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文句(卷第一)11
辛二、勸修直道
汝今欲研無上菩提真發明性。應當直心 我所問。十方如來同一道故。出離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終始地位。中間永無諸委曲相。
☉研者。窮源究本之義。真發明性者。無上菩提。雖是諸佛所證。實是含靈本有之性。但在纏名為隱覆。出纏名為發明。今欲其稱真性而發明。必須研窮審究。而欲研窮審究此性。必須直心。直心者。起信所謂正念真如是也。終始地位者。始從名字。終至究竟。中間者。即是五十五位真菩提路。雖有諸位淺深不同。而因果無非實相。不似前三教之紆曲。故言永無諸委曲相也。只此直心二字。已將楞嚴大定宗旨和盤托出。阿難示同未悟。不能薦取。故起七處妄計。一一無非顛倒戲論。心言皆不直矣。
庚三、廣破七番妄計即為七。初正破計內。二破轉計在外。三破轉計潛根。四破轉計見內。五破轉計隨生。六破轉計中間。七破轉計無著。辛初、中五。初征起緣心。二喻明降伏。三牒其內執。四懸示定名。五正破非內。壬、今初
阿難。我今問汝。當汝發心。緣于如來三十二相。將何所見。誰為愛樂。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是愛樂。用我心目。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舍生死。
☉如來征問中。最重將何所見誰為愛樂二句。後世宗門問念佛的是誰。即是得此作用。所謂捉賊要見贓也。答中招出心目二字。乃是下文征心辨見張本。以妄心難除。故須七番廣破。而目妄處。只須門能見不。死皆見物二語。帶破便足。以真見難顯。故須十番細辨。而心真處。只須如是見性。是心非眼一言。點明便足。
壬二、喻明降伏
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
☉阿難妄計之目。決不能有所見。妄計之心。決不能生愛樂。以目是浮塵。心是緣影故也。而阿難則謬以為決能有見。決能愛樂。所謂認物為己。顛倒甚矣。國王譬本覺。賊譬所妄計之心目。兵譬始覺妙觀察智。蓋本覺雖被賊侵。而真如自性之力。法爾能起始覺之智。譬以發兵也。知賊所在者。賊無自己窟宅。不過就是王土王民。但因失于撫□。致成巨寇。若能如法招安。則依舊王土王民。實更無賊可得。唯心與目。亦復如是。若知浮根緣影。總屬惟心所現。則浮根原不是目。緣影原不是心。蕩蕩歸于王化。何處更有塵勞可得。今之使汝流轉者。只因非心妄計為心。非目妄計為目。故成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