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三結論—流通分2
八勿字為安慰之詞。大心日發則日廣,不發則心愈小愈愚。心無二用,不發菩提心,即發眾生心也。眾生心不發善便發惡,故菩提心樂得發也。
乙三苦樂相校
又,若以修行為苦,則不知懈怠尤苦。修行則勤勞暫時,安樂永劫;懈怠則偷安一世,受苦多生。
此段文乃苦樂相校,是勉勵之語也。一生不了,一錯百錯,多生更苦。
乙四至再叮嚀
況乎以淨土為舟航,則何愁退轉?又得無生為忍力,則何慮艱難?當知地獄罪人,尚發菩提于住劫;豈可人倫佛子,不立大願于今生?無始昏迷,往者既不可諫;而今覺悟,將來猶尚可追。然迷而未悟,固可哀憐;苟知而不行,尤為痛惜。若懼地獄之苦,則精進自生;若念無常之速,則懈怠不起。又須以佛法為鞭策,菩友為提攜;造次弗離,終身依賴,則無退失之虞矣。勿言一念輕微,勿謂虛願無益;心真則事實,願廣則行深。虛空非大,心王為大;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大眾誠能不棄我語,則菩提眷屬,從此聯姻;蓮社宗盟,自今締好。所願同生淨土,同見彌陀,同化眾生,同成正覺;則安知未來三十二相,百福莊嚴,不從今日發心立願而始也。願與大眾共勉之。幸甚幸甚!
況乎下,善巧之勉勵語也。淨土舟航,要三資糧,信、願、持名。能具三者,即落在航內矣。
無生忍力,能降龍伏虎。
甦州朱姓人,進士也。一日到虎丘山,入寺听佛印禪師講《金剛經》圓滿。經雲‘一切有為法’四句。夕夢陰差五人,引至一處,五人飲茶。朱欲飲被阻,曰︰你是聞佛法的人,不可飲。尋即醒,乃依夢狀行,到其處;見其家廚下新產六小犬,五生一死。即驚悟︰我若不聞《金剛經》法,則我已為狗子矣。乃發心讀《金剛經》,後又發心念佛。臨終,向親友告別曰︰我要生西方矣。至日,親友 集,乃往園中攀樹枝,說偈立化。年七十九歲。
凡夫心力不可思議,造業由此,成佛亦由此。
蓮社一百二十三人,個個同生西方,同乘大願船,同度娑婆苦海;同聞妙法,同證無生。勉強發心!勉勵發心!
範古農居士記要•大光標科參梓
據四十年華南學佛院印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