修行,都為了要見性,要見本來面目。這尊貴的性—本來面目究竟在什麼地方呢?它不在別處,就在當人面前放光。我們只‘啪’!一切放下,雖一念不生,而非如木石無知,而是了了分明。這了了分明的靈知,就是大家的本來面目啊!!我們于明見此性後,須時時刻刻保護這個本來面目,在榮譽或毀謗面前不動心,不理睬它,保護這個現量心。等保護純熟了、圓滿了,就不要保了,任它隨緣自在,就成就大道了。所以,佛法講起來並不難,只要我們肯做,肯放下一切,不懈地與自己斗爭下去,必定能成就。
第六個就是慧。就是指由禪定而開的大智慧,明白一切事物的前因後果,明白一切眾生生來死去的由來。講到生死,我們本來不生不滅,沒有生死,為什麼現在生死偏偏不斷地現前呢?這都是識心妄動的緣故。假如我們能對境不生心動念,不趣境,就無生死,所以生死是虛幻的。現在許多修佛法的人,執著死時要有個去處,還要預知去處。其實我們真悟道了,是沒有去處的,因為我們未曾死,只隨遇而安,隨緣度生,逍遙自在,游戲三昧,用何去處!有人說︰‘你假如開悟了,應該知道死後到什麼地方去,叫預知去處。假如不知去處,那就是沒有悟道’。這句話听起來好像非常正確,其實還須好好商量。因為真正悟道了,佛性是遍虛空,周法界,不動不搖,無有來去,事事都是它的顯現,處處都是它的幻化。要到什麼地方去呢?沒有地方可去啊!假如有個地方去,豈不是未曾悟道嗎?
在本書的後面講到有兩種成就︰一種是在死位中有放大光時,如能認識這個光和佛放的光,一體無二,沒有兩樣,這就是我們的本性,那我們當下就解脫了,不需要到什麼地方去。另一種是我們心量小,不敢承當,不知道這就是佛性,這就是和諸佛一樣的體性,那你可以往生東方或西方去修持,因未悟道還有地方可去。我們真正悟道成就了,是毋須到什麼地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