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3
二、輪相幾種?依經文觀,(一)十輪相,示其宿作善惡業類差別,(二)三輪相,示其宿業久近強弱等差別,(三)六輪相,示其三世受報差別。前二統驗過去之積業,後一可佔三世之果報。然則此三輪相,何故輪數不同,而有十輪三輪六輪之殊?
(一)初輪所以定為十數者,大別業為十種,即殺、盜、淫、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貪、嗔、痴是,此為十惡業,反之,則為十善業。因業有十種,故刻木輪為十,于每一輪之正面,書記一善,其善之對面書記一惡,恰好十輪,總攝十善十惡以盡也。當佔相時,手執木輪于淨物上傍擲之,以驗其所現字樣為善為惡或善惡雜也。經中言于淨物上擲輪佔相,既言淨物,當非地面之不淨者,宜置一清淨器皿而用之。
(二)次輪規定為三數,因業雖有十種,而造業之具,僅有身、口、意之三種,故次輪刻木為三--即刻三個木輪,即用身口意分配于三輪。換言之,于三輪上分別書記身口意三字樣,一輪書一字樣,三輪攝身口意盡。因欲佔得前世三業之強弱等情,即于每一輪相之中段方平處,書記標志;每輪正中有四方平處,書記四種不同之式樣。輪之中正一面,畫一長形豎線至方平處之頂格,以示積善久而行猛利;輪正中之次一面,畫一長豎線,較前細短,局于方平處之頂格內,以示善業近而基始定;輪之第三面,畫一粗深之橫線,以示惡業增上而猛利;其第四面。畫一淺細之橫線,以示習惡伊始而未至增上。初輪僅佔善惡業別。故十輪齊擲通佔。此輪欲知其久近與強弱,及其所屬身口意之差別,則不得三輪一擲通佔,當隨行者意念,用身意口三輪分別佔之為宜。
(三)後輪相如何?當刻木為六輪。以一切諸法,不出三六十八界,故十八數,即攝盡一切諸法。今用十八數配合于六輪,故每輪書記三個數字,即一輪書一二三字樣,一輪書四五六字樣,一輪書七八九字樣,一輪書十、十一、十二字樣,一輪書十三、十四、十五字樣,一輪書十六、十七、十八字樣。假定每輪中正有四平方處,在三平方處之三面,分別書寫數字,余一面,空之不書,可也。
此受輪相如何佔之?經雲︰“欲使決疑意者,應當三擲此第三輪相,佔計合數,依數觀之,以定善惡。”依經文觀,初輪為十輪齊擲通佔,次輪乃三輪身口意別擲各佔,後輪為六輪共擲同佔--作三次共擲,依三次所得之總數而佔驗其所問之事--果為依此三擲輪相。
又如何而驗知其所問之事為善為惡耶?經謂“佔計合數,依數觀之,以定善惡。”此簡要經文,義甚隱晦不詳,茲以愚意而推之,所謂“佔計合數”者,佔,即三次擲輪之佔相;計,即通盤計算;合數者,謂將三擲輪相統計之數而總合之也。但經中所謂“依數觀之,以定善惡”一詞,似不易解。究依何數而定為善?又依何數而定為惡?直令人迷入霧中。愚意推之,數乃行者在未擲輪佔相之前,須先研究在三六十八界中,若行三次擲佔。其得最多之數字為若干?即在此若干之最多數中,由行者假定某數為善,某數為惡,假定此善惡之數字已,再行三擲其輪,三擲輪相所得之總數為若干,再與自行假定之數字為若干以相對驗其為善惡,經此兩相比對,善惡結論可知,此即經中依數而觀以定善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