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講)4
‘心起知為智慧功用,觀照及一切時皆如是。故放逸不修與勤積修習,其法性無增減。’
心里起了念頭,應該知道,這是智慧功用,是法性的妙用。不僅觀照時是這樣,一切時都是這樣。所以,放逸不修時,法性沒有減少;勤積修習時,法性沒有增加。法性本身是不增不減的。
我們不少人學佛做功夫,往往壓念不起,以為一念不生地坐上十天半月、乃至十年八年,是好功夫。殊不知,這樣修死定,不得真實受用,不能出三界,只是壓伏一時,一經翻動,妄念生起,更勝于昔。縱不翻動,死坐在那里,有什麼用啊?久久死定,會變成土木金石的。真做功夫須活潑潑地在事境上鍛煉,知道心念起處,是本性的妙用,不去著相,則智慧日增。我們修行要成活佛,不是成死佛,要起種種妙用,利樂眾生,這樣才有價值。不是死坐在那里不動,那不成了泥菩薩了嗎?
前面講過,見到本性之後,須要在事境上勤除習氣。觀照,就是除習氣的最好辦法。觀照,就是佛性的妙用啊!不僅觀照時是妙用,一切時都是妙用。比如游山玩水、探親訪友、看戲跳舞都是妙用。不是不能看戲,但不要被戲看了去,被戲里的情節轉了去。正看時,隨著戲里的悲歡離合而頻起喜怒哀樂,看過後還念念不忘、耿耿于懷,腦筋老是跟著戲里的情節轉,這個人這麼好,那個人那麼壞……這就叫做被戲看了去,這怎麼行?看戲也能用功練心,看看這個心能不能被轉動。若能達到‘猶如木人看花鳥’,就是好功夫了。但這並不是說,戲里的好人壞人都不知道,戲的情節也不知道。如果什麼都不知道,豈不成了死水一潭了嗎?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分別取舍,不為戲里的情節所動。看而不看,不看而看,絲毫無住。‘人間事不過總是戲’,我們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其實這都像戲一樣虛妄啊!一口氣不來,這場戲就演完了,執著它干什麼?
我們做功夫,勤勤懇懇地用功,法身沒有增加一分;我們放逸,法身也沒有減少一分。換句話說,我們成佛,法身沒有增加一分,做眾生也沒有減少一分;升天沒有增加一分,下地獄也沒有減少一分。它沒有生滅去來,亙萬古而不變。美國有一位叫盧勝彥的‘活佛’這樣說︰‘做功夫,佛性(天心)就升上天,不好的惡心就降到地下去。’一個升上來,一個降下去,一顆真心分成兩個,那可真糟糕透了!有的法師講經時說︰‘假如我們做了壞事,做壞事的妄心下地獄;真心升到天上去。’也是把真、妄分成兩個心。他們不知道真心(佛性)和妄心原是一體,妄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妄心。比如,水(喻真心)起了波浪(喻妄心),波浪就是水,水就是波浪,怎麼有兩個呢?有人問︰‘沒有兩個,為什麼人家說三魂七魄呢?三魂七魄不是有十個嗎?’如果真是這樣,一個人豈不變成十個了嗎?不是啊!所謂‘魂’者,屬于陽,是光明無私的正氣;‘魄’者,屬于陰,是黑暗污穢的邪念。三魂七魄,是說一個人光明的成分少,只有三份,而黑暗的、見不得人的東西多,有七份。不是把一個人分成十個東西。如果我們把七份黑暗的邪心都驅除掉,都轉過來,完全化成光明,就成道了。像呂純陽祖師之所以稱‘純陽’,就是‘魄’都化除了,黑暗都化為光明,而成仙道。因此,真心和妄心不是兩個東西。你下地獄,真心也跟著你下地獄,但它的光明並沒有減少,也沒有污穢,它也不痛苦。猶如一顆珍珠被污泥包裹了,珍珠的光明並不減少。你升天,它也不快樂,它的光明也沒有增加。我們的自性時時刻刻都是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動不搖、不生不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