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 解題目 甲一 解題目1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此經乃大乘經,如來為發大乘心者說。是攝取大部般若,六百卷中之要義,故前無如是我聞,後無信受奉行。計二百六十字。其文雖約,其義甚豐。不僅六百卷般若之奧旨,收攝無遺;即一大藏聖教之要義,包括殆盡。實為成佛之指南,利生之法寶也。無論僧俗,均宜研究。

    今則先解題目,後釋經文。題為一經之總,經是一題之別。題中之總綱既明,經內之別義自易。此題須分通別︰前七字是別題,別在此經,方是此名,與諸部不同故。後一字是通題,通于經藏,皆名為經,與諸經無異故。

    ‘般若’是梵語,即印度語。印度人自謂是梵天苗裔,故其語稱梵語。此二字乃翻字不翻音,字是華文,音是梵音。又即古來五種不翻中,尊重不翻。一、名多含不翻,如婆伽梵含六義等。二、秘密不翻,如神咒等。三、尊重不翻,即般若等。四、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五、此方所無不翻,如閻浮提等。

    般若二字尊重,有翻作智慧即輕薄,以智慧尚不足以盡其義。世間科學,亦有智慧,制造無線電,飛行機等。但能令物質文明進步,不能令生死輪回解脫;故仍存梵語不翻。

    若欲翻之,當翻妙智、或翻淨慧,以是出世無漏法故。此般若妙智,人人本具,個個不無;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何以知之?昔日世尊,于菩提樹下,初成正覺,三嘆︰‘奇哉,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無師智、自然智,一切顯現。’如來智慧,即此般若妙智。眾生迷此,而成煩惱。諸佛悟此,而得菩提。

    般若有三︰一、實相般若,二、觀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此卷經中,所有文字,能詮觀照工夫,而契實相妙理,故亦得稱般若。依此般若,能出生死。

    觀照般若,觀照真俗二諦。依真成俗,全俗即真。不二而二,二而不二。如本文照見五蘊皆空︰照見五蘊諸法,是照俗諦;一一皆空,是照真諦。真俗圓融,空有無礙。依此般若,得入第一義諦。

    實相般若,即第一義諦。無相、無不相,是名實相。何謂無相?無一切虛妄之相,何謂無不相?具足恆沙種性功德之相。‘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見諸相非相,即照見五蘊皆空也。即見如來,即實相法身理顯也。

    一切眾生,皆具實相般若,皆當作佛。若無觀照般若之功,則佛性埋沒在五蘊山中。此經以觀照為宗,故我說是成佛之指南。我等當知︰實相般若並非他物,乃是人人本具,元妙元明之真心耳!此心具雖眾生同具,迷則大都皆迷。若不回光返照,何以得破我法二執,而出二種生死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