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後方便
▲事鈔雲“何者後方便。謂所造事暢決稱懷、發喜前心、未思悔改。復結其罪、通得下罪。”資持釋雲“不論本罪重輕、並制一下罪、故雲通也。翻前方便、二三不同、中罪下罪有異故也。”見事鈔記卷二十七
上來持犯總義中第五章方便趣果竟
第六章闕緣不成
闕緣不成中分為二節┬一顯相
└二校量
第一節顯相
▲戒疏雲“闕緣方便、隨相眾多。且以事約分為七種、所謂闕緣乃至心息。”見戒疏記卷四
顯相中分為七項┬一闕緣
├二境強
├三緣差
├四境差
├五想差
├六疑心
└七善心息
第一項闕緣
▲戒疏雲“初明闕緣、泛解有三。一通名闕緣。七方便者闕不至果、並為緣來豈非通也。”
△戒疏續雲“二別名闕緣。如諸戒下各有闕緣、不可以盜而開殺戒、各不相通、故名別也。”行宗釋雲“上二泛論總收一切、第三兩亦正示初緣。”
△戒疏續雲“三者亦通亦別。何者是耶。凡是犯戒、體是婆塞。若造罪未果。或自命終、舍戒、邪見、二形生等。或病狂痴。但有二緣不名犯戒、俱為造因。、未成至果、故名闕婆塞緣。望下六別、對戒並通、故兼二號。”行宗釋雲“初標征。凡下示相三、初標緣。若下次明闕相。罪未果者方便義也。列相有二、初列四舍體壞無法、後病狂等自不了知。初則體相俱壞、後謂體具相乖。鈔中仍加受戒不得等。但下三總結、初結闕緣。望下次結兩亦。問、已下六緣可例此否。答。亦可例也。以互望皆別、對戒並通。但境強一種不必盡通。如是思之。”已上皆見戒疏記卷四
第二項境強
▲戒疏雲“二境強者。如欲行殺前境反強、倒欲害我。差此進趣、壅住在因、故曰方便。然境強非中罪、中罪由強而生。余之上下、類此可釋。”行宗釋雲“初敘緣。然下定罪。強非罪緣故曰非中罪、因強壅住故雲由生也。余下指例。如雲、闕緣非中罪、中罪由闕緣而生等。問、境差中亦有境強、與此何別。答。此本境強、下異境強。故不同也。”見戒疏記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