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多年前,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聖者——釋迦牟尼佛在印度尼連禪河邊的菩提樹下跏趺而坐,進入甚深禪定,並且發下誓言,如果不能證悟宇宙實相,終不起于座。
長期的修行,使世尊的心專一澄淨,毫不散亂,遠離虛幻的妄念,身心澄明湛淨。在寂靜安和中,世尊禪定的境界層層深入,觀察也越來越微妙細致。短短六天,先得四禪八定,而後又得意生身。隨後在一夜之間天眼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漏盡通自然現前,洞視徹听十方世界,無有障礙。
然而,宇宙的實相是什麼?一切紛繁的表象,流轉變遷不息,這就是真相嗎?無常變化之後,是什麼在起作用?
在深入的禪定中,佛陀靜靜地觀察著。
東方漸白,曙光出現在地平線上,這時,佛陀偶然抬眼,只見遙遠的天邊懸掛著一顆明亮的晨星,在這一剎那,他頓然大徹大悟,證見諸法實相。
他不由發出輕嘆︰“真是很奇妙啊!遼闊大地上的芸芸眾生竟然都有與如來無別的清淨圓滿德相,可惜他們迷惑顛倒,妄想執著不斷,不見不知自身真實圓滿的智慧。”
自從舍棄王位出家,世尊經歷了六年雪山苦行,遍習各種外道修法,才獨自來到尼連禪河邊,以勇決的信念進入禪定,終于明見自心,徹悟真理。
沒有徹骨的悲心,沒超越世俗的大智大慧,何來菩提樹下無言而堅定的勇氣?對真理的追求,與宗教神權無關,也迥然超越今天科學家們格物致知、片面物化研究的狹隘。身心兩方面的桎梏都在大悲大勇前渙然消釋,世尊一心勇進,終于得以親抵法源,自在翱翔于真理的王國。以清涼明徹的智慧,博大深沉的慈悲,用自己的身心為世人實證宇宙般若真如,探索出了真實永久的安樂之道。
“毗盧遮那佛,願力周法界,一切國土中,恆轉無上輪”。眾生都具有毗盧遮那佛的智慧德相,與諸佛如來同一清淨法身,卻終日為妄想執著增長貪、嗔、痴,眼中只見狹小的世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不明白所執著的一切,如同蝸角,障蔽自性。
宇宙如此浩渺,我們的身心以至世界,微如塵沙,且無時無刻不在“成、住、壞、空”的變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