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藏知津卷第三十一
北天目沙門釋智旭匯輯
【小乘經藏之六】
佛說解憂經(三紙欠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先有偈贊,偈述,次長行,乃佛在 園,為諸比丘說一切無常,應求解脫。
佛說無上處經(半紙余)當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指三寶,為三無上處。佛說無常經(三紙欠南當北孝)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說老,病,死,三法不可愛,經前有偈贊,偈述,絕妙,經後有五言偈頌,七言咒願頌,並臨終方訣二紙。
佛說信解智力經(五紙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說佛五力,十力。
佛說四無所畏經(二紙欠南履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 園,說四無畏,及八大眾中無畏。
佛說四品法門經(四紙南思北斯)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佛在 園,阿難請問世間所有驚怖等事,愚人所有,智者即無。佛言︰愚人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法,不了處非處法,智人善了此四品法。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上中下合卷南言北之)
宋西夏沙門金總持等譯
佛在 園,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請問鹿野苑中所說法乘決定之義。佛為廣說五蘊,五取,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禪,四無色定,四無量心,四三摩地,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八十種好。
佛說決定義經(九紙半南溫北薄)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 園,為諸 芻說五蘊,五取蘊,十八界,十二處,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禪定,四無色定,四無量行,四無礙智,四三摩地想,三十七品。
佛說廣義法門經(八紙欠出中阿含一品南福北緣)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舍利弗為比丘說十二離難隨順道時,當為如理而說,听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淨,十法成熟般若,十相應法,十四違障不淨想,六障無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德,十四于不淨觀多恩德,二十勤修障,十一于伏滅障多恩德,二十多恩德,二十二時處當觀,七相能滿,二十種行,未得道者,當為恐意,二十種行,速得依住,十一障礙法為難,十勝智,十三喜樂依止法,依四法行,令五法滿,能滅八刺,得無學十法。佛說普法義經(七紙余)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上經同,而文苦澀。
佛說海八德經(二紙余南尺北璧)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因牽犯戒者出,為眾說八法如大海。(阿含及律俱有之)
佛說法海經(二紙半南尺北璧)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與上經同
佛說身毛喜豎經(三卷南作卷半北作一卷南馨北夙)
宋譯經院沙門惟淨等譯
善星舍離佛法,以多種緣謗佛法僧。舍利子聞之,白佛。佛為廣說佛法,所謂九次第定,十力,四無畏等。及說樹下證果之相,龍護尊者請名奉持。
黑氏梵志經(二紙半)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閻羅王听梵志說法,悲其七日當死,死當墮落,梵志懼而見佛證果。
長爪梵志請問經(二紙余)當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梵志,說八支戒所獲佛身果報,梵志遂受八支齋戒。
佛說婦人遇辜經(一紙余)孝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婦人親戚一時亡絕,見佛得道。
須摩提長者經(七紙余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者子死痛苦,佛說一切法無常,以開喻之。
盧至長者因緣經(一卷)當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長者生平最慳,節會日,飲醉自歌。帝釋化作相似人以惱亂之,乃令見佛,證初果。
佛說耶只經(一紙半余南孝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迦奈國婆羅耶只,舍外道歸佛,受五戒,不能持,向佛還戒。佛默不答。有五鬼神來競害之。佛放光救令得甦。懺悔更受戒,即得初果,仍出家,證四果。
佛說貧窮老公經(二紙南尺北敬)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年百二十,而甚貧窮,欲來見佛,釋梵斷之,佛令阿難喚來,說其夙因,出家證果。
佛為阿支羅迦葉說自他作苦經(一紙半)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說苦非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見諦得道,牛觸死,入滅。
佛說長者音悅經(三紙余南尺北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者得四吉祥。佛往嘆之,令其植福。後得四不吉祥,尼犍往嘆。乃得痛打,佛因說其夙緣。
佛說鬼子母經(三紙欠)當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鬼子母喜盜食人間兒子。佛令比丘取其多子藏之,化令見佛受法,立願保護世間。
佛說孫多耶致經(二紙欠)當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梵志自謂日三浴,啖果,飲水,行勝沙門。佛為說二十一惡行,不得受好衣食,及說洗心垢法。彼即出家得道。
佛說八師經(三紙余南尺北敬)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梵志邪旬問佛何師?佛以八師答之,殺、盜、邪淫、妄語、飲酒、老、病、死。
佛說九橫經(一紙)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一不應飯為飯,乃至九可避不避,皆招橫死,慧人當識當避。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二紙南孝北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莎伽陀比丘也,佛贊說其降龍功德,並非實醉,有似大乘發跡顯本之意。
佛說得道梯 錫杖經(五紙欠附佛說持錫杖法南尺北敬)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此與律制錫杖迥異,已于毗尼集要杖法中略辯之。
佛說呵雕阿那含經(一紙半)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贊呵雕優婆塞有八事,而不欲人知。
佛說燈指因緣經(八紙欠)孝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說長者子燈指先富中貧,後又大富,皆由宿因。
佛說五無返復經(二紙南孝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羅閱只梵志游學舍衛國,見耕者子死,而父不哭,乃至舉家不哭,問佛決疑。
佛說五無返復經(二紙南孝北當)
(此經與竺本前後異同,義理俱好。故依竺本重出,竹堂講主校訂。)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二紙余)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長者子于天中,人中,龍中,一時令三處哭泣。
五母子經(一紙半南善北慶)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沙彌憶五世令母哭事,而笑。
沙彌羅經(一紙余)慶
失譯人名,安公雲,關中異經。
與上經同
佛說釤詞 劍┐ br />
失譯人名附漢錄
窮人依釤詞魃竦沒睿 蟊ㄍ醴ヶ聳鰨 硭朗饗隆7鷂 Ψ毆猓 燈灩碓怠7鶿搗鶇笊 缶 ㄎ逯槳 閑 鋇保 br />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王舍國有富者,名為厲,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貪其弟婦,弟婦不從。佛大遣賊往殺僧大,僧大臨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婦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墮地獄。
阿鳩留經(三紙)敬
後漢失譯人名出僧 錄古典經
賈客阿鳩留不信後世,于曠野樹下得遇豪薜荔,乃深信因果,勤行布施,後得生天,然不如施迦葉者。
佛說 多和多耆經(一紙余)當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釤吹韝а炱羥胗詵穡 鷂 畹蘢鈾擋際┌聳攏 八滌奕瞬恢 際 惺 蛟怠 br />
佛說越難經(一紙半南尺北敬)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越難長者大富而慳,死作盲乞兒,乞食至其家,為子所打,佛因之說偈。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四紙欠)孝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迦葉度最貧母生天,天帝釋化作貧人以供迦葉。
佛說布施經(二紙南臨北則)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給孤獨園,說三十七種布施感果不同並為國王說布施及十善法。
佛說五大施經(十行南思北之)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能持五戒,是為五種大施。
佛說四天王經(二紙欠)孝
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共寶雲譯
說六齋日,四王下巡人間善惡,而生喜戚。
佛說出家緣經(一紙余)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難提優婆塞說犯五戒過,前四事各十惡,飲酒三十五惡。
孝子經(二紙欠)敬
失譯人名
明供養,不若勸親為善去惡。
佛說進學經(十七行南尺北敬)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一孝順,二仁慈,三惠施,四舍俗。又聖默然,及聖說法,又財法二施,法施為最。
佛說賢者五福經(一紙欠)當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明說法得五種福,一長壽,二大富,三端正,四名聞,五聰智。並出其因。
佛說解夏經(二紙余南溫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向舍利弗等問三業可忍。舍利弗亦向佛求可忍,並為五百比丘求可忍,尊者賭饃崴蒂ゼ釉蕖 br />
佛說蟻喻經(二紙欠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放大光普照,告諸 芻,于一時中,有諸蟻聚,夜中出煙,晝日火然,婆羅門見,乃作是言。若有執持快利刀者,必能破散其聚。次復見龜,見諸蟲等,皆作是言。乃至最後見一大龍,托一 芻問我,我為彼言︰蟻聚,即是五蘊。煙,即尋伺。火,即身語二業。龜,即五障染法。蟲等,即是忿、恚、慳、嫉、五欲、無明、疑、惑、我慢。龍者,即阿羅漢。婆羅門者,即是如來。快利者,即有智人。刀者,即是智慧。破散者,即發起精進勝行。佛說自愛經(四紙欠南孝北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受舍衛國王四街道請,說三種自愛之法。有兩商人見之,一人心念贊佛,一人心念毀佛,毀者,隨即轢死,贊者,尋得作國王。請佛至其國內供養,佛為說最重五罪,一不忠孝,二惡心向羅漢,三謗佛,四破僧,五毀盜三寶物。
佛說罵意經(十三紙余)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多似律中語,及雜說一切善惡法。
佛說堅意經(一紙余南尺北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囑比丘雖受人謗,當如水火。又囑人一心听經。
佛說佛治身經(一紙欠南宜北既)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說當學工語,不離法行。
佛說佛醫經(三紙余南終北明)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說人身中四大得病因緣,及九橫,四飯,食多五罪,財屬五家。
佛說治意經(一紙欠南宜北既)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說安般守意
佛說大魚事經(一紙余)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借大魚敕小魚,以喻大比丘囑小比丘,若小比丘不守根門,如彼小魚隨線就死。
佛說法受塵經(半紙余)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誡諸男勿染女,女勿染男。
佛說阿含正行經(三紙欠)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五陰為賊,五根相欺,及說十二因緣,誡持五戒,修四念處,得度五道。
佛說所欲致患經(四紙半南尺北敬)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比丘代答外道之問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三紙余南當北孝)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有八無暇。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長壽天,五邊地,六聾啞,七邪見,八無佛世。惟一有暇,可修道業,誡人勿致後悔也。
佛說譬喻經(一紙)當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勝光王說空井,樹根,二鼠,四蛇,毒龍,蜜滴,蜂螫,火燒之喻。
四願經(四紙欠)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為純陀說人間四願,皆不可保。復說思、想、識,等法門。前後文不相蒙,頗似錯簡。
佛說四自侵經(四紙欠南孝北當)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先說夙夜不學,老不止淫,得財不施,不受佛言,為四自侵。次說一切警策之語。
佛說諸行有為經(一紙余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給孤獨園說一切行遷流,乃至佛亦不免棄舍此身。佛說木 ㄒ恢接啵┐ br />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波琉璃國王,遣使求佛法要。佛示以木 侔耍 品鶩櫻 錟ュ ゲ 直鴯Φ慮成睢 br />
佛說醫喻經(一紙余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醫王有四種,法王亦爾,說四諦法
佛說中心經(四紙余與阿含正行經同本別譯)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先由目連神通,化彼移山梵志,令得信心,佛乃為說五賊五欺諸法。
佛說身觀經(二紙欠南當北孝)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身不淨,無可愛樂。後附偈頌,七言七首,五言十首,皆妙絕。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二紙南當北孝)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明少時修三十七品,亦非愚痴食人信施,何況能多。
禪行法想經(半紙余)敬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一彈指間思惟死想等,不是愚痴食人信施。
佛說新歲經(四紙)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坐夏既畢,佛集眾僧各相懺悔,諸天興供偈嘆。
佛說時非時經(二紙南孝北當)
西晉外國沙門若羅嚴譯
分別十二月,各有時與非時。
佛說護淨經(二紙)當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因見大池中蟲,乃說食不淨食之報,並示護淨之法,亦明齋法,得六十萬世余糧。
似結集家結撮語
佛說因緣僧護經(一卷南當北竭)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龍變形受具戒,佛遣之歸,五百商人入海,請僧護為說法師,逮至海中,龍王乞去授四龍子四阿含經。商人還時,僧護出海同還,路中相失,見地獄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處,寄宿一夜,度令證果,還來見佛,問佛因緣,佛一一答之。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紙欠南當北孝)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比丘因惡名,欲往林中自殺,正住天神說偈曉之,即得道。
阿難同學經(二紙余南緣北善)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掘多比丘思返俗,阿難啟佛開示之,證果入滅。
佛說月喻經(二紙欠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比丘法,及贊迦葉。
佛說灌頂王喻經(一紙欠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王有三時受灌頂法,常所思念, 芻于出家,淨法眼,盡漏三時,亦常思念。
佛說比丘听施經(二紙余)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听施比丘不樂法,佛方便為說曉道徑不曉道徑之喻。
佛說見正經(五紙半)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見正比丘疑無後世,佛借大樹作喻說法,乃至為說種種譬喻,除其斷,常,二見。
佛說略教誡經(一紙)當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贊少欲,知足,訶惡比丘三種不善思惟。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一紙欠)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孝子經大同小異,可並流通。
佛說淨飯王般涅經(五紙半南尺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及難陀,阿難,羅雲,親送淨飯王喪,以彰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