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僧傳載︰二十四歲攜白犬善听,渡海來中國,至安徽青陽縣,見九華秀麗,結茅安居,以白土、野菜為生。後被地主閣老閔公發覺,恭敬供養。菩薩乞一袈裟地建道場,閔公許之。遂展袈裟,遍覆九華,閔公歡喜布施。並遣子出家,號道明。公亦舍俗護持。後人塑像,右閣老,左道明,世人神佛不分,誤為土地公與目連尊者。
據費冠卿撰九華山化城寺記︰大士示寂為唐德宗貞元十年(西紀七九四)夏。而宋贊寧撰高僧傳二○則雲十九年夏,相差九年,但皆謂年九十九歲。惟費冠卿的家住在九華,且是元和二年(西紀八○七)進士,去貞元十年,只隔十三年,與金地藏為同時同地之人,其所記,自足為千秋信史。(見九華山志一)
又九華本名九子山,李白天寶年間游此,見九峰如蓮,易名九華。全唐詩及九華山志,錄地藏送童子下山詩雲︰
空門寂寞汝思家禮別雲房下九華
愛向竹欄騎竹馬懶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澗底休拈月烹茗甌中罷弄花
好去不須頻下淚老僧相伴有雲霞
詩讀來深刻感人,情理兼攝,悲心滿懷,金地藏不只是菩薩化身,也是一位文采燦爛的詩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