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卷第四 第一节
    ○三感果(二)初佛现我前二我往佛处

    ○初佛现我前

    【经】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疏】其人。指持名者。承上但能一心不乱。命终之时。佛必现前也。以自力佛力。感应道交故。如二部经。及诸经中说。

    【钞】自力者。凡人命终。前有将谢。后有未生。平生善恶。自然现前。如十恶五逆。地狱现前。悭贪嫉妒。饿鬼现前。乃至五戒十善。人天现前。今专念佛。一心不乱。则净念成就。清净心中。宁不佛现前乎。楞严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也。佛力者。大本法藏愿云。我作佛时。十方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有发菩提心。修诸功德。愿生我剎。临寿终时。我与大众现其人前。三辈往生中又云。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悉来迎致。观经九品。或言阿弥陀佛至行者前。或云至其人所。皆现前意也。言诸经者。称扬诸佛功德经云。若有得闻无量寿如来名者。一心信乐。其人命终。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坏彼正觉心。又鼓音王经云。若有四众。能正受持彼佛名号。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即与大众。住其人前。令其得见。又华严四十六经云。如来有十种佛事。一者若有众生专心忆念。则现其前等。所谓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是也。若依般若。则自力复二。一者念力。二者本有佛性力。兼以佛摄取力。乃成三力。本有如舟船。念佛如帆楫。佛摄取如便风。三事周圆。必登彼岸矣。

    【疏】佛及圣众者。佛兼报化。圣众兼菩萨声闻等。

    【钞】兼报化者。观经明佛。先言六十万亿。后开丈六。次言下品化佛来迎。则知九品所见不一。摄论亦云登地方见报身。展转细妙。今但言佛。不分报化。以一摄多故。兼菩萨声闻者。如观经上品上生云。佛与观音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现其人前。而亦有佛不来迎。菩萨来者。今从多分。

    【疏】问。临终佛现。亦有魔否。答。古谓无魔。脱或有之。贵在辨识。

    【钞】无魔者。单修禅定。或起阴魔。如楞严止观诸经论中辨之甚悉。今谓念佛者。佛威神力。佛本愿力。大光明中。必无魔事。然亦有宿障深厚。或不善用心。容有魔起。固未可定。须预辨识。如经论说。行人见佛。辨之有二。一。不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二。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魔事。所以然者。以单修禅人。本所修因。唯心无境故。外有佛现。悉置不论。以果不协因故。今念佛人。一生忆佛。临终见佛。因果相符。何得概为魔事。若或未能了决。但如前辨别察识而已。问。既曰非魔。当是真佛。而古谓佛无去来。云何有佛现在其前。答。感应道交。不妨不来而来。无见而见。故永明谓如幻非实。则心佛两忘。而不无幻相。则不坏心佛。又云。法身真佛。本无生灭。从真起化。接引迷根。此乃如来本愿功德。令彼有缘众生。专心想念。能于自心见佛来迎。不是诸佛实遣化身而来迎接。则佛身湛然常寂。众生见有去来。如镜中形。非内非外。如梦中事。不有不无。又经云。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亦此意也。是故水清则月自来。心净则佛自现。所谓感应道交难思议也。

    【疏】故知临终设像助念。文载圣经。法传西域。不应疑阻。

    【钞】华严十五经颂云。见有临终劝念佛。又示尊像令瞻敬。俾于佛所深归仰。是故得成此光明。疏云。西域法。有欲舍命者。令面西。于前安一立像。像亦面西。以幡顶挂像手指。令病人手捉幡脚。作随佛往生想。兼与烧香鸣磬。助称佛名。非直亡者得生佛前。亦终成,见佛光也。若神游大方。去留无碍者。置之言外。不尔。勉旃斯行。如上。则特为设像。以助往生。何况一心不乱。感佛现前。乃虑为魔。自生疑阻。

    【疏】称理。则自性妄穷真露。是临终佛现义。

    【钞】妄心未尽。幽幽绵绵。是为命根未断。惑断执空。情消见谢。人亡家破。烟灭灰飞。命终之谓也。诸妄尽除。不真何待。求佛不现前。不可得也。然而佛慈无限。岂必临终。是故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