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初禅寺第五十七期禅七 第二天开示
    禅是定慧相应(晨坐)

    禅法的修行,必需具备三个条件:

    ①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要做到整齐、清洁、宁静、和谐。实际上,这与“戒”的精神相应。

    ②用禅修的方法,摄心安心。六祖坛经说:“即定即慧”,离心无定亦无慧。摄心安心的方法,便是用来得禅定开智慧的工具。

    ③重视无相的智慧。世间定不离烦恼,世间慧未得解脱,禅法的定出离烦恼,禅法的慧即证解脱。离烦恼证解脱,是一体的两名,所以定慧相应,即一即二,不二不一。禅的智慧是什么呢?明察诸行无常,所以实证诸法无我。禅修生活中,若观身体动作,即见无常,若观念头起灭,亦无常。身心无常,即知无我,即证空性。此乃由观生慧,而知身心世界,皆非永恒。所以无我的智慧,是出于离烦恼的大定。

    中国禅宗所讲的定,并不是心中没有念头。但在经验上和观念上,都知道念头是无常无我的,本身没有永恒相,故能不住于相,如如不动。常人心随境动,念随相转,禅悟者心不随境转亦不为相动,但却仍能“无住而生其心”,不住分别烦恼相,但有清净智慧心,应对万物,适如其分。那便是安慧相应的悟者心境。

    很多人认为顿悟是突然发生的,这没有错。若无预备的工夫,要产生顿悟,也不容易。若无实修的功夫,空想顿悟的成果,那是过份天真的想法。

    以智慧用方法(早斋)

    禅修须用方法,用方法必须要有智慧。否则,不落于盲修瞎练,便落于邪知邪见。

    “智慧”是什么呢?在佛法中,有世间智出世间智,以及诸佛的一切种智,对于上上乘的禅者而言,当然是无漏无相的佛智。故在没有开悟的禅者,是用佛的智慧,以及祖师们的开示来指导我们,禅修的原则和禅修的方法。当选用禅修方法时,需要依据佛言祖语为准则。把佛言祖语的经教开示,当作龟鉴,也就是借用诸佛菩萨及历代祖师的智慧,将修行的方法,用得非常安全可靠,并可因此检点自我,化解问题。

    练习的观念

    禅修者学到的方法,不管是跟老师学的,或者是自己从书本上看到的,都只是个原则,用了以后,还要揣摩如何把它用到最好的程度。有一些问题,你可请教高明的老师,如果老师也帮不上忙的时候,只有你自己才能调整心态,揣摩方法了。英语的打坐叫做Practice,就是练习,从生疏练到熟悉。并不是样样都要靠老师来告诉你。开始练习的时候,你的方法不会很纯熟。等到练习久了,依据前人的智慧,加上自己的练习,就能纯熟自如,得心应手了。

    对治散乱(午斋)

    师父只能给你消息和方向,至于用功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各人自己。

    禅修过程中,最难克服的两样事,即是昏沉和散乱。昨天已讲过如何对治昏沉。

    至于“散乱”,原则上是相同的。如果非常散乱,暂时把头脑和身体放松,不用方法,休息一下。

    散乱的原因也有很多种类:①不会用方法。②方法用累了。身体并没有疲倦,可是对那个方法已厌倦。③是懒散,因为不觉得有烦恼,并且满舒服的。就让杂念头一个接一个地幻起幻灭。

    对治之方法是“不怕念起,只愁觉迟。”如果发觉散乱时,那已离开了散乱,立即回到方法去,便是正念分明。不用担心散乱,提起方法来就好。

    方法三要诀——观、照、提

    “观”、“照”、“提”三字诀,可以对治昏沉与散乱。

    “观”是正在用方法。

    “照”是知道自己正在用方法。

    “提”是发觉自己失去了方法时,赶快再把方法提起来。

    当用“观”的工夫时,同时也要不离“照”的工夫;“观”如走路,“照”如知道自己正在走着正路,没有失去正确方向;“提”如不小心停下了脚步(昏沉),或者走错了叉路迷失了方向(散乱),发觉之时,立即修正了方向,走上正路。

    不论用何种方法,均可运用观照提三字诀,若用参话头,功效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