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佛者修證對話(下集) 第十二章
    五蘊解脫修證次第

    色陰解脫與楞嚴大定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暗,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楞嚴經》卷九——一七九頁。)

    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道場兩個字翻譯得很有趣。四十年前,一位中國教授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教禪學,他翻譯了很多禪宗典故寄到台灣,要我給他修改。我看了就頭大。修改還不如自己寫!他是位老先生,怎麼給他改呢?當時我有個學生,年紀比我大,要是現在還活著,已經超過一百歲了。我這位學生曾留學加拿大,我說,你看英文,看完後告訴我內容。他看了就笑︰“老師啊,他把禪宗祖師講的道場譯成了墳場。”我說︰“他沒有錯啊。”他是沒有錯,他小的時候在中國大陸,一定看到過和尚給死人念經,送到墳上,叫做“作道場”。所以他把道場翻譯成墳場了。

    他當然是錯了,什麼是道場呢?道場就是修道的場合,密宗叫曼陀羅或壇城。你今天在這個位置上兩腿一盤,或者打坐,或者念佛,這里就是你的道場。也不一定講打坐不打坐,所以佛告訴你,行住坐臥都行。不過,靜坐是求證道業方法里面最重要的一個姿勢,尤其是盤腿跏趺坐,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采用的。

    所以這里講,你坐在道場。你注意啊,他中文翻譯得太美了,很容易一下就讀過去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很聰明,不肯用心。“銷落諸念”,一切雜念自己不起了,注意不是你把它壓下去了。“銷落”等于下雪時雪飄下來自己化了,雜念都掉下來,雜念自己清淨了。

    “其念若盡”如果你所有的雜念都干淨了,清清楚楚了,注意,我把念都解釋成雜念了,到下一句就清楚了。“則諸離念一切精明”那麼你就內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可不是雜念,不是妄想,很自然的,中間一個雜念都不上來,道家有一句話,“煩惱無由更上心”,此時,外界對你沒有任何影響,即使是一把槍頂在你頭上,你都沒有生氣和煩惱,來吧,打死就打死吧!比如參禪、念佛、或念咒,開始時雜念非常多,等你制心一處,專心到某個程度的時候,慢慢雜念沒有了,就連念咒這一念也沒有了,一切離念,離開妄想。

    “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如三摩地。”

    一動一靜之間,都一直保持雜念自然清淨的境界,沒有變動。一動一靜是講生活的形態,尤其是在家人,還要去辦公室工作,還要做事,在動中也要保持這種境界。或者趕快去辦公室一兩個鐘頭,處理完事情回來,再進入這種狀態。

    “憶忘如一”,不管你是用心去保持這個境界或者不用心去保持都一樣。這里的“憶忘”兩個字,一個代表用心加上保持,一個不需要用心保持,它反正在這個境界中。“當住此處,入三摩地”,應該這樣入三摩地,這是定境。如果盤起腿打起坐來只是在禪堂有定境,放掉腿就什麼都沒有了,那不是修定,那是修腿。

    你們應該提問題啊,你們不提,那好,我幫你們提。世尊,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求得制心一處呢?您老人家告訴我,達到這個境界氣脈是否通呢?答案是︰不用方法。這個《楞嚴經》所講的“楞嚴大定”,等于《華嚴經》里面講的“法界自性”。以我們中國話來講,要“體任天然”任是一切放下,連放下也不要,很自然就達到個境界,這里其實也是講專一,不過這個專一不像小乘,要加一個什麼方法或者念一句佛、咒子或者作一個菩薩本尊的觀想等。這里是自然就達到的。體任自然,銷落諸念,在智慧里,這就叫做“法界體性自性智”。當然你也可以走小乘的路線,那是別的法門了。

    從現代生理科學的立場告訴你,在這個境界上,氣脈一定寧靜,氣住就達到止息的境界,呼吸幾乎沒有了,但是還有一點,心脈也快要打開了,所以講心與物是互相影響的,氣脈不調和,色身四大沒有調好,雜念思想就不會停下來,氣就寧靜不下來,注意,佛對這個一點沒有明說,這是我加進來的,很值錢啊!

    色陰區宇

    “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佛他老人家真是很慈悲,又為你作了一個比喻。他說,到了這個境界,就好像是一個眼楮好好的,沒有瞎,沒有近視,也沒有老花的人,被關在一個黑暗的房子里,先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有沒有被關到一個極其黑暗的房子里的經驗?(有人答︰“有,停電的時候。”師答︰“關那麼一下下不算數。”)

    密宗有一個方法,叫“閉黑關”只準七天,房間不大,可以通風,里面有床鋪,有洗澡的地方,可能還擺一張桌子和椅子,當然還有佛像,你一個人裸體在里面打坐,一點光都沒有,這是修眼通,也可以說是修天眼用的。處在黑暗久了,慢慢會有亮光了,那個亮光不是太陽光,不是月亮光,也不是燈光,是真實能看見的光哦!至于這種亮光在物理上叫什麼,我現在不告訴你們,要參考現在的物理學、光學的理論。

    佛是說你上面的這個境界,就好比是有眼楮的人處于黑暗里,我給它加上褲子啊衣服啊,根據自己的經驗,把它形容得更仔細,你們不要被我的話騙住了。所以現在學佛不懂科學就免談了,佛都知道這些道理,不過,他老人家生活在兩千多年前,不是現在,如果現在他老人家再來說法,就會加上科學了。

    黑暗中那個隱隱的光是有相的光,不是自性的光明,不過于宇宙自性和你自性也有關聯。在黑暗的房子里,什麼都看不見,可你心里特別清楚。

    像我們原來帶兵的時候,最好的處罰就是關禁閉,不是正式坐牢,而是把你關在暗室里,一點亮光也沒有,一點聲音也听不見,普通人在這種情況下會怕哦,當然,如果把我關進去,那我正得其所哉,正好打坐。

    這時你的心孤零零的,只有個精性,心里頭自己思想都很清楚,可是自性的智慧光明還沒有發出來。“心未發光”是說還沒有發智慧的光芒,無相的,心里頭還沒有透亮,沒有大徹大悟的那種境界。“如明眼人,處大幽暗”那個黑暗里的亮光是有相的光,是物理的作用。心光不是物理的作用,但是文字只能用光字來形容、來代表。

    現在很多學密宗的人,動不動就把“心光”的光看成有相的光,都錯了,有個電影里演中陰境界時,也用那麼一團光,我告訴大家,這樣理解中陰光,人就更難得度了。你以為中陰時還真有一片光明來接你啊,有是有,是“心光”,不是有相的光。像我們常說︰這件事情我沒有想通,突然靈光一現,我想出答案來了,這也是心光。

    佛說到了這個境界叫“色陰區宇”。色陰是身體四大(地水火風)加空大所變化作用範圍,還不是道,憨山大師在盤山頂上經行時,看到整個的海天和世界,在一片光明之中,那是生理變化,也是在色陰區宇。

    下面佛會講十種魔境,講修行過程中的岔路,十種還只是講原則而已,許多練氣功的人,也有一點心得,有時也會有清淨的心境,但很容易從這里走到岔路上去,很容易入魔。魔者磨也,就是自己迷糊了。你說沒有外魔嗎?也有啊!外魔內魔一起來的。這也是在色陰區宇。如果能把十種陰魔配合現代醫理和物理講出來,是很大的貢獻。

    這里補充兩點,要修一個閉黑關的關房很難,需要雙重牆壁,不能透一點光,但是空氣要流通。這是一。第二,其實,我們現在閉眼打坐就是“如明目人。處大幽暗”啊!不過不是在房里頭,而是在爸爸媽媽借給你的這個身體的房間里打坐。這都是在生理、唯物的範圍內轉哦,都還是色陰區宇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