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傳燈法本 僧璨大師信心銘
    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

    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懸隔。

    欲得現前,莫存順逆2。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

    不識玄旨,徒勞念靜3。

    圓同太虛,無欠無余。

    良由取舍,所以不如4。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5。

    一種平懷,泯然自盡6。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

    唯滯兩邊,寧知一種7。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

    遣有沒有8,從空背空9。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

    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10。

    須臾返照,勝卻前空11。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

    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12追尋。

    才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

    能隨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13。

    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

    不見精粗,寧有偏黨14。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

    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

    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15。

    欲取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

    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

    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16,悟無好惡。

    一切二邊,良由斟酌17。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18,諸夢自除。

    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19。

    萬法齊觀20,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21。

    止動無動,動止無止22。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

    究竟窮極,不23存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

    狐疑盡淨,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

    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

    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24。

    不二皆同,無不包容25。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宗26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

    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27。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28。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注解】

    1.見《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景德傳燈錄》卷三十。此銘歷代有人提唱,其中最著名者當推天目中峰明本和尚的《信心銘闢義》以及真歇和尚的《拈古》。何謂信心?中峰和尚雲,“信其廣大之心體,與諸佛平等無間;必欲其自信而入,不假修證;一入信位,決定不退轉也。”禪宗當下承擔之特色于此可見一斑。故有人將“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立為一銘之宗旨,堪稱一語中的。“信心不二”講的是信什麼;“不二信心”講的是如何信到位。個中妙旨,讀者自看。

    2.欲得現前,莫存順逆︰欲得大道現前,只要心中不生逆、順之念就行了。境緣本無逆順,因心而有逆順,逆則生憎,順則生愛,皆是妄想,並非真實。

    3.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不知大道非動非靜、動靜一如,妄生取舍之心,徒然做厭動欣靜的工夫,象這樣用心,何有了脫之期。

    4.不如︰不自在,不解脫。

    5.空忍︰即無生法忍。“莫逐有緣,勿住空忍”的妙義,可參見梁山緣觀禪師的一段開示︰有僧問梁山緣觀禪師︰“家賊難防時如何?”緣觀禪師道︰“識得不為冤。”那僧又問︰“識得後如何?”緣觀禪師道︰“貶向無生國里。”那僧又問︰“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緣觀禪師道︰“死水不藏龍。”那僧進一步追問道︰“如何是活水龍?”緣觀禪師道︰“興波不作浪。”那僧又問︰“忽遇傾湫倒岳時如何?”緣觀禪師便從法座下來,抓住那僧,說道︰“莫教濕卻老僧袈裟角!”(參加《五燈會元》卷十四)。

    6.一種平懷,泯然自盡︰只要心無分別,平等一際,自然“違順相爭”之心病泯然而盡。

    7.一種︰指自性,又稱動靜一如之中道實相理體。昧卻自性,著空著有,著動著靜,都是徒勞用功。

    8.遣有沒有︰撥除萬有而求空理,反而被有所淹沒。這是一種斷滅空,不是真正的空理。

    9.從空背空︰執著于一念不生的空境,反而不能契入萬法當體即空的空理。從,追求。背,遠離。

    10.隨照失宗︰《壇經》中有“隨照枉遷流”一語,大意與此相當。意思是說,執著于假法,隨見聞覺知而轉,不能返照,就會迷失自性。

    11.前空︰據真歇和尚《拈古》所講,“前空”與“當體空”相對而言,指未起一念之空,背境觀空之空,亦即頑空、死空。當體空是指不待背境而觀空,不待滅念而後空,萬法當體即空,所謂“見色即見心”,即有即空。

    12.莫︰一作“勿”。

    13.能與境︰即能與所,二者相對待而立,因妄想而生,其性本空。若能泯其二邊,能所雙亡,即當下歸于真性。

    14.偏黨︰偏私,阿附。

    15.系念、昏沉,是用功中經常出現的兩種差錯。系念,即過分執著于所觀之境,不知不覺落入二邊,產生掉舉,違于真性。昏沉,指用功不切,失于所觀之境,落于昏睡的狀態,亦是修行之大忌。“不好勞神”的“不好”指昏沉,“勞神”指系念。真正的用功是行平等觀,遠離好惡和選擇。

    16.迷生寂亂︰迷的時候,有靜有動之別。寂亂,指動與靜。

    17.意思是說,一切動靜好惡等二邊,都是由分別心所致。良由,一作“妄自”。

    18.睡,一作“眠”。

    19.兀而忘緣︰心靜如水,離絕攀緣。兀爾,靜止的樣子。

    20.齊觀︰平等觀照。

    21.方比︰比擬。

    22.止動無動,動止無止︰意思是無止可動,動而不動;無動可止,止而不止。所謂“善能分別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23.不,一作“莫”。

    24.要急相應,唯言不二︰欲與至道相應,唯有不二法門方可契入。

    25.不二皆同,無不包容︰不二之心,生佛平等,十方法界皆從此心出,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故雲。

    26.宗︰指真如自性,又稱法界心。此心非短非長,長短互即互入,故雲“宗非促延,一念萬年”;此心無內無外,遍一切處,無大無小,大小亦互即互入,故雲“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極大同小”。

    27.若不如是,必不須守︰意思是說,真如自性遠離二邊,有無互即,若不能如是信解,妄生分別取舍,即迷失了自性,想守也守不住。須知自性是不用守的;起個“守”的念頭便是多余,便是落入二邊,何曾體證到“一如”!

    28.信心不二,不二信心︰意思是,首先要相信吾人本具之真心遠離二邊,與諸佛之心等無差別;其次還要把這種信心通過平等不二觀,落實到當下一念。當下一念能如是信入,即不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