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七(经文卷一之一) (经文卷一之一)8
    丁二无侣独归

    既无上座。及阿阇黎。途中独归。

    上座者。佛言上更无人名上座。又以历夏浅深。分上中下座。历四十夏者推为上座。阿阇黎。此云轨范。能纠正弟子行者。律制一僧远出。必以二师翊从。所以严行止也。今乃缺二师为侣。所以为误堕之第二缘也。

    丁三无供循乞

    其日无供。即时阿难执持应器。于所游城。次第循乞。

    其日无供者。止宿之处。无人献斋也。使其有供。食之径行。应无堕事。所以为第三缘也。应器即钵。应己食量而大小耳。

    丁四欲行等慈。发心平等行乞。不择净秽也。使其但依声闻常法。惟乞净家。亦应无堕。故此第四缘更为误堕之要也。又分二。戊一正行等慈

    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无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

    初求者。阿难前来未发此心。今方始求也。檀越。此云施主。言最后者。谓从来无善心行施者也。梵语刹利。即华言尊姓。谓王种也。上至刹利。则贵而净者无遗也。旃陀罗。此云屠者。杀生之家。西域最鄙贱之。不得与良家共居。行持标帜。人亦避之。下至旃陀。则贱而秽者无遗也。又言不择微贱者。以虽贵贱兼举。而志普贱秽。是今平等之新意也。末三句。又明其志愿之普而大也。意令无功德者亦成无量功德矣。

    戊二表等慈由

    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钦仰如来开阐无遮。度诸疑谤。

    已知者。净名会上早已知也。世尊者。总具十号之德。而为天上人间所尊敬也。故上开十号。而世尊总之者义为长也。诃。斥责也。盖如来不以净名之诃为非。即知如来亦诃。不必更诃。况净名显泄彼是金粟如来。其与释迦何别乎。须菩提舍贫乞富。意在与续善根。恐将堕落。且无减克之难。大迦叶舍富乞贫。意在怜其久苦。与植乐因。且避趋富之议。是以无学尊位。而为此不平之行。故佛斥责其非也。开阐无遮者。惩上二人各有遮限。今开发阐明无遮限之普心也。度诸疑谤者。度彼疑谤众生令免疑谤。盖偏贫多致疑。而偏富多致谤也。误堕因缘竟。

    丙二正堕淫室。又三。丁一加意严戒

    经彼城隍。徐步郭门。严整威仪。肃恭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