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體章名相別考 戒體章名相別考9
    └識能緣者、謂之識。

    ┌扶塵根“扶、又作浮。五根之外形、眼可見者。是為扶助勝義根之五麝、故謂之扶塵根。”

    △根┤

    └勝義根“又名正根。乃眼等五根之實體也。依之而有發識取境之作用。為四大種所成之淨色。”

    ┌據小乘、則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

    △意根┤

    └據大乘法相、則以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大乘法相及小乘俱舍、皆謂六識體別。

    △六識┤

    └小乘成實、則謂六識體一、謂眾生唯有一識、以一識依于六根而緣六境。

    五蘊

    蘊者積集之義、謂色心之法、大小前後等積集而成自體也。舊譯曰陰、蔭覆之義。

    ┌一色蘊總該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

    ├二受蘊對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也。

    ├三想蘊對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也

    ├四行蘊其他對境關于嗔貪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也。

    └五識蘊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也。

    △┌色-色

    └心┬受┐

    ├想┼此三者、心性上各為一種特別之作用。故名之曰心所有法。(略雲心所)即心王所有之法。

    ├行┘

    └識──此一者、為心之自性、故名之心王。

    色蘊

    ◎俱舍十一色┬能造“以四大、為能造作一切色法”┬地大┐

    ︱├水大︱

    ︱├火大├實色其體、為觸境所攝。

    ︱└風大┘

    └所造“依四大、而造五根五境無表─┬眼根┐

    色之十一。”├耳根︱

    ├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