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首楞严经正脉疏卷二十二(经文卷五之一) (经文卷五之一)9
    辛三绾巾以示伦次。前偈云。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正开此科。故此承彼而来。然佛以六结而喻六根。前人见其结数偶同于根数。遂谓六结即喻眼耳等六。以致喻中六结实有次第。法中六根本无次第。宛有法喻不齐之过。却又不敢以过归佛。而强教后人不可以喻难法。是何言欤。佛号一切智人。而说法先以带过。其何以折伏魔外。而垂范人天哉。决不然也。盖佛说六结。本非即喻眼等横列之六。元是竖推其由真起妄。从细向粗展转六层而后根相备著。及其反妄归真。从粗向细。亦展转六层而后根相解除。且经文中结之次第。与解之次第。皆叮咛具载。但不拘六层。而文辞含摄。不甚开显。至后观音圆通。逆次解之。六结宛然。取彼释此。何有法喻不齐之过。智者详之。分三。壬一阿难叙请。又分三。癸一叙已领。

    阿难合掌顶礼白佛。我今闻佛无遮大悲性净妙常真实法句。

    无遮有二。一人无遮。不择下劣。同施上法。二法无遮。不悭秘密。阐露无余。皆以大悲愍念为本。故能如此也。性。即根性。此一字属体。下三字。皆体中所具义相。在染无染曰净。居缚不缚曰妙。随流不变曰常。此句属所诠。了义曰真。无虚曰实。法句即前偈颂。此句属能诠。已皆领悟。故叙谢之。

    癸二叙未明。

    心犹未达六解一亡。舒结伦次。

    此作两节而问。故佛下亦作两节答之。六解一亡者。六结既解。一亦不存也。舒结伦次者。谓舒之与结。皆有伦次也。

    癸三请垂示。

    惟垂大慈。再愍斯会。及与将来。施以法音。洗涤沈垢。

    沈垢者。即二执与俱空诸细惑也。

    壬二如来巧示。此中取喻。非是但凭言说。而绾巾示结。言相并彰。令人易省。诚至巧也。分二。癸一巧立喻本。又二。子一元依一巾。

    即时如来于师子座。整涅槃僧。敛僧伽梨。揽七宝几。引手于几。取劫波罗天所奉华巾。

    温陵曰。涅槃僧。里衣也。僧伽梨。大衣也。劫波罗此云时分。即夜摩天。

    子二绾成六结。又二。丑一历问以显次第。

    于大众前绾成一结。示阿难言。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俱白佛言。此名为结。于是如来绾叠华巾。又成一结。重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又白佛言。此亦名结。如是伦次绾叠华巾。总成六结。一一结成。皆取手中所成之结。持问阿难。此名何等。阿难大众。亦复如是次第酬佛。此名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