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歌淺釋22
方便門,善巧開,火中生蓮終不壞。
我們修佛法都是方便門,本來沒有法,所以叫‘法本法無法’,‘善巧開’就是對機說法,這個宗開這個門,那個宗開那個門,但都是一個目的。淨土宗是開的一個善巧門,以念佛方法將凡心轉成佛心,往生淨土而成道,但假如我們念佛念得不得力,也可以修別的法以期速成,不是固執不變的。反之,修密法不成,也可修淨土。‘火中生蓮終不壞’,火中生的蓮花,表示經得起考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非常煩惱,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念的經,能在煩惱當中鍛煉得心空淨,不粘著,而證到本性,那力量就大得不得了。大慧杲禪師說,這種人比出家人修法力量大二十倍,可以永生永世不退轉,直至成果地佛而不壞。
勇施犯重悟無生,早已成佛舞障礙。
‘勇施’,學佛要大智大勇,所以寺廟里的大殿叫大雄寶殿。‘犯重’,犯戒有輕有重。假使我們犯戒了,要有大勇之心,思過,懺悔,不再犯。這兒‘重’有重(音中)、重(音從)兩種解釋。犯了之後再犯叫‘犯重’。現在的人根基差,可能犯重,所以假如第二次再犯,要格外小心謹慎。不能光想︰‘唉呀!我犯戒了,不得了了。’要勇于改掉,絕對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否則永世不得翻身。‘悟無生’的悟字非常重要,你若悟了,那罪過就無足輕重了,因為悟後心空了,過去所犯的錯誤猶如夢中做的,現在醒了,並未做過,所以就了了。不悟,心空不了,這罪障就盯著你,所以了則空,不了則要還宿債。‘早已成佛無障礙’,施光心空,無所住著,就成佛了。復次,古印度有一位比丘名勇施,因犯四種根本大戒,心不安,求懺悔除罪,後遇一尊者,教以推尋犯罪根源,最後發覺罪性本空,了不可得,而豁然大悟,見自本性,證成大道。
一切處,悉蘭若,無鬧無靜無牽掛。
‘蘭若’即寺院,是清靜場所,修道的勝地。一般修行人都希望得一個清淨場所修道,但如心不靜,縱然有清淨場所,也無助于事。因修道以心為主,如心靜,再鬧的地方也無礙于事。故說一切地方都是清靜場所也。我們初修法固然以清淨地方為宜,但如無適當處所,也不要去分這個地方吵鬧,那個地方清淨,還以心空為宜!不要粘著在吵鬧、清靜上面。
怡然幽居無遮殿,游戲人間實瀟灑。
‘怡然’,就是心很安詳快樂,心空空地一樣東西都沒有。‘無遮殿’,這個殿是沒有任何遮蓋的東西,就是我們的真心,不是另有什麼地方叫無遮殿。也就是說我們的真心本來不動,本來一法不立,本來清淨無染,不管外界怎麼吵鬧,跟我不相干,我自如游戲人間,瀟灑自在,無所掛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