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翻開第九頁,第九頁,“題宇宙萬有本體論”“此論,為直談心性之鴻文,”這鴻文就是廣大的意思,這個直談心性的一個很廣的很大的文章,底下兩句講得最好,“未悟者看之不解,”沒有開悟的人是看不懂它在講些什麼東西,“已悟者無須更看,”所以等一下就下課了,沒有開悟的你都不用看,已經開悟的你也不需要看,這樣這本書等一下就關起來,就不用再看了,但是還有一種人恰到好處的說,“若上上根人,”如果上上根的人,“內因已熟”就是他內在的因緣內在的成熟度夠,那就燻習已經久了,內觀的功夫夠也相當有基礎了,“在將悟未悟之際,”剛好要悟了,差一點而已,沒有悟之際,“得此一篇,”這一篇不得了,“因指見月”因為指頭的方向看到了月亮,就是因為這個方向見到了本性,“如催生符,”以前婦女生不出來去神的面前求一張什麼催生符,一帖,哇,一聲生出來了,就誕生了,“哇地一聲,誕生王子,位在百官之上,此所以可貴”誕生王子是什麼意思,是指大徹大悟的人,大徹大悟只要你一悟入破無明,你的位就跟佛一樣,就是圓教的初住位,破無明,見法身,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雖然在事相上還不是象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可是在心性上已經無所執著。了知內外畢竟空的道理你已經解脫生死了,生死已經自在了,用心性在修行就一日千里了,誕生王子,位在百官之上,此所以可貴也,“文中一字一句,或隱或顯,”每一個字,或者一個句,或者是隱藏起來,或者是顯,“皆談第一義,”統統是談第一義,第一義就是不可說,或者叫做中道,第一義或者是講究竟義,或者是講畢竟空義,這個統統叫做講第一義。“故與古經論契合,”“般若經,起信論,禪門語錄等,罄無不盡,”就是所記載的沒有一樣不詳盡,寫得很清楚的樣子,罄無不盡就是記載得無所不盡。什麼都記載得祥詳細細,“蓋達人”在旁邊寫開悟的人,通達法性的人叫做達人,這個達人不是高貴的人,蓋開悟的人說本性,“如老艄說海,”為了這個字我還去查這個艄本來是船位尾,站在船尾的船員,這個艄本來是船尾船尾就是怎樣?這些老船員跑來跑去,都跑到船尾看海,船員跑來跑去跑到船尾看海,意思引用老船員,這些老船員每天都在船上說海說得很清楚,什麼季節吹什麼風,什麼海起什麼浪,是深海這是東海,太平洋,大西洋,是不是,鄂霍次克海什麼北大西洋,講得很清楚,如老艄說海,象老船員說得那麼清楚。“不約而皆同也。”因為大家都開悟了境界都一樣了,“宇宙萬有,皆吾心之所生,”都是我們心所生出來的,“心外無一法可得,”這一句話要畫兩條線,這句話為什麼要畫兩條線呢?告訴你你所有的境界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簡單講是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不是注意境界,不管外面的境界怎麼變化,你的心不能變化,我們的心不變化,就真的找到不生不滅的功夫。你說我們一個色身怎麼不會老,他一定會老的。但是心不會老的。譬如說我們今天看我們的爸爸,從小看爸爸,爸爸年輕現在老了,爸爸變成阿公了,我們看爸爸,阿公這樣一直變化,可是我們的心有沒有老?我們的色身會老,我們的靈性會老嗎?你曾經看過我們一個人的靈性有起皺紋嗎?你的心是長得什麼形狀的,你曾經看那個心老化過嗎?沒有,無形無相的心性怎麼老呢?無形無相的心性只會變得執著,顛倒,愚痴。可是但莫執著分別,愚痴。他恢復本來的面目,他就是不生不滅。所以心外無一法可得,為什麼叫你劃兩條線,這個就是修行的大根本,簡單講不必注意外在的境界生滅,注意我們取舍之間的起心動念,我們有沒有放下,歇即是菩提,我們有沒有體會出來,為什麼?這些外在的現象都是如來藏心所影現出來的。
《楞嚴經》中,佛告阿難“色身外泊”就是以及外面的“山河虛空大地,”統統是妙,都是妙明真心中物,把筆拿起來,妙明真心畫線,然後旁邊寫如來藏心,都是我們如來藏心里面的東西。簡單講心,我們這個色身是如來藏心所影現出來的,外面的山河大地也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你迷了就煩惱心,無明心,執著心,顛倒見,悟了相還是存在只是開悟的心,清淨心,平等心,無相心,如來藏心就顯現出來,迷跟悟而已,事相跟本體都不改變,。所以坐道場不動道場而能夠圓滿菩提,所以悟道的人處處是道場,任何時間,空間的交會點都是我們的本性的展現,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不是我們本性,哪一個地方統統是本性的展現,所以我們這個色身以及外在的山河大地虛空,都是如來藏心中的物。“所以本論以介爾心性,”介爾就是一剎那。楞嚴經講的剎那,一剎那,介爾心性或者是指很小很小的或者指一剎那。站在空間指很小的。介爾就是指很小的就像芥子一樣,或者站在時間上是一剎那,統統叫介爾。介爾就是小到沒辦法形容,介爾心性就是一念之間的意思,本論以一念的心性,“為宇宙萬有本體,此可以破極微實相。”以及上帝造物等謬論。這個很重要要做筆記,破極微劃一線旁邊寫二乘人,二乘人所修的因緣法。他們認同地水火風是實體的東西,簡單講他們認同電子,質子,中子這些分子的存在,他們認為所有的物質現象分析到最後都有顆粒微塵的存在,而且存在是實法的所以叫做破極微,破極微實相這個極微是因緣法,可是如果悟道的人就知道連這個極微的因緣法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性色真空,真空性色,性火真空,真火性空。這個地水火風統統是心法所影現的。所以二乘人跟究竟的大乘有什麼不一樣,二乘人認同因緣法的實體,分析到最後有一個地水火風的最小單位,簡單講就是所謂的原子或者分子,那麼大乘的究竟極致不是這樣子。大乘的究竟極致是認為一切的境界都是心所影現出來的。我們因為堅固的執著,所以幻化出時間跟空間的交會點,有三度空間的影象,其實這都是堅固的一種執著,牢不可破的執著,不是真正有實體的東西,如果我們有能力發明一種科學的儀器,有一天我們會再繼續細胞的最小單位,細胞膜,細胞核,細胞核的最小單位到現在還搞不清楚,還是沒有辦法,沒有那種再放大幾百萬倍還有更小的。人類在醫學這麼發達,有時候對細胞還是有限,認識還是有限,對人體的認識還是很有限度,所以宇宙萬有本體,此可以破什麼,破極微實相就是二乘人,破二乘人的因緣法當下就悟入實相,叫做實相可以破極微入實相證入實相,意思就是說這一部宇宙萬有本體論,以一念的心性為宇宙萬有的本體,只要你開悟見性,就可以破二乘人的因緣法,證入了實相,這是指二乘人。底下“及上帝造物等謬論,”在旁邊寫個外道自然。這個是破外道的自然法,外道跟自然,上帝造物就是有一個主宰,有一個主導。認為宇宙是上帝所創造的這個就是外道,這個外道就包括自然法,宇宙自然,就是自然這樣子,自然生自然滅,也沒有人去管你它就是一種自然,也不必積極地求,也不必積極地舍,一直都是這樣子很自然,認為這個宇宙的來源就是自然的存在,他不了解什麼一念的根本無明,什麼枝末無明,什麼生相無明,轉相,業相統統不知道,生相,轉相,業相他不知道有這個微細的三相,他認為這個就是上帝創造的,要不然他本自其然就是存在,也沒什麼好說的就這樣子,這個就是《楞嚴經》所講的,所以我們一念的心性如果見性了。可以破二乘的因緣法,可以破外道的自然論,這些都是謬論,錯誤的理論,“使一切學人,歸于正見,”使一切學人歸于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厥功甚偉,”他的功德是很偉大的,“篇中不著有,亦不著空,”在里面所講的不著有也不著空,“雖崇性德,不廢修德,”把筆拿起來,性德就是理,不廢修德就是事,這一句話從哪里可以印證呢?從《楞伽經》可以印證,大慧菩薩問得非常好,大慧菩薩問世尊,我們的自覺聖智是因次第而成或者是剎那圓滿完成的,本自圓成,釋迦牟尼就告訴他,我們的自覺聖智,圓滿的清淨自性是依次第而成,也是因為圓滿而成,頓悟當下圓滿而成,也是次第也是當下,大慧菩薩就問佛,何以故呢?世尊,為什麼我們的清淨自性是因次第而成,也是因為頓悟而成。這些大菩薩們實在是迷惑不解。好,在這里你就放下筆,全部要注意听,全部要徹底的注意听。譬如,一面鏡子,這一面鏡子師父這只手譬如一面鏡子,這一面鏡子可以照天照地,車子來來往往,花開花謝,都在這個鏡子里面影現出來,一個人的生老病死也在這面鏡子里面影現出來。一個人的生老病死在鏡子里面影現出來,可是這個鏡子一摸,沒有,摸不到,車子跑來跑去,生生滅滅。摸著鏡子的面也摸不到什麼任何東西,摸不到任何東西。好,現在再注意听,站在鏡子的相來講生滅,站在鏡子的體來講不生不滅。好,再來注意看,生滅,注意看,注意听。鏡子,車子來來往往,人的生老病死影現在鏡子。鏡面有沒有改變?鏡的體有沒有改變,沒有,你怎麼摸它都是無相可得,只是影現出來而已,你說沒有他相清清楚楚,你說有,取之不可得,舍之不可得,所以生滅,相的生滅當體即空,就是體的不生不滅,體的不生不滅不能離開相的生滅。好,再來,為什麼說我們的心性是因次第而成,因為,記住,凡夫的習氣很重,沒辦法一蹴而成,站在斷習氣的角度我們叫做次第而成,一步一步來,所以簡單講修行不能離開精進不能離開事相上的用功。拜佛,念佛,定早課,晚課定數目這個一定要的,因次第而成,為什麼,相是生滅的,要不然釋迦牟尼哪里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怎麼會這麼莊嚴,他就是站在相上的角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可是站在本體的角度他就是般若的實相法。所以六祖他是一個開悟的聖者,可是他沒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雖然說六祖是佛,可是並不圓滿,因為他沒有三十二相也沒有八十種好,因為他在事相的修持還不夠,所以六祖必須他悟到不生不滅,六祖慧能大師必須到他方世界繼續普度眾生,行布施之道,頭目腦髓繼續去布施,然後取得三十二相,一直繼續去布施,譬如說布施給眾生,拿這個手一直布施給眾生錢,手就會變的很漂亮,然後燃香供佛,皮膚就愈來愈漂亮,生生世世的果報就一直變化一直變化,他內心已經悟道了,他生生世世在哪一個世示現,那個地方統統是開悟的聖人,可是他相一直變,站在事相的角度,只有釋迦牟尼悟道,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站在心的體性角度,有無量無邊的聖人統統悟道,統統悟道。就是中國的禪宗也非常多的禪師的心性統統跟佛一樣,可是究竟的神通跟究竟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沒有辦法像釋迦牟尼一樣,因為他必須要經過百千萬劫的修這個事相,才能夠一直圓滿清淨的色身,在生滅法里面影現這麼莊嚴的面相給你看,否則沒有辦法,所以若論佛無量無邊,若論究竟佛只有釋迦牟尼一個,因此我們要記住用鏡子來比喻是不恰當的可是是不得已的,因為鏡子有一個有形象的體,有形象,它打破了它有能照有所照,可是沒辦法,用相來影現在這個鏡子的體上,是不得已的比喻,好,我們現在回歸到心性上的討論,我們心性上的討論,比如說我的心跟諸位在講話,有沒有照,能照所照,你看不出來,對不對?什麼,我的心性是無形相的東西,我現在講法是大用現前,雖然是大用現前本性本空,體就顯現出來,體用一如,我現在所有的都是透過自性,如如不動的心性,透過我們清淨心講出來的智慧的語言,雖然說這些生滅的法,可是當體即空。我的心性都隨著相上的展現統統展現在作用上,所以心性是看不到的,只能在相跟用的作用,起作用的時候才顯現出本性的地方,所以靜則萬法無生,動則萬善具足,禪宗有一句話,當本性靜的時候,站在體來講,靜萬法無生,一切法無生,站在動的角度萬善具足,一個開大智慧的人他不可能內心里面有煩惱,所有的語言行為都是為眾生而設的不是為他自己,他可以不要談話也不會煩惱,他就是談話他也不煩惱。所以我們內心里面再來看,我們現在講不生不滅就講現在當下這一念心性的大智慧,如如不動的心性,我們講相,就是心性的顯現,你看師父這樣色相,六根,對不對?六塵,六識統統具足,我們講作用,現在我在講話你在听,你在听如果用本性在听你也是不生不滅,所以說法者無法可說畢竟空寂,短暫的剎那的聲音,剎那生剎那滅,你找不到自性可言,起了又落,落了又起,可是我們的心性永遠是存在的,譬如說聲音,聲音有起落,可是我們的心性沒有起落,我們的心性如果有起落,聲音一打我們的心性就有,不打我們的心性說沒有,下次再打的時候,你的心性就跑掉了。你就听不到了,因為我們不會隨著聲音而跑掉,所以你打了聲音塵自生滅,心性自性不動,你怎麼打聲音是生滅的,可是心不動。眼楮看也是一樣的,眼楮的助緣是明跟暗,耳朵的助緣就是動跟靜,明跟暗是生滅法,動跟靜是生滅法,在明暗當中做得了主人,就是自己的清淨自性,在動跟靜當中做得了主人,就是自己的清淨自性,所以,再來,我們為什麼說我們的心性是因次第而成,釋迦牟尼佛說譬如種樹,我們一定要種樹,種樹以後施肥,慢慢地生根,發芽,茁壯,開花結果,你看一棵樹就可以告訴我們天地萬物任何的法,統統必須因次第而成,釋迦牟尼佛又比喻譬如鏡子,同時影現,萬法,我們的心性就像鏡子同時影現,好,釋迦牟尼又比喻,就像虛空,虛空沒有切割的面,虛空沒有來去相。虛空沒有生滅相,虛空沒有增減相,我們的虛空就像虛空同時影現,頓現,所以若論我們的本性說次第而成是指斷習氣,若論同時影現是本自具足的心性圓滿無缺,站在這個角度來說,法無來去相,法無生滅相不可得。這是站在我們的心性畢竟空寂的角度來說,所以《楞伽經》講萬法唯心所造,萬法皆是唯心現量,所以因此我們必須在生滅法里面下功夫,因為如果我們不下功夫,哪一輩子你會變牛變馬,雖然說你本性具足,可是你用不著,你違反了因果。你會把這個有智慧有福報的色身,變做業障的一種動物,譬如說變做一頭牛,或者是一頭鹿,那麼,你就是被老虎吃掉了,對不對,你造的業太多了,那麼,你變成畜生,你也沒辦法抗議,雖然你本性具足,一頭鹿一只老虎,雖然本性具足,但是你相一轉變心性就變了,就沒有智慧了。執著太深了變成一只螞蟻,相轉變了心性雖然在,作用不了,起不了作用,因此事相上的因果必須守得住,事相上的因果一定要守得住。這樣子你才有延續修佛道的本錢。至少你要保證生生世世是做人身,持五戒十善,對不對?發願生生世世能夠踫到正法,否則的話沒有辦法,所以你在因果的生滅法里面你必須要事相上的修持。因此我們要守戒,我們不能做違背因果的事情,何以故?如果你不保有這個色身,生滅的色身你怎麼修行呢?雖又心性有什麼作用。再來,所有的用功統統念念消歸自性,所有的用功包括你念佛統統記住這是聲音,這只是方便而已,是用這個生滅以毒攻毒,念佛攝心,是因為你的內心里面生滅無常,叫你一句佛號念到死就是以毒攻毒的方法,你要念那個妄想,不如念這個阿彌陀佛,念到久了就是專一,專一就是無相。你達到了目的,專一就是無相。雖然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佛陀的無量光無量壽你感應道交難思議,你的心性就是影現佛,佛的心就影現到你,感應道交難思議,對不對,眾生心,佛心感應了,你臨命終佛來接引很自然的接引,所以我們在生滅法的事相上修一定要下功夫,還有如果說我們不開悟,寧可放棄理上的悟,也要事相上修行,寧可放棄理上的悟,我們不開悟又裝做知道,亂做,亂違背因果,你慘了,動不動就說我開悟了,我什麼都不要管了。造盡一切的惡業,殺,盜,淫統統來,你完了,你完蛋了,你在次第的因果法里面違背了,麻煩大了。我們寧可不悟,不可斷滅空,寧可著有如須彌山,不可著無如芥子許,為什麼,因為這個因果它是對眾生來講一直到成佛它一直存在,整部《華嚴經》都是講什麼講因果兩個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包括我們的身口意都是輸進我們的電腦,因果絕對逃不掉的,因此不可以廢這個修德,修德就是次第而成,但是因為在我們修行的過程當中,我們一定要悟到本自具足的佛性,這個就是修這個就是性德,所以這個禪宗直截了當的想盡辦法讓你開悟。就是說在什麼時間,空間讓你顯現你的性德出來,在什麼時間,空間讓你顯現性德出來,對不對,也不是說我這樣子就不要修行了沒有這個道理,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禪宗有句話說,若論修行本來易,欲除妄想真的難,若論修行本來易,如果說開悟那很簡單的,要開悟其實已經很難了,如果要悟到不生不滅的本體這個很簡單,只要稍微下點功夫,若論修行本來易,若要論修行本來易,欲除妄想真的難,要除掉這個妄想倒是很困難,為什麼會這樣子呢?你的習氣太重了,叫我們不要貪我們就是要貪,叫我們不要貪,嗔,痴我們還是一樣,叫我們不要執著,我們還是要執著,業力推著我們,習慣性推著我們,我們的慣性意識使我們沒有辦法不得不執著有,要不然就不得不執著空。我們活得很無奈,我們不能自主,我們沒有辦法做習慣的主人,習慣造就了我們,後來我們變成習慣的奴隸。習慣的奴隸就是就是這樣子,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的佛性是因次第而成,也是頓悟而成,也是頓悟而成,任何一個次第都是空,就是這個意思,任何一個因果的剎那生滅統統是空性的極致,絕對的空性,任何一個空性不壞事相的因果生滅,所以精進是一定要的,般若的智慧你不可缺少,般若的智慧就是性德,精進就是修德,這兩種不可廢缺。不可廢缺,底下,“最後乃以提倡淨土為歸結,”為什麼呢,因為上根利智的乃至下根下智的三根普被的法門就是淨土法門,不能離開念佛法門,提倡淨土為歸結,“妙哉,可謂得清淨法眼矣。”太不可思議了,可以說是得到清淨法眼矣。清淨的法眼就是有正知正見,清淨的法眼,就是看東西再也沒有障礙了,我們沒有執著當然沒有障礙了,沒有分別見當然沒有障礙了,不顛倒當然是沒有障礙了,沒煩惱當然是清淨了,所以清淨法眼,這指證入的境界,可謂得清淨法眼矣,“學人方倫敬題”這個方倫居士我也讀過他的書,“大乘起信論”這個居士好象住在左營,但已經往生了,方倫居士非常有學問的非常有修行的一個在家居士。
好,這個叫做今天輕松的課程,天文,地理無所不談,這個內容好又豐富,“宇宙萬有本體論”“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白衣”就是指居士,在南京的一位居士叫做“定熙”“集”就是不是自己寫的,集合這些高僧大德,先聖前賢所有的理論,把他用最巧妙直截了當的把他講出一個佛法大綱跟原則,所以這個叫做集,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編撰,就是孔子所講的述而不作,就是只是前人所講的把他描述一下不是自己的東西,當然這個是很謙虛了,“十方無邊際的空間為宇,”宇宙到底有多大呢?沒有人知道。如果問你說這個宇宙有多大呢?你怎麼回答,你只能講無量無邊沒有止盡,對不對,可是這個不夠圓滿,但是換一個角度來說,單刀直入的跟他說,你的心有多大,這個宇宙就有多大。譬如一只螞蟻他的胸量很小,他的宇宙就是那麼一棵樹。譬如說蟒蛇,他的胸量就是那麼一點點,就是亞馬遜河的流域,就是這麼大,猴子他不能離開樹,那有食物,他的空間就是這麼大,就是這麼大,凡夫,煩惱的眾生每天這樣子,對立,執著,煩惱,計較,他的宇宙生命觀就是那麼一點點,要是聖人在閉關他的空間雖然那麼小。可是他的胸量是沒有止境的,大慈悲,大平等,大般若,充滿著心中,你說他的宇宙有多大,是無量無邊,所以簡單講,你的胸量有多大,你的宇宙就會有多大,用這樣來形容的更貼切了,所以單單外面的空間大沒有用,你內心里面要擁有真正的智慧就會有無量無邊的宇宙觀。“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盡的時間為宙。”記住,這個宇宙的定位是一種妄想,妄想,心不相應行法里面的一種妄想,就人類執著的角度,方便的角度,來定有空間,還有過去,現在,未來,無窮盡的時間,他的定位是定位在妄想。如果悟到一真法界平等的心性,沒有什麼叫做時空的東西。都是心所影現的種種的現象界。現象的對立產生了種種的緣起,緣起的存在安立種種的名相,再加以執著,又死在自己的名相里面,這個就是眾生,“有為法,無為法,色法,心法,染法,淨法”是“一切”的“萬法”有為,無為,生滅的有為法,不生不滅的無為法,緣起的色法以及無形相的心法,造惡煩惱的染法,以及造善清淨如如不動的淨法,這一切的萬法,注意那“假名萬有”注意那個假字,假名萬法,為什麼叫做假名呢?因為求其實體不可得,你要找到一個真正的東西,沒有,譬如一朵花,這一朵花你再給它分析,用一點點智慧給它分析,你要找到花的相是沒有這種東西,好好的給它分析就沒有這種東西,沒有這種東西,我看到一條犀牛這麼大,犀牛,對不對?把這個犀牛角切割起來,磨成粉末狀。而犀牛皮剝開來,肉剁開來剩下幾根骨頭,犀牛這麼大再給他分析起來,連犀牛都不存在,我們所謂不存在並不是沒有這條犀牛,而是說犀牛本身用智慧去透視他之後,你會發現他不是……在身上找來找去找不到一個永恆的東西,就像我們的身體一樣。不但犀牛,談到我們這個色身也是一樣,我們拼死命地這樣找,找,想要找到一個永恆,細胞,頭發,唾液,尿液,肉,骨骼,血淋淋的肉,拼死命地找,身上哪一樣東西永恆,沒有,那麼,我們就是死在這個地方,一個臭皮囊,害死無量無邊的眾生,我們就是包了一個臭穢的身體,攜帶了一個臭穢的身體,我們一直無量百千萬劫一直沒有辦法放下,一直沒有辦法,所以這個假名萬有就是因為因緣法所建立的假的名相。“一切萬法,從本以來,寂滅湛然的,”為什麼叫做寂滅湛然呢,透過智慧的分析他當體即空,我們現在說一切的執著,統統是因為妄想,著于這種假象的東西,非常嚴重的執著這些假象,這個叫做錯覺,錯覺,錯覺,我們活在一種錯覺的世間里面嚴重的錯覺,業力使之然也,什麼叫做業力使之然矣,你人雖然這是假相,可是你就必定要生長在陸地,你就沒有辦法活在水中,這業力沒辦法,這個魚他一定要活在水中,撈起來他一定要死,業力使之然也,所以一切萬法從本以來是寂滅湛然,“本自不生的,”意思是分析開來統統是空性的,統統是緣起空性假名的萬有,本自不生,根本就沒有這種東西。沒有這種東西,“常住不動的,”你動一個念頭那就是妄想,求其一法,了不可得,了不可得。所以我們從上到下,從總統,皇帝,一直到販夫走卒。統統沒有人覺悟的,除了學佛的人,他知道這個統統是假相,而且有那個功夫了解世間的真相,真正的安住在常住不動的心性里面他沒有煩惱,他甚至生命都要結束也是一樣的自在,何以故?聖人生跟死等同都有他的意義,何以他的意義,都是不生不滅,常住不動,“與虛空同體同壽的,”所以你們為什麼要學佛,我們就是要找到一個永恆的生命,我們這個生命實在是太短促了,太短促了。今日在屏東,他這個大哥吵著要爭財產,他爸爸快要氣死了,整天只想要跟他分財產分土地,他爸爸就揍他,他弟弟來幫他爸爸的忙。爸爸和弟弟聯合起來,打這個大兒子當場把他打死。活活打死,這是今天發生的事情,今天要是有學佛,沒有學佛,在分這個財產就很麻煩了。世間人,沒有找到幾個世間人,又沒有學佛的他會看得開的,如果我沒有學佛,當然也會爭財產,多多少少不要太過分,我承認,可是我學佛了,修學佛道有二十年了,假設我是個在家人,今天父母親都走了要分財產,我會跟他講,你們好,大家好就好,我沒有差別,為什麼,爭這些來也不會比較富有,少了這些也不會比較窮,也帶不走,你們怎樣吵都是一樣的,這樣為了爭奪祖產把大哥打死,爸爸和弟弟要被抓去關,所以有學佛跟沒有學佛的人觀念那是天壤之別。世間人沒有修行,他還輕視修行人,輕視的,吃素,和尚為什麼要出家呢?對不對,他搞不清楚狀況,世間人就是這樣子,拼死命的追拼死命的計較。到最後一場夢,所以常常講大夢誰先覺,人生這場大夢誰先覺悟呢?“同一真如法性,假名本體,”同一個真如法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真如法性,假名本體,為什麼還用一個假名本體呢?以為本體它是無形相的東西,就像虛空一樣,虛空他是什麼東西,是青黃赤白黑,虛空是什麼東西?你講不出所以然,它無形無相的東西。所以這個假名本體是說我們那個心性,也是沒有辦法去講的,包括有形的有為法,無形的無為法統統要用假名,為什麼,有形的有為生滅法是緣起,但是卻是生生滅滅,求其實體不可得沒有永恆性。再來,我們講我們的真如本性,本體這個還是要用到假名,又為什麼。它是不生不滅非形相的東西。沒有安排一個假名又怎麼說呢?怎麼去說呢?說我的心,你刺傷了我的心,你的心是什麼?你講不出所以然,所以我們一個人自己很錐心之痛的時候,只有自己能感受,小孩子體會不出來。老婆也體會不出老公那種痛,老公也體會不出老婆那種心的痛,我們因為無知去傷害了對方,我們認為我們這樣做沒有不對,可是很傷對方的心,我們不知道,所以這個世間當然沒有圓融,這個一講起來就會各自表述。各自對立各自詮釋自己的角度,所以有一個人問師父說︰師父,這個世間到底什麼叫做圓融。我說,很簡單,內心自在沒有掛礙就圓融,硬是要把每一件事情,搞得非常的平等,人人皆大歡喜那是不可能的,就是釋迦牟尼來做都沒有辦法何況凡夫。我們如何來做得每一個人都滿意。那不可能,眾生的心是發自無明,他有強烈的嫉妒,跟佔有排斥的東西,對不對,雖然你有讀一點點書,可是有時候那舉動是非理性的。這就告訴大家說有學問的人不代表叫做解脫的人。凡夫跟聖人就是差這一線之差。聖人就了解因緣生因緣滅,沒有實體可得。凡夫就是做到總統,皇帝,都是一樣凡夫,何以故,不自在,不解脫,永遠,永遠,底下,“又萬有約相而說,”萬有約相而說,“本體約性而談,亦即諸法實相也,”所謂諸法實相,就是諸法的究竟處,就是畢竟空這個叫做實相,諸法的真實相就是畢竟空,叫做諸法實相。簡單講,釋迦牟尼是活在什麼世界?釋迦牟尼佛是活在無相的世界,你要進入釋迦牟尼佛諸佛菩薩,聖人的境界,你一定不可以著于一塵,連零點零一的相都不可以執著,零點零零一的法都不能執著,才能夠進入諸佛菩薩的領域,否則沒有辦法。就象進入太空船一樣,進入大的太空一樣,無盡的太空沒有相可得,我們要開這一部心的機器,智慧的機器。一定要“相“,不可以著相也不能離相,了知萬法到最後的究竟處,就是不可得。這樣子日子就非常好過,非常好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