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者,依自他利,能于長時積集增長無量善根。
第二者,謂諸大眾暫見歡喜,咸共歸仰,凡所發言無不听用。
第三者,謂所勸教,無違敬用。
第四者,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
第五者,謂以愛語、利行、同事攝諸有情,速令成熟。
第六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施布恩德,為報因故,速受勸教。
第七者,謂為一切勝功德器,欲樂勤勇,堪為一切事業之器;智慧廣博,堪為思擇所知之器。又于大眾都無所畏。又與一切有情同行,言論受用,或住屏處皆無嫌礙。
第八者,謂于自他利皆無厭倦,勇猛堅固,能得慧力速發神通。
癸三、異熟因緣
異熟因分八︰
初者,謂于有情不加傷害,及正依止不害意樂。又雲︰‘善放將殺生,如是利其命,遮止害眾生,則當得長壽。承事諸病人,善施諸醫藥,不以 杖等,害眾生無病’。
第二者,謂能惠施燈等光明、鮮淨衣物。又雲︰‘由依止無嗔,施莊嚴妙色,說無嫉妒果,當感妙同分’。
第三者,謂摧伏慢心。于尊長等,勤禮拜等,于他恭敬猶如僕使。
第四者,謂于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于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
第五者,謂修遠離語四不善。
第六者,謂發宏願,于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
第七者,謂樂丈夫所有功德,厭婦女身,深見過患;樂女身者,遮止欲樂,將失男根,令得脫免。
第八者,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飲食。如是八因,若具三緣,能感最勝諸異熟果。于其三緣,心清淨中,待自有二──謂修彼因所有眾善,將用回向無上菩提,不希異熟;由純厚意,修行諸因勢力猛利。待他有二─謂見同法者,上中下座,遠離嫉妒、比較、輕毀,勤修隨喜。設若不能如此而行,亦應日日多次,觀擇所應行事。加行清淨中,觀待自者,謂于長時無間殷重。觀待他者,謂未受行,贊美令受,已受行者,贊美令喜;恆無間作、不棄舍作。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行,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第同妙田。此等是如菩薩地說,以釋補滿而為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