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正文】28
【如是思惟,向使不種善根,何以得聞佛法?不聞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邱山難喻。】
依上種種所說,而作‘如是思惟’︰假定我們在過去生中,一‘向’以來‘使’令自己,‘不’曾在三寶門中,‘種’過各種不同‘善根’的話,那我們在現生中,‘何以得’有因緣听‘聞佛’陀的正‘法’?如果‘不’听‘聞’到‘佛法’,又‘焉知常’時承‘受佛’的深‘恩’重德?如上說的方便教化,欲代我苦,令種善根,都是佛陀所給予我們的恩德。而佛的‘此恩此德’之高大,以世間的邱陵山岳來比喻,是難以為喻的,所以說‘邱山難喻’。邱是土邱,山是高山。不論邱陵高山,若與如來所給予眾生的恩德比較,真有天壤之別,無法可以相比。
如釋尊前生投身喂虎︰據說,過去有三個王子,一同出外游玩,最小的一個就是釋迦。他們經過一處山林,看見一只老虎,產了七只小虎,已經七天沒有東西吃了。釋迦看見了,很不忍心,便擺脫兩位哥哥,解開身上的衣服,投身到餓虎的面前,給它們吃。老虎很是感動,不敢吃他,他又用干竹刺頸,流出鮮血,餓虎見了血,才把他吃了。這時候,大地震動,天上的花像雨點般散下來。除了投身喂虎的犧牲精神,其他如舍眼施人,截頭施人,割肉救鴿,自願代雌鹿去供獻國王,無一不是舍己為人,無一不是慈悲流露,無一不對眾生有深重恩德。佛對眾生的恩德,真是說不能盡,嘆莫能窮。
【自非發廣大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縱使粉骨碎身,豈能酬答?是為發菩提心第一因緣也。】
如來所給我們的深恩重德,假使根本不知道,你不去酬報,那還情有可原,假使知道佛恩重大,而不去酬報,不特不夠資格做佛弟子,就連做個普通人亦不夠資格,因為世人很多能知恩報恩的。所以為佛弟子,應時刻不忘佛的恩德而思有以酬報。但應怎樣報答佛的恩德?這不是供養禮拜稱揚贊嘆,可報佛恩于萬一的。真正要報佛的恩德,‘自非發廣大心,行菩薩道,建立佛法,救度眾生’不可。發廣大心,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本菩提心去實踐實行。凡是菩薩所應做的,都應切實的去做。而在菩薩道的過程中,最要做的兩大任務,無過于建立佛法與救度眾生。沒有佛法的地方,要竭力提倡佛法;有佛法的地方,要盡力護持佛法,是為建立佛法。佛法建立起來,就要救拔度脫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假定不發廣大心,就不會行菩薩道;不行菩薩道,自不會去建立佛法;不建立佛法,又怎能去度眾生?佛所最希望于我們的,就是怎樣將佛在三大阿僧祗劫的長時間中,辛勤所證得的正法,得在世間不斷的流傳下去,使在生死苦海流轉的苦惱眾生,受到佛法的教化,走上解脫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