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初禅寺第五十七期禅七 第五天开示
    忏悔(晨坐)

    《六祖坛经》虽云禅者宜修“无相忏悔”。对初发心的禅者,仍宜从有相开始。如果开始修行,就讲无相,那就不需要有禅修的名称和禅修的方便了。实际上,当我们还有我执的阶段,必须要用“有相”的忏悔方法来修行,达到实证空性之时,自然即是“无相”的境界。

    惭愧与忏悔

    忏悔和惭愧都是反省的作用,惭愧是发觉自己的错误;忏悔是在承认自己的过失之后,愿意承担责任,并着手修正改进自己的错误。所以,忏悔的行动,要从惭愧心生起之后开始。

    惭愧是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种行为。从注意自己行为;进而了解自己行为;然后反省自己行为,结果是改善修正自己的行为。便是惭愧与忏悔的功能。一次又一次地起惭愧、修忏悔之后,身口意的三种行为,便会愈来愈清净,那也正是离烦恼证智慧的禅修目标。

    可见有相忏悔是禅修的辅助方法,无相忏悔是禅修的最高目的。初学禅者,想要解脱烦恼,必须从反省及忏悔的工夫做起。

    惭愧心与忏悔心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有真惭愧必也能真忏悔。没有惭愧心不会有忏悔心。同样的,若无惭愧心与忏悔心,禅修就不易得力。为什么?因为自私自慢的自我心重,便不能得无我的空慧,也无从获得解脱。要从自私的我相,获得解脱,才能实证无相。

    什么是自私的我相?贪、嗔、骄慢、自卑、嫉妒等全是。自私的自我相,须用惭愧心及忏悔行来清理,否则的话,纵然勤修禅坐,也很难开悟。

    自我障碍(早斋)

    早上我们讲惭愧。如果惭愧心不容易产生,忏悔就得不到;忏愧做不到,业障就不能消,修行也不得力。禅修不得力,原因很多,且举三种:

    ①没有很好的老师。

    ②有老师,但你不知要亲近他。

    ③有老师,但他不知道你有什么问题,无从帮助你。

    这三种原因,看起来似乎有一半以上是没有好的老师,其实,都是出于自我的障碍。石中的璞玉,固然须待明眼的巧匠,才能成器,如果本是顽石一块,纵遇巧匠,也是徒然。禅修者本身的身心状况以及善根福德的条件,便能决定他的际遇。如果具备了学法的基础,求法的热忱,弘法的悲愿,即使遇不到一流的老师指点,也能瓜熟蒂落,一触即悟,剩下的仅是求得一位过来人的印证。故在明师与高徒之间,并不需要耳提面命的关系,只有对于质地较差的弟子,才用得着细心的教导;特别需要老师长期照顾的学生,也得要有谦恭、诚信、精勤的条件,才能获得老师的倾囊相授,就像黄口的乳燕在巢,当母燕回来喂食之时,乳燕若不知自动张嘴,母燕便爱莫能助了。

    因此,对于一个业障很少的学生,老师不需要花太多心力与时间的,只需老师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帮上大忙。老师就像握有金库大门的锁匙,只需交一把锁匙给学生,就等于给了全部的金库,学生获益之后,他会感激不尽,认为这是来自老师的教导。相反的,有的学生要花老师很多的时间和心力去帮他,结果学生所得仍是很少,甚至还骂老师藏私,没有好好教导,其实这都是他自己的问题,不能怪老师。

    障碍是什么?

    障碍,虽跟宿世的果报有关,但也不是不能改变的,例如多疑、自慢、骄傲、自卑、贪欲、嗔恚、邪见等心障,对于禅修者而言,应该已是耳熟能详的名词,只要愿意经常反观自省,便可逐日改善,心障逐日减轻,用功也就可以得力了。

    这些心障,即是烦恼,即是自我膨胀、自我保护、自我炫耀、自我陶醉、自我菲薄的自我中心,若能有为法忘己,舍己求法的心愿,心障便会不成障碍了。

    除障的最好方法,便是,惭愧与忏悔、发愿与精勤。惭愧心能够产生忏悔心,忏悔心可以修正我们自己,自己的观念一改变,业障就会减轻,加上求法弘法的悲愿,学法修法的精勤,便会遇到好的老师,老师也容易来指导你。用功得到窍门,进步就快了,到这地步,障碍可能还有,但已不会阻挡你了。

    四种礼拜(上午禅堂)

    现在,介绍四种礼拜的方法:

    ①感应礼拜。希望用礼拜求得佛菩萨或护法神的感应。例如,求健康长寿、家庭和谐、官运亨通、财源滚滚、子女聪明、子孙繁荣、出门平安、万事如意等。

    ②恭敬礼拜。对三宝恭敬,或为感恩,或为崇信,这种礼拜是从行为者内心自发产生的,对于受拜的对象没有一定的受授关系,他不会因你礼拜而多了什么或得到什么,得到利益的乃是行为者自己。

    ③忏悔礼拜。也就是从惭愧而忏悔。如果是一个非常骄傲,我慢心很重的人,不容易向任何人低头,更不容易叫他趴在地上礼拜。

    能做忏悔礼拜的人,必定已是谦虚,或者正在学着谦虚的人。因此,忏悔礼拜可以提升人的人格,改变人的气质。使人变为诚实、温和、谦冲。

    有错误能够承认,真诚忏悔,就相当于衣服脏了,用肥皂水洗了再穿,脏了再洗,那衣服还是保持干净。如果根本不洗,那衣服永远是脏了,还以为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凡夫犯错,是正常,自己认错,是美德。人非圣贤,岂能无过,闻过则喜,知过即改,便是贤者,也是禅者的心行。

    ④无相礼拜。无相需从有相开始。观身、受、心、法的四念住,观四大、五蕴的和合身心,如能观成不净、苦、无常、无我,那就是实证无相。无相忏为什么要从有相开始?因为凡夫的心,不可能一下子就变成无我、无相,一定要从有我人慢慢体会到什么是无我。

    无相礼拜的层次

    无相的礼拜,有三个阶段:

    ①知道自己在拜,而指挥自己礼拜。拜的时候,全身任何一个部分的动作和感觉,都清清楚楚。在这个情况下,你的心一定要很细,很有耐心。

    ②知道自己在拜,感觉到自己在拜,但是不需要用心指挥。而你看得清楚你的身体在礼拜。这时候你不用想:“我在拜。”因为你已经不再指挥他了。你是个旁观者,知道有人在拜就好。

    ③你自己在拜,人家也看到你在拜,非常正确地在动作,可是你自己已经没想到自己在拜,也没有想到有一个人在礼拜。这时已进入到与无相相应的阶段。但尚不是开悟。是你的心已经非常宁静、稳定,不受内外境界所感染。

    正在这时,如果机缘成熟,惊天动地的悟境,就可能突然在你面前出现。

    自省与自信(午斋)

    惭愧、忏悔、就是要自己看自己的过失和弱点,发现的愈多,信心愈强。知过而改,善莫大焉,就是不能立即全改,自己也会建立信心,此即有了自知之明。若不自省自知,易流于轻举妄动,不断地遭受挫败,便会对自己丧失信心。所以禅修者当从不断地自省中建立坚固的信心。

    禅修者要时时向内观照,觉察到妄念纷飞,便是用功;觉察到烦恼起伏,便是修行。如果得少为足自以为是已入圣域,倒是危险的情况了。如果老是想着自己的好处而沾沾自喜,那会变成傲慢,是烦恼而不是智慧。禅者察觉到自己的缺失,并不会变成自卑,有了改过修正的决心,便是回头的浪子,弃刀的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