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品 安忍(续二)
    (乙)断诤

    50.若我有功德必不堕地狱若吾自守护则彼何所得

    51.若以怨报怨则敌不护罪吾行将退失难行亦毁损

    【讲解】

    *敌人制造恶业使我们有修安忍的机会。

    *敌人因为“造了恶业”而下地狱。

    *敌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伤害我们”所引起的。

    “假如没有我们存在的话,他就不会造恶下地狱了”,如果这样讲成立的话,就好像是我们推他下地狱的样子。如果是我们推他下地狱的。那么我们岂不是也要下地狱吗?因为我们伤害他!我们修安忍也要下地狱吗?

    假如嗔恨会使人下地狱,而修忍辱也会使人下地狱的话,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如果我们不是以“要他下地狱”的心态修忍辱的,我们以善良的心修忍辱就不会下地狱,因为敌人下地狱是他自己的恶业造成的。与我们无关,他有这个业谁都阻挡不了。

    台湾是佛教很兴盛的地方,很多人都信仰佛法,对现实生活的种种痛苦常常都自认为“是我欠他的”。大家对因果并没有很了解却以一贯很了解因果的态度自居,我欠你、你欠他、他欠你、你又欠我,我们欠来欠去的。到最后就欠混了。因果是比较复杂一点。

    “敌人下地狱是因为他伤害我们所引起的,假如没有我们存在的话,他就不会造恶下地狱了”

    这句话我们应该如何思惟呢?

    *因为我们是他造罪的来源,所以我们也要下地狱吗?不是这样!

    *那是他以前所累积的业缘产生的,与我们无关。

    *如果“我们也要跟着下地狱”的话,那么释迦牟尼佛也欠很多众生、也要受很多苦!为什么呢?因为虽然佛陀那么圆满,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他不满。譬如:善星比丘等等,这些人因对释迦牟尼佛有嗔恨心、有邪见下了地狱。那么释迦牟尼佛是不是有责任呢?释迦牟尼佛是不是也要下地狱呢?

    *用世间法来讲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其实不是!释迦牟尼佛没有责任!因为佛陀并不是以要他们下地狱的嗔恨心去修安忍的,善星比丘他们的嗔恨心是他们自找的。所以他们要自做自受。

    *在台湾有些信徒造了恶业,我们都会怪罪他的上师,其实上师要负什么责任呢?信徒们有他们自己的业力,上师最多也只能劝劝他而已。规劝之后,他还是不听上师的,有什么办法呢?就好像遇到天灾我们就会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政府官员一样,我们凡夫都想把责任往别人的身上推,总认为自己是“优”的,自己都没有缺点。

    换一个角度说,敌人帮助我们修安忍的功德,给我们累积福报、忏除业障机会,那么他是不是也应该得到善报呢?

    *如果伤害别人也可以得到善报的话那就很奇怪了,可是说“不是”也好像“是”的样子,好像都有道理。你们想一想“敌人能不能得到善报呢?”

    *如果你觉得敌人应该得到善报是对的,那么我们也可以去伤害一些修安忍的人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给他机会修安忍!不是这样!

    *假如敌人是以“利益我们的心”来伤害我们的,当然他可以得到善报。

    *如果敌人不是以“利益我们的心”来伤害我们的,当然他就得不到善报。

    我们是修习菩萨道的菩萨,难道不要帮助他吗?

    我们要眼睁睁地看他下地狱吗?没错啦!我们是无法直接去保护他,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安忍。如果我们以牙还牙的话。那么敌人嗔恨心的力量就会更加的强盛。如此结果我们的菩萨行将会退失,而敌人的罪过也会增大。

    所以能保护自己,且能帮助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修安忍。

    造成我们“菩萨行退失”的原因是破了:

    1.他骂,我不还骂

    2.他怒,我不还怒

    3.他打,我不还打

    4.寻过不还报等四沙门法。

    *因为修忍而使人堕落地狱,岂非将受恶报吗?

    *如果我出于“哀矜之情”与“利他之心”而修忍,那么就不会趋向地狱,仇敌助我修忍,岂非应得善报吗?

    *如果我以明哲保身的心态“修忍护戒”,那么嗔害者除了犯罪还能得到什么呢?

    *如果不修忍让,而以牙还牙,那么敌人不但不会护罪修忍,反而将变本加厉。这样一来我的菩萨行将退失,而修安忍的艰难德行也将因此而毁损。

    大家是不是对因果比较了解了呢?我们都说“这是我的业报”,是业报没错,但要清楚的了解!因果是比较复杂一点,比较难以了解。如果我们对因果多了解一点,那么我们的烦恼就会越来越减少。因为所有的显相、所有问题发生的原因我们都可以非常地清楚。

    为什么在座的各位菩萨们都会相信因果循环呢?我们都接受“前世的恶业成为今生的痛苦,前世的善业成为今生的快乐”的观念。但,当我们遇到痛苦的时候,为什么就没办法想到“这是前世的果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因果比较茫然,对因果的细节不是很清楚,所以才会产生疑惑,才会产生烦恼和痛苦。

    上次有位居士问我感情方面的问题,什么我欠他的、他欠我的如果要用这样算来算去的话,那就很难解释。会感觉有很多地方都是冲突的,其实、我们谁都不欠谁,都是欠自己啦!如果这样想就不会有任何的矛盾和痛苦。

    假如我们在马路上走,在不知不觉中踩死了几只蚂蚁,这样子我们有没有罪过呢?其实没有!它的死,对我们来讲不会使我们得到快乐,我们没有要造业、我们没有嗔恨心、我们根本不知道它死在我们的脚下,但它往昔的恶业就注定要在我们的脚底下往生。所以这是它自己欠自己一个死亡的痛苦。这就是有做没有累积的业,除了这个讲法,像“你欠我、我欠你”的讲法是比较难说得通的。所以“因果”是比较难理解的,对“发嗔恨心使人修安忍”是不是也可以得到福报呢?“修安忍使敌人下地狱”,我们是不是也要下地狱呢?我们要仔细的去思考!

    有问题可以发问!我们每个人生活经验皆不同,生活上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让大家参考。这样大家对因果的观念也比较容易进步,拿出来探讨对大家有帮助,不要不好意思。我们都是凡夫所以才要来这边探讨佛法,能发现问题才会有进步,现在大家看起来都好像没有问题的样子。当然生活上没有问题是最好啦。

    但,研习佛法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办法进步。

    依照传统讲解《入行论》之前,我会先用藏文念诵祈请文,祈请文的内容是什么呢?

    《入行论》教授大乘佛法的精华——>菩提心的受持方式。

    *我们都想修持“菩提心”。

    *我们至心希望心中的“菩提心”不但不会退转,而且日日有所增长。

    *所以我们努力的闻思佛法,而且要勤勉的看书。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虔诚地向诸佛菩萨及上师祈请。

    首先我们向:

    1.向:本师释迦牟尼佛祈请

    2.向:莲花生大士祈请——

    >莲花生大士是藏传佛教第二佛,是将佛法传到西藏的祖师。

    3.向:“入行论”的作者寂天菩萨祈请

    4.向:巴祝仁波切祈请——

    >巴祝仁波切是十八世纪宁玛巴一位非常伟大的上师,他的著作有《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入行论义注》等等。巴祝仁波切非常的精通佛法,尤其是《入行论》,他一生当中都在讲解佛法,但没有固定弘法的道场。

    他游历在各道场中讲授《入行论》《大圆满前行》及密宗的《大幻化网》等等。如果在这个地方被人认出了身份,他就会离开而到别的地方传法。他不求财物、不求恭敬也不求信徒,他喜欢和一般平凡的僧众及百姓打成一片。当在一个地方渐渐地有信徒时他就离开,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上师。

    他一生中都以讲解《入行论》为主。

    5.最后向:根本上师祈请

    根本上师是所有三世佛的总集。我们都知道上师的功德如佛一般。但,我们也当知上师的恩德比诸佛给我们的恩德还要伟大。为什么上师的恩德比诸佛还伟大呢?你们是不是认为“这好像有点不合理”喔!我们常常说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的功德如虚空、如大海般地广阔无边。

    但就我们个人而言,没有佛陀当然就没有佛法。但,如果没有上师的话,我们如何理解佛法呢?能够了解佛法的精华,并且和你讲解和沟通的是你的上师。如果没有上师,佛法再殊胜、再丰富对我们来讲,也是没有用的。

    打个比喻:

    *“佛陀的智慧”就像“太阳”。

    *“上师”就好似一个“放大镜”。

    *我们的“烦恼”就如“一张纸”。

    *虽知道:佛陀慧光灿如日,却无法烧掉我们这张业垢的纸张。

    *“纸张”必须依靠“放大镜”将阳光的热能集中起来才能烧掉。

    *上师能将广阔无边佛法的精华收集起来,直接改变我们的烦恼、贪欲和嗔恨的心。所以上师对我们的恩德比佛还要伟大。

    《入行论》自寂天菩萨以来,历经数不清的传承上师才传到我们这儿,所以我们要向这些特别伟大、特别杰出的上师念诵祈请文。

    讲解“安忍”要分为两方面说:

    1.净除嗔患——>为什么要净除嗔患呢?因为它有非常严重的罪过。上回讲过一刹那的嗔恨心会毁掉我们千劫以来所累积的福德善根。所以我们必须除掉嗔恨心。

    2.修行安忍——>我们应如何修习安忍呢?方法有三:

    *对“令我不乐”(让我不高兴)的,对它要修安忍

    *阻碍令我快乐的,对它要修安忍

    *让我遭受痛苦的,对它要修安忍

    今天要讲授“令我的亲友遭受讥毁的痛苦,我如何对它修安忍的方法”,“讥毁”是总说,它包括被人轻视、说粗话、遭遇卑鄙的言词中伤等。

    (B)应忍讥毁之苦

    52.心意无形体谁亦不能毁若心执此身定遭诸苦损

    53.轻蔑语粗鄙囗出恶言辞于身既无害心汝何故嗔

    【讲解】“心意”没有任何的形质和躯体,所以谁也不能损毁它。但是如果心意执著身体是“我”或“我的”,便会感受到各种痛苦的伤害。当别人对我们轻视、说粗话以及使用难听的字眼等等,这些粗鄙的言行对身体既然没有伤害,心!你为何要那么生气呢?

    *为什么当一个你所执爱的人遭受到唾骂、伤害或赞美时,那个情境会影响到你?

    *为什么同样的情境发生在陌生人身上时,你就无动于衷?

    *为什么我们看到电视上一些灾难、悲剧的报导不会难过?

    *为什么我们的亲友发生不幸时,我们会伤心欲绝?

    *一样的生命,为什么感受有如此天渊之别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心“执著”与“不执著”的关系,因此所产生的感受就不同!当听到别人说我们的坏话时,我们为何很生气?“坏话”只是音波而已,它不像刀、棍加在我们的身上会产生皮肉的痛苦,它对我们的身体毫无损伤。既然它不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就更不会伤害到我们的心!

    *但我们固执地认为“它让我伤心!”有一句说:“语言虽然不是利刃,却能撕裂别人的心”,用世间法来看这句话好像很有道理。

    *可是我们仔细去观察、仔细想想,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从人囗里的气传出来的;

    *而人囗里的声音是从那里来的呢?

    *它是从身体里面的器官透过气传达到囗中的;

    *而推动体内脉轮运行的心脏,并不是我们的“心”。

    *它只是有机能的一块肉而已。

    那么我们的“心”在哪里呢?

    *我们看不到,没办法明确地指出“这个”或者“那个”是我的心。

    *我们无法描绘它,“心”,没有一个东西能说明它。

    那么“它”如何被撕裂呢?

    *我们认为别人的言词可以让我们的心受伤,那是我们没有去研究它,才会主观地这样子认为。

    *我们研究以后就会知道,其实没有一个实质可以被伤害的东西它叫做“心”。

    54.谓他不喜我然彼于现后不能毁损我何故厌讥毁

    55.谓碍利养故纵我厌受损吾利终须舍诸罪则久留

    56.宁今速死殁不愿邪命活钆安纵久住终必遭死苦

    【讲解】如果说他人会因这些讥毁而不喜欢我,但事实上,无论在今生或来世,别人对我如何讨厌都不足以毁坏我。那么我为何要厌弃别人的讥毁呢?

    以世间法来说,别人的讥毁当然会引起他人的厌弃,而致使我遭受到伤害。譬如:选举时常常因为一些讥毁而导致某些候选人落选。但我们并不是在学追逐名利的世间人,我们学佛法、不求名和利,当你不求名、利时,别人如何损伤到你呢?这些讥毁对修行者来说,只有帮助,而不会产生伤害。

    *真正有智慧的修行者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使他感到恐惧。

    *他一点也不怕谣言,因为他心中清楚地知道事情的真相。

    *他根本无需任何人来保护,没有事情可以伤害他。

    为什么世间人这样害怕那些谣言、诽闻呢?为什么世间人层层护卫尚且不周,无论如何保护都会遭受到伤害呢?

    我们常常听说:“这样做会伤害到佛法”,其实佛法如何被伤害呢?不用担心!佛法一点都不会受到伤害,我们下面会说明。

    如果说:这些讥毁将会障碍我获得利养;然而,即使我讨厌遭受讥毁和名利受损。临命终时。我仍须舍弃财富和名誉。而憎害他人的罪业却会长久留存心中。所以我宁愿现在就失去名利而早点死去,也不愿意嗔害他人而邪命久活人间。邪命苟且地过日子,纵然可以活得长寿些,但终究要面临死亡和堕落的痛苦。

    *我们知道因为别人的讥毁,而导致其他人对我不喜欢。

    *所以我们厌弃、嗔恨它是不合理的!

    *同样,因为别人的讥毁而导致阻碍我获得利养,所以我们厌弃、嗔恨它,一样不合理!

    *因为,即使是权势如日中天的政客,在他死亡时也带不走任何一位眷属、一点生前累积的财物或名誉。不管是如何声誉崇隆的法师,临终时一样带不走一个他心爱的弟子。

    既然临终时,这些名闻和利养都带不走的话,那么它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为了要得到世间的财货,我们去攻击、谄害别人。虽然我们在世时得到了我们想要的一切东西,可是这些东西在我们临终时一丁点儿也无法带走。

    而为了要得到这些财货所制造的恶业,却会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

    以前释尊对一位国王说:“国王!死亡的时间越来越近,当死亡来临时,你完全带不走任何眷属或财物,但是,你为了谋取王位所制造的恶业,却长久地留在你的心中如影随形、片刻不离”。

    所以我们对这些阻碍利养的讥毁产生嗔恨是不值得的。

    什么是“邪命”?“邪命”就是用邪恶、不正当的方法来得到财利、名闻或维持自己的生命。

    邪命有五种,以前我们藏传佛教比较注重实修,对推广佛法比较不在意,所以藏传佛教一千多年来只在西藏内地流行。现在藏传佛教在世界各地慢慢的兴盛起来了,但它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很难说!

    要看传法者的心态,现在很多人都是利用这五种邪命来维持生命的。

    哪五种邪命呢?

    1.诈显威仪——>“伪装尊严”的仪容和举止。也就是:没有内在的修行证量,却在行为举动上装扮成非常庄严的样子,希望赢得人们的赞叹、尊敬和信心。

    2.谄媚奉承——>用“逢迎趋奉”的态度取得别人的欢喜。也就是:“说好听的话”“做人们喜欢的事”,没有以佛法为中心,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博取人心。

    3.旁敲侧击——>从旁比喻或暗示,而避去正面的直言。

    4.巧取讹诈——>用诡诈的方法,或假借某种理由去谋取他人的财物。

    5.赠微搏厚——>赠人点滴,却想要获得泉涌以报。也就是:帮助人们一点点,就希望对方大量回报。

    以上“五种邪命”是我们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众们所不应该做的。

    我们一般小老百姓每天工作多少,就取得多少分薪水或报酬,正正当当的过日子。这不是邪命,邪命大多发生在上流社会,他们以很简单的方式取得很丰厚的财产。我常说:“老百姓是最单纯、最自在的,越是上流社会越是不自在,可是聪明的人多是这些人,又是聪明又是善良的人实在非常少。”

    57.梦受百年乐彼人复苏醒或受须臾乐梦已此人觉

    58.觉已此二人梦乐皆不还寿虽有长短临终唯如是

    59.设得多利养长时享安乐死如遭盗劫赤裸空手还

    【讲解】我们以为:“钱财”可以让我们安逸长寿。所以,就对阻碍我们获得钱财的人产生嗔恨,接下来就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长寿”也没什么意义。

    假使有人在睡梦中享受了百年的快乐以后,才醒过来;而另外一个人在睡梦中只享受短暂的欢乐就醒了过来。这两个人醒来以后,无论如何都追不回梦中的快乐。

    同样,人生的欢乐岁月虽然有长有短,但死时依然带不去生前的任何享乐。所以,就算我能得到很丰厚的利养,长久地享受荣华富贵,死后还是会像遭强盗洗劫过一样,赤裸裸地空随着业力漂泊而去。

    我们在座的都是中年人。

    *当然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曾经享受过很多的快乐,也承受过很多的痛苦。

    *但在目前的当下,我们以前所经历的,不管是痛苦或快乐都只是回忆而已。

    *完全没办法回复到先前承受的状况。

    *人生也一样,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一生的经历都无复可得。

    *既然死时无法带走我们曾经拥有的快乐。

    *那么生命的长短有何差别呢?我们出生的时候是赤裸裸的来,走时也是双手空空而去。

    虽然我们放不下我们的亲友、眷属、名闻、财货;可是这些世间法都是后来才建立的!怎么来就该怎么去。我们一点儿也带不走,如果为了取得这些短暂世间法而制造恶业的话,那么更长久的痛苦就会在不远的前方等待着我们去承受,所以为保命而造恶业是非常不值得的。

    60.谓利能活命净罪并修福然为利养嗔福尽恶当生

    61.若为尘俗活复因彼退堕唯行罪恶事钆活义安在

    62.谓谤令他疑故我嗔谤者如是何不嗔诽谤他人者

    63.谓此唯关他是故吾堪忍如是何不忍烦恼所生谤

    【讲解】接下来,是破除“有些人认为利养有些好处”的想法。

    如果说“利养”能维持我的生活,使我有空闲“净除罪恶”“积聚福德”。但是,如果我为了利养而憎恨别人,岂不是会产生罪恶而断送福德吗?如果我为了追求某些世俗的事物而活着,并因此使我的德行衰退堕落,像这样只做恶事而使来生堕落受苦,就算能长命百岁,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些人认为获得钱财,可以使得我们长寿而有空余的时间,可以闻思及修法,多余的钱财也可以使我们有能力广行布施、行善利人。我们可以建塔、修庙、盖医院或学校

    寂天菩萨认为这个观念不正确,我们前面曾讲过“一嗔能摧毁、千劫所积聚”。如果我们在取得这些世间财的过程中,产生嗔恨心的话,那么我们千劫以来所累积的诸多功德将付于流水,非常不值得。

    *我们一生能够行多少善事呢?

    *我们能盖多少寺庙或医院呢?

    *如果为了今生有限的功德,而致使千劫的功德毁损是值得的吗?就好像拥有亿万家产的富家子弟,不好好守护家业而为了一个月三万元的薪水出外上班一样,如果此时窃贼乘着没人当家的时候,侵占他的产业,岂不得不偿失!

    *为了短暂的世俗财物,致使道德堕落而沈沦恶业之中,是不明智的!

    *如果说因为讥毁会使别人对我失去信心,所以我要嗔恨诽谤我的人,那么当别人被诽谤时,你为何不同样憎恨呢?

    *难道别人赢得的信任,就不会因谤而丧失吗?

    如果说因为失信的对象只与别人有关,

    所以我能够忍受别人遭受诽谤。

    那么怨敌出于“烦恼”,

    而对你所做的诽谤只与“烦恼”有关,

    你又为什么不能忍受呢?

    *假如受到讥毁时,我们嗔恨对方的理由是“因为想制止造谣者造恶业”。那么,当别的上师受讥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同样嗔恨那个对别的上师造谣的人呢?

    *因为这些造谣的人同样在造业!所以,当别人受讥毁时,我们不生气。那么,我们自己受讥毁时生气,是不合理的!

    *如果说,当别的上师受讥毁的时候,我们认为“这个上师是具有功德的人,他受到讥毁是因为信徒业力的关系。所以他看到这位上师的显现就是不好的,这是因为信徒的烦恼所产生的,和我无关,所以我不用去理会”。

    *那么,同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我们为什么会嗔恨呢?因为这些讥毁也是造谣者的烦恼所产生的!这些讥毁也一样和你没有关系,你为什么就不能忍受呢?

    *基于这个理由,我们必须对“讥毁”修安忍才对啊!

    以上所说的都是以“我”为中心所修安忍的方法,我遭受到痛苦、别人的轻视、粗话、中伤等等如何地来修忍辱,接下来讲“我的亲友”遭受痛苦如何修安忍的方法。

    B.消除因我所受害而生之嗔(A)谛察法忍

    64.于佛塔像法诽诋损毁者吾亦不应嗔因佛远诸害

    65.于害上师尊及伤亲友者思彼皆缘生知已应止嗔

    66.情与无情二俱害诸有情云何唯嗔人故我应忍害

    【讲解】有些人对于自己遭受到别人的伤害时,可以忍耐。但如果事情发生在父母、师长或子女等亲友眷属身上时,就无法克制嗔恨心。寂天菩萨不认同这样的行为。

    因此,对于故意前来诋毁,甚至破坏佛像、

    舍利塔和经典正法的外道,

    我也不应该生气嗔恨,

    因为三宝本性空寂不会遭受伤害。

    *假如有人以身、囗、意来诋毁、破坏我们所执爱的三宝形象,我们也不应该对此人产生嗔恨心,为什么呢?因为三宝的本性是“空”“寂静”的,他们不会因此遭受到任何伤害。

    *“佛像”是佛的象征而已。真正的佛不是佛像。我们所见铜雕、木刻的佛像是佛的象征物。

    *真正的佛是充满智慧、遍知一切的。

    如果佛像是佛那么,中国、印度、西藏、泰国的佛像都不一样,是不是各国的佛都不一样了?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雕得壮一点、有的雕得纤细一点,金塑、泥捏的佛像一样都是“无上智慧的象征”。

    *所以烧掉佛像,并不会烧掉无上的智慧。

    *佛陀自己也讲过:“你们现在看到我这个肉体,并不是真正的看到释迦牟尼佛,当你们有无上智慧的时候,才能看到真正的释迦牟尼佛”。

    *所以真正的佛是无法消灭的。佛不会遭受到任何伤害,我们一点也不用为佛担心什么。

    *有些人说:“上师!请你委屈一点”,如果上师是位修行人的话,那么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受委屈呢?除了衣、食会为修行者带来一些肉体上的折磨外,如密勒日巴尊者在修行时,因为缺衣少食难免挨饿受冻,但,其他恶意的语言是不会给他带来任何伤害的。

    “法”也是一样!烧掉佛经并不能毁掉佛法,“法”是什么呢?大家皈依三宝这么久了应该都清楚。皈依法!

    “法”分为“证法”和“教法”。

    “教法”分经、律、论。

    “证法”是戒、定、慧。

    “证法”又可为“道谛”和“灭谛”。

    最究竟的法是“灭谛”,理解空性无我的智慧才是真正的法,无我的智慧是不会受到任何伤害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嗔恨这个“伤害三宝的众生”。

    同样对于伤害上师和亲朋好友的恶人,

    我应该这样去思惟:

    这些伤害都是从前往昔的业缘而生起的,

    然后藉此思惟努力消除内心的嗔恨。

    *一般人,当别人拿一点我们的财产,我们就会非常的不高兴。

    *我们对自己的上师非常的尊敬。但,当别人不能同我们一样的尊敬我们的上师时,我们也会很不高兴,这是不对的!

    *别人并不认识你的上师,他看不到你上师的优点。

    *所以他不尊敬你的上师,你为什么要嗔恨呢?这就是贪心!

    *这和一般的党派有何分别呢?别人不认同我的党派,我就对这个人有嗔恨心,一样的!只是你的对象是你的上师而已。名词不同想法都一样。这些微细的部份我们一样要很清楚!

    我在印度曾经看过一个某派的在家居士这样说:“他为了他的上师可以去打人,甚至可以为他去杀人”,为什么呢?因为他非常地嗔恨那些不能认同他的上师是仁波切转世的人。他自认“是为了他的上师”,我很不以为然。这是他自以为是而已,我认为他的上师不会如此地教育他。他的上师不会教他“为了护卫自己的上师要去打人或杀人”。如果他的上师果真如此地教育他,那么这位上师就不值得他尊敬了。

    上师一点都不需要你保护!

    上师是保护我们的,假如上师需要你来保护的话,那么我们要上师做什么?很脆弱!只有三、四岁的稚童才需要别人的保护!假如我们请来的保镖,反而需要我们保护他。你会去聘雇这样的人吗?

    假如上师需要你来保护,那么是不是表示你比上师还厉害呢?

    *有智慧的上师不怕任何事情的攻击和折磨。

    *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使他烦恼。

    *凡事顺其自然不会强求。

    *真正的修行者即使天就要塌下来了,也无法让他产生烦恼。

    *为什么我要这样说呢?大家要清楚,不要为了自己的传承、不要为了自己的信仰,造一些伤害众生的恶业。这样子做是很不值得的!为什么呢?

    因为众生就是佛!众生的心本质上就是佛。

    *另外,假如我们要做法会。

    *可是佛堂上有几只老鼠或蟑螂跑来跑去的。

    *庄严的法会就要开始了。

    *为了修法道场的庄严,所以我们就赶快把这几只老鼠或蟑螂打死。

    *赶快把它们清理掉。

    *那么你修的这场法会一点意义也没有。

    *因为你伤害了众生!

    *你产生了这样的嗔恨心!

    不要说这场法会,你历劫以来所参加法会的功德,因为你这一刹那的嗔恨心都被烧掉了,值得吗?

    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一点都不值得!我们主观地认为,别人看到这些动物很不庄严,害怕别人因此而失却信心。

    其实,真正理解佛法的人不会在乎这些外相的,他只专注于内在的因果。这个观念要知道!

    不要自以为是在修善,其实是正在造恶,却一点也不清楚。

    我们仔细观察这些嗔恨的对象,就会明白嗔恨这些对象也是不合理的——

    >“有情识的人”和“无情识的事物”两者同样都会伤害有情。

    为什么我们偏偏只嗔恨“有情识的人”呢?所以,我应该忍受别人的伤害。

    “有情的众生”可以用木棍打你、用言语诋毁你。所以我们嗔恨他。但无情的事物如:地震、火灾、冰雹、干旱和洪水也一样伤害我们众生,我们是不是也一样要嗔恨这些无情的事物呢?

    下雨天,打雷闪电也常常击中一些路人。这些也算是天灾。

    *但是雷电不是故意击中路人的。

    *我们都用“倒霉”或是“刚巧”来形容路人被雷电击中死亡的情况。

    *当然,个中有其因果。

    *可是仅仅只是用科学来分析,雷电击中路人,其实自有其因缘。

    *我们却没去骂或嗔恨雷电。

    *即使是“被雷电击毙的人”的死者家属也不会嗔恨雷电。以后再有“雷电交加”的时候,他们就算因此而勾起那段悲惨的回忆,也不会生起恨意,朝天空大骂!

    当然,我们会说:“有情识的众生是有意这样做的,所以我们嗔恨他,而无情的天灾是因缘形成的,我们去嗔恨谁呢?”不是这样!

    不管是有情众生,或是无情的事物,都是因缘聚合以后,才会产生的。

    *有雨水、风流才能形成台风,才能伤害众生。

    *而“有情众生”要伤害你,也一定要有一个“你”存在啊!对不对?

    *如果没有“你”和他内心中的“嗔恨”、嘴巴、手、武器,他如何伤害你呢?

    *同样,众生对你的伤害也是因缘具足之后才产生的。并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他”来伤害你!所以我们一样不可以对它产生嗔恨。

    67.或由愚损人或因痴还嗔此中孰无过孰为有过者

    68.因何昔造业于今受他害一切既依业凭何嗔于彼

    69.如是体解已以慈互善待故吾当一心勤行诸福善

    【讲解】有些人出于愚痴而伤害别人,另有些人则因为愚痴而嗔恨他的人。这两种人之中,哪一个没有过错?既然都有过错,那么谁该特别受人嗔怪呢?

    伤害别人的发心有两种:

    1.用贪欲的心伤害别人——>譬如:强暴、抢劫、偷窃是由贪心所引起的。

    2.用嗔恨心伤害别人——>无缘无故地想要杀人、打人、骂人。

    以上这两者都是“无明”引生的。

    *假如我们看到一个凶手伤害很多人,我们马上就对这个凶手起了强烈的嗔恨心。

    *那么我们和那个凶手同样犯了“嗔恨他人”的过错。

    *所以我们遇到这样的凶手,应当慈悲他、怜愍他。

    *怜愍他什么呢?

    *怜愍他前世的恶业促使他生为这样器量狭窄的人。而今生的恶业又不知道会让他产生怎样长久的恶报。

    我们应用慈悲的态度与言词阻挡他继续造恶,不应该嗔恨他。

    为什么从前要造下嗔害众生的罪业——>以致于今生遭受报应而被人伤害呢?——>既然一切都根源于自己往昔的业力,我凭什么嗔恨害我的人呢?

    凡事尽力就好,至于结果要顺其自然,各人有各人的业力。你如何使劲的帮忙他也是帮不了的。我们一直在帮小孩缴补习费、让他上最好的学校、请最好的老师可是孩子有他自己的福报和因缘。如果他没有福报的话,我们如何费力帮忙也是没有用的。即使他考上最好的大学、留学,充其量也只是造就一个没什么能力的书呆子而已。假如他真的有福报的话,那么即使书读得不好,也不会影响他的前途。

    你们看看。很多政商名流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小学、国中毕业都有,可是他们一样在社会上很活跃,一样聚集很多的财富。所以我们要知道各人有各人的业力并且接受这个事实,不要老是抱怨“我这么尽力帮他了,为何他还是这样的不成材”。没有什么为什么!

    要接受事实,要是他没有福报的话,你如何帮他也是没有用的。应该要确信因果,同样,有人伤害你的亲友或上师时,不要因此就产生嗔恨心。要知道这是因缘的关系,所以我们众生彼此要慈悲好好的相处,努力行善。

    认清这个道理以后就应该确信因果,所有的人都应该以慈心互相对待,因此我也应该安忍一切外来的怨害,一心一意去做各种利生的福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