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佛果---摘自《解脫莊嚴寶論概說》
    圓滿佛果——摘自《解脫莊嚴寶論概說》

    岡波巴大師造論堪布卡塔仁波切講

    圓滿佛果

    成佛是一切法門之波羅蜜多,是波羅蜜多之波羅蜜多,是究竟圓滿的果位,

    一切煩惱業障淨除,一切智慧慈悲亦圓滿無礙。

    佛位可分為法身、報身和化身,佛之三身是對眾生來說的,對佛本身而言,

    是沒有分別的。

    法身是佛之「意」的圓滿覺悟,藉著智慧的發展,行者了悟空性,這對空

    性了悟的智慧到達圓滿即是法身。

    而大乘法中,行者修持諸慈悲法門,因為不斷修習慈悲的結果,便有報身

    和化身的顯現,為了依據眾生不同的根性而利益他們,所以圓滿的覺悟不但在

    智慧方面發展,了悟空性,並且從善巧方便方面,發展慈悲,化現無數來救度

    有情。

    法身境界(佛智)有二方面︰即「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如所有智

    是全知的境界,能了解一切萬象萬物的究竟本質,而盡所有智則意謂了悟一切

    世俗諦、眾生無明迷惑的狀況。法身亦可因善巧方便不同,而分為五智︰

    法界體性智--遍布一切法界。

    大圓鏡智--能立即覺知、反映一切現象。

    平等性智--能視一切現象皆平等無分別。

    妙觀察智--十分精準,肯定的智慧,不是模糊概略的。

    成所作智--能圓滿一切作為、一切事業。

    報身是佛為了具有相當證量的菩薩而化現的,這些菩薩都是登地以上的果位,

    能夠依止報身佛領受教法。

    報身佛有五種圓滿︰

    一、上師圓滿--說法的上師是由完全證悟的法身佛所化現的圓滿報身佛。

    二、報土圓滿--其道場必是清淨的淨土,是一切境土之最上。

    三、時間圓滿--報身怫說法是不間斷的,毫無時間的限制。

    四、說法圓滿--報身佛所傳之教法皆為大乘教法。

    五、眷屬圓滿--報身佛的弟子都是菩薩,沒有闢支佛或阿羅漢。

    平凡的眾生因根性未足,無法依止報身佛,而為了能利益這些未具相當證量,

    但積聚許多功德的眾生,于是便有了化身佛的化現,化身佛有許多種型態︰

    一、人身的化身佛--這是指以人身化現世間,現十二相成道的佛,如釋迦

    牟尼佛。

    二、佛像的化身佛——雖然許多眾生無法遇佛出世,直接從佛陀那兒領受教法,

    但經由佛的畫像、塑像、雕像……等,眾生亦能從佛那里得到加持,譬如有許多

    修行人十分虔誠地對一尊佛像祈求、禮拜,突然間佛像開口說話,並給他許多開

    示,雖然佛像並非真正的佛,因為弟子發出堅強的大信心,佛智慧圓滿,遍布法

    界,所以如來經由弟子經常禮拜的塑像,向弟子作一種示現或感應。

    化身佛並不一定指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陀,化身佛的化現是不

    可思議的,甚至有時佛會化現為畜生,此畜生亦就是化身佛,故只要是對眾生有

    益處的,佛便能化現,並沒有固定的形式。

    三、各種物品的化身佛--這是指醫藥、財物、珠寶……等,能夠去除眾生

    的痛苦,為眾生帶來益處的物品。

    在經典中曾提到,在佛滅度後五百年,佛會化現為普通眾生的善知識,而在

    佛滅度五百年後更久,佛會化現為文字經典,眾生將能從這些文字中獲得覺悟。

    為能利益一般無法見得報身佛的眾生,故有各種形式的化身佛,如佛像、舍

    利塔、畫像……等,供修行人作禮拜、祈禱,若一個人能在佛像前作祈禱或禮拜,

    便能感受到佛的加持,好像真正的佛在前面一樣,即使沒有佛像,而只是觀想一

    尊佛,亦足夠使我們和佛相應,佛陀曾開示道︰只要能對佛具足大信心,佛便隨

    時隨地護衛此人,佛的智慧是遍滿十方法界的,因此我們可以十分確定,無論我

    們身在何處,不管是不是在佛堂里,或是否在佛像前,佛亦都在身旁加持我們,

    保護我們,在經典上甚至提到,就算你對佛沒有什麼信心,怛只要能歡喜地供養

    一朵花,亦必定能夠開悟成佛。

    然而佛如果遍滿一切法界,那麼為什麼眾生仍然有許多的痛苦、災難呢?這

    是因為眾生的各種妄想執著,惡行惡業所致,眾生由于業障深重,不但無法感覺

    到佛的存在,還招致了不斷的障礙和痛苦,這正像瞎子看不到太陽一樣,佛就好

    比太陽,能照遍一切萬物,但如果你眼楮失明的話,那也就感受不到太陽的光亮

    了,你所看到的是一片黑暗,而雖然看不到太陽,你也不能否定它的存在。

    如果有一位醫師,能夠醫治你的眼疾,你的視力漸漸地恢復,起初雖然仍無

    法像正常人一樣看東西,怛已能見到一些光亮,這就如同我們一開始接觸佛書、

    佛像一樣,而當你視力康復地更完全,能看到更多的事物時,則便如同我們經由

    信心的增長,而能依止善知識一樣,接著由于善知識的教導,使我們業障淨除,

    智慧功德增長,使我們能見得諸佛如來,便是視力完全康復的時候了。

    佛的覺悟是法身之境,而由此覺悟佛化現報身和化身來利益眾生。除了「三

    身」的說法之外,亦有「四身」的說法,此第四身「自性身」即代表了法報化三

    身不可分的意義,為什麼說三身是不可分的呢?舉個例子,太陽的光是照遍十方

    的,當陽光照到我們屋外的時候,經由各種反射、折射,屋內也比較明亮了,事

    實上屋內的並不直接來自太陽的直射,但若沒有太陽,那屋內也不會亮起來,以

    分別的心識來說,這些是有別的,但究竟地說,它們都是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