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十四(经文卷三之一) (经文卷三之一)12
    一触所生。谓手头但成一触。翻前两触也。当为一体者。因触定体。无复能所。意盖按定。而下遂破之。

    未二破一不成

    若一体者。触则无成。

    承上言。若能所既泯。对待斯绝。何成触义。

    未三防转二体

    若二体者。触谁为在。在能非所。在所非能。不应虚空与汝成触。

    触既是一。能所但从一边。二体既共一触。能所须从于触。在。犹属也。故须先究此触属能属所。一触若属于能。则二体皆从触而成能。谁为所触。故曰在能非所。下句翻上可知。末承上云。二体皆能。岂虚空与汝成所。二体皆所。岂虚空与汝成能耶。

    巳三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觉触与身俱无处所。即身与触二俱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觉触者。所觉之触也。与身者。与能觉之身也。夫约二触。则一知二知了不可定。约一触。则一体二体无所适从。故知身触二处。无实处所。无实体相矣。然二相既虚。一性自显。故曰本即是非因缘云云。身触二处已竟。

    辰六意法处。分四。巳一标举二处

    阿难。汝常意中所缘善恶无记三性生成法则。

    此有二说。一者准诸处。则意中二字为根。下皆法尘。而三性即法尘所具。如忽然善事影子现于意中。即善性法尘。余二准此。无记。即非善非恶之事。唯识云。善恶不可记别。名无记性。则不专昏住。而昏住亦摄其中。依此说。则生成乃自然之意。法则者。法尘之定则也。二者异诸处。则意中属根。所缘即指法尘。善恶等六字。是所带之识。生成法则者。言意中所缘法尘。乃意识三性中生成法则也。良以法尘不同色等有实性境。此惟意识之独影耳。识不起则终不现。故须带识。而言是彼生成。且合唯识宗中。前六识俱通三性。前说于文似顺。后说于教实合矣。智者详之。

    巳二双以征起

    此法为复即心所生。为当离心别有方所。

    此中心字。依前说。即是意根。而意根即第七识心。若约处摄百法。则八王意处总收。依后说。则第六识心也。然作意根者理长。

    巳三分文难破。又分二。午一破即心所生

    阿难。若即心者。法则非尘。非心所缘。云何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