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講 第07講4
    中國道家修神仙的丹經,在隋唐以後就多起來了,講氣脈的問題,很多都是從這個安般品中脫胎出來的。東晉以後有黃庭經,講究上藥三品,神、氣、精,這些都是事相,屬于有為的功夫。如果有為的功夫,你都沒有修到家,怎麼能達到無為呢?有為法不能專一,念頭如何空得掉?那只是自欺欺人罷了。所以後世學佛的,一萬個中,沒有一個證果,請特別特別注意!我除了依照佛經以外,拿我幾十年摸索的經驗,誠懇地告訴各位,你真達到正身、正意,沒有一個身體不能轉化;沒有病去不掉的;沒有身心不會健康的。正身、正意做到了,身心兩方面絕對地健康,可以返老還童。因為一切唯心所造,這是真的,就是“正身”、“正意”四個字。

    “正意”涉及了呼吸,道家也一樣,陰符經上有一句話——“禽之制在氣”,這是一個重要的口訣,也就是方法。念頭抓不住,會亂跑,思想不能專一,就因為你的氣在散亂,氣散亂,心就散亂了。

    但氣不是主體,是心的附屬品,可是這個附屬品很厲害,抓它不住,你的心就停不下來,等于人騎在馬上,你的氣就是馬。西游記里,唐僧騎的那一匹馬,就是代表那股氣。人若騎在一匹劣馬上,想叫它停住,韁繩拉得很緊,馬還是亂跑,停不下來,你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我們心雖想定,若氣不能定,妄念怎麼能停止呢?有許多人情緒不好,身體不好,其實都是氣不好的緣故。

    無他異念,這時心里什麼念頭都不要有,就是正意的道理。系意鼻頭,把意識掛在鼻頭上。這句話,害死了許多修道學佛的人。什麼“守竅”啊!“眼觀鼻,鼻現心”啊!小心得高血壓。還有什麼學白鶴,白鶴能活一千多歲,據說是因為白鶴休息的時候,鼻子對著肛門,兩氣相通的緣故。但我們的脖子比白鶴短這麼多,怎麼學?所以佛說︰眾生之愚痴,至可憐憫者也。系意鼻頭,不是叫你看鼻子,這要首先提醒你,要注意鼻孔呼吸出入的氣,也就是“心息相依”的第一步,使意念跟呼吸配合為一。

    出息長亦知息長,你的正意不要離開呼吸,呼吸出來有多長,你自己要能知道。入息長亦知息長,注意這個“知”字,如果你一邊在修氣,一邊腦子里亂想,那就不對了,沒有效果。思想和呼吸配合為一,叫安般守意。怎麼把妄想抓住呢?只要注意呼吸,呼吸就像是一條繩子,。把這一匹馬拴住了以後,等于妄念被拴住了,修行便可以專一,也就可以證入“初禪”。修行的效果是一定會來的。

    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