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論6
一、平行之方式,謂本經所具備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果之五乘法,乃平行而具備者,即五乘法,莫不兼具而已。若以比喻言之,五乘比如五圓環,本經則如一鐵煉,于一鐵煉上貫穿五圓環。平行式之貫穿,約如下圖︰
二、連環之方式,謂本經不僅具備五乘權實教理,徒供人之部分采擇施行,而此五乘教理,實為一連環式之意味,如五圓環之先後相互鉤連義。謂由人天乘接連而修聲聞緣覺乘,菩薩乘,佛乘;而經意亦隱具此義,顯示五乘具備鉤鎖連環性。其圖式約如下︰
三、融貫之方式,此融貫方式,可由二道形成︰
一、謂由人天而三乘,最後統歸于佛乘,即攝諸乘而歸于一佛乘,故最後只顯一佛乘。如下圖︰
二、于五乘中,隨修任何一乘教法,莫不兼修其他諸乘教法,故隨一乘中,皆得融貫其他諸乘權實教義。此亦如圓環許多,而可融合于一處。其圖如上︰
在此三種方式中,第一方式,即前文所說之貫穿義,若第二第三方式,則屬此處所明之貫攝義。由此貫穿貫攝二義,益顯本經之教貫權實,統備五乘;其佔佛學上之地位與價值之崇高,可以思過半矣。
關于教貫權實之旨,在中國台賢二宗,亦曾多所發明。如法華之會權歸實,權實統一、本跡不二、乃至舉手低頭,皆成佛道,資生事業,無非法事,眾生介爾之心,即具三千性相,與諸佛寂滅法性,平等平等,此即權實之融貫也。又如賢宗之法界緣起,以十玄門顯示其義,隨拈一法,無不融攝貫穿其他一切法。即以修行而言,初心成佛二不別,因賅果海,果澈因源;若以因位為權,果位為實,則為權實之融貫也。不過,台賢二家,雖皆祖述教貫權實之大旨,但皆遍于本宗而言,如天台之唯許法華而有會權歸實義,允應判為純圓獨妙;又如賢宗,亦唯以華嚴境界,方為塵剎互融,身土相攝,允應判為圓頓大教。而皆對于台賢自家所尊之經論而外,其他典籍,目為權乘或權教,則不若其自所尊經之教貫權實。在過去時代,限于一宗派之崇奉,尚無妨于此種態度,今後世界佛教為一家,其將改弦而更張矣,理所應然。
通論本經,其教之興也必有因緣,故論其教興因緣。其因緣中,要以適合時世應乎機性為主要,故次論其教應時機,本經之所以教應時機者,在乎不偏,統貫融攝諸乘教法,故最後復明其教貫權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