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教主釋迦牟尼的事跡 第二章 教主釋迦牟尼的事跡5
    釋迦牟尼七歲時,開始接受宮廷教育。淨飯王為他遍請名師,令就學問。最初延聘一位文學修養特優的婆羅門,名毗奢密多羅(Visvimitra漢譯“選友”)授以文學。一日,釋迦牟尼提出當時印度的文字,計有六十四種之多,例如梵文、伊粑摹 ソ摹 布崳摹 ぐ摹 和文、阿須輪文、鹿輪文、天腹文、轉數文、轉眼文、觀空文、攝取文,等等。究竟以何種為標準文字?因此使毗奢密多羅受窘異常。而且他能夠找出書中的闕字,詰問于師,最後反使教者贊嘆折服,自慚而辭去。同時又為他延請釋迦種族中一位擅精武術的名師羼提提婆(Ksantidiva漢譯“忍天”),教其武功,包括兵戎法式與二十九種武藝工夫。所以他在十四、五歲之間,便能馴服大象,只手舉象擲出城外,立即還以手接置地,大象任其擺布,不會損傷。挽弓射箭,可以直穿百里之鼓,力透射擊鵠的七重鐵豬。

    他由七歲從學,經過七年之問,凡屬天文、地理、典籍、議論、祭祀、佔察、聲論、書數、樂舞,文章、圖畫,乃至一切技藝、方術,無不嫻習通曉。

    總之,他作為王位的繼承者,既然有了良好的宮廷教育,加上他的天生智慧和資質,在十五歲時,已經完成文事、武功所有的學問了。因此淨飯王,便擇定當年的二月初八,為他舉行灌頂授職大典,延請鄰國諸王、大臣、婆羅門J眾等來觀禮,用四海水為他灌頂授印,立為儲君。

    六、悲天憫人的至性至情

    釋迦牟尼以天縱睿智,出生在帝王宮廷,對世間一般的學問知識,無所不通,自然具有超人的智慧。也正因為他具有超人的智慧,他自有生以來,對宇宙生命的探究,和世事人生的懷疑,始終無法使他安于現實。加以當時印度諸侯邦國之間的互相侵凌,種姓階級的苦樂懸殊,無一不使他觸目驚心,因此他對這個世間的芸芸眾生,時常抱有一種不可把捉的無常之痛,他以大悲的慈心尋求徹底解決人世間的痛苦和煩惱,更使人性得到升華,人生得到解脫。所以他便經常陷入沉思定默之中。一天,他外出郊游,息歇于大樹之下,看到田野里耕種的農人,烈日炙背,揮汗苦作。耕牛力挽重犁,被驅使鞭打著,備受虐待,結果弄到人牛皆因,饑渴交迫。又見犁田翻土,地下蟲豸,無法藏身,群蟻紛紛爬起,似已感知大禍將臨,尋覓它們生命的安全所在,結果飛鳥翔集,資為口糧,看來無一幸免。這種弱肉強食,眾苦熬煎,殘酷無情的世間相,使他發生更大的惶惑和更深的痛苦。人生為了什麼?為什麼有了這個悲慘世間的存在?宇宙生命的意義究竟何在?因此,他在樹下坐定,心生厭離,想到世間、出世間等問題,又陷入沉思的禪默中,歷時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