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錫永,見前導讀者簡介。
馮公夏,廣東人,生于一九O三年。從何恭弟老師習中文,愛好中國文學,尤喜《易經》。與韋達哲士研究易卜精義。一九三七年皈依密宗上師榮增堪布,修密法。一九五六年往尼泊爾參加佛教大會,順道游覽印度佛陀聖跡,又訪問瑜伽大師施化難陀,返港後組織瑜伽學會,傳授瑜伽術,饒益後學。一九七三年再往印度訪問軍徒利瑜伽大師告北奇理士那,親聆其興起拙火經驗,嘆為觀止。生平所學,宗教與科學並重,務求實證,排除臆測與盲信,近年擬由量子學說之研究,將形而下與形而上世界之隔膜突破,天人合一,印證佛學色空不異與不生不滅真理。
羅時憲,一九一四年生,廣東順德人。畢業于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一九三九)及研究院中國語言文學部(一九四一)。歷任中山大學及廣東國民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先後主講大乘及小乘佛學、佛典翻譯文學等科目。
羅氏少從寶靜法師听講,後皈依太虛大師,廣習天台、唯識、中觀之學。早年著作有《大乘掌中論略疏》、《唯識學之源流》、《唐五代之法難與中國佛教》。一九四九年抵香港,除教學外,更在香海蓮社、三輪佛學社、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等機構講授《隋唐佛學》、《成唯識論》、《解深密經》、《金剛經》、《因明入正理論》等,達數十年之久,對佛法在香港之流布,貢獻極大。一九六二年,應金剛乘學會之邀,主編《佛經選要》。一九六五年,創立法相學會,出版《法相學會集刊》。
一九八四年移居加拿大,從此奔波于港、加兩地,弘揚法相般若。一九八九年創立安省法相學會,使唯識、法相之學說,遠播至北美。
除上所記早年著作外,另有《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纂釋》、《成唯識論述記刪注》、《唯識方隅》、《瑜伽師地論纂釋》、《解深密經測疏節要》等,後結集為《羅時憲先生全集》。一九九三年冬于香港逝世。
李潤生,原籍廣東中山,一九三六年在香港出生,在香港接受教育。先後畢業于葛量洪師範學院、珠海書院及新亞研究所。從事教育工作凡三十余年,曾任羅富國教育學院、葛量洪教育學院、新亞文商書院、新亞研究所、能仁研究所講師。對中國語言學、文學、佛家唯識學、中觀學、因明學等都有研究。著作有東大圖書公司出版的《僧肇》(世界哲學家叢書之一)、密乘佛學會與博益出版社聯合出版的《因明入正理論導讀》、《唯識三十頌導讀》、《唯識二十論導讀》及《中論導讀》,近作還有《中論析義》、《正理滴論解義》、《大乘成業論疏釋》等,亦快將出版。歷年學術論文有《禪宗對教育的啟示》、《佛教的時代意義》、《佛家業論辨析》、《佛家邏輯的必然性與概然性》、《因明相違決定的批判》、《因明現量相違的探討》、《法稱因明三因說的探討》等,分別發表于各大專學報或佛學叢刊。
此外亦曾為香港中文大學報紙課程撰作《禪悟歷程》等專文,為佛教月刊《法燈》撰寫《山齋絮語》的小品專欄。對佛教思想、教育、文藝有一定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