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一大師的日本因緣
大師的日本緣,始于一九0五年秋,東渡日本留學,大師到日本後,根據自己所長和興趣,從事藝術方面的研究,撰寫《圖畫修得法》、《水彩畫法說略》,刊載于留學生所編的《醒獅》月刊。一九0六年九月,大師考入日本美術教育學府上野美術專門學校。大師是中國留學生進入日本美術學校的第一人。他從日本著名的畫家黑田清輝學習西洋畫,開始了藝術的登攀,進入後,大師學習非常認真刻苦,日本國民新聞社記者特地采訪了大師,並發表了題為《清國人志于西洋畫》的訪問記,對大師的學習行為大中贊賞。留日期間,大師在東京除了學習繪畫外,同時還學習鋼琴、音樂、外語等。尤其對戲劇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引發了演話劇的強烈欲望。一九0六年,大師與曾孝會、歐陽予倩、謝抗白等創辦了‘春柳劇社’演出話劇《茶花女》、《黑奴天錄》、《新蝶夢》、《雪簑衣》等劇目。大師在《茶花女》中扮演的茶花女,得到了日本戲劇評論家松翁很高的評價。他在《對于中國劇的懷疑》一文中說︰‘中國的徘優(演員),使我最佩服的李叔同君!’‘尤其李君的優美婉麗,決非本國的徘優所能比擬’。‘倘使自“椿姬”(即茶花女)以來李君仍在努力這種藝術,那末,豈容梅蘭芳、尚小雲輩馳名于中國的戲劇界……’。《茶花女》片段演出的巨大成功,使日本人在贊揚之余,驚為創舉,有好幾個日本學生也加入了‘春柳社’。‘可知李叔同君,確是放了新劇最初的烽火。’由此亦可見,大師是中國話劇運動的最早創始人。他對話劇運動的貢獻,是應該永遠彪炳于新劇運動史冊。大師的日本因緣,一直延續到一九一八年出家後,為了佛學研究,經常通過朋友以及在上海的日本書商內山完造與日本書聯系,購求留傳在日本的中國佛教典籍和日本佛學著作。一九三六年,經大師親自整理的日本大、小乘經律有萬余卷,編成《佛學叢書》四冊,交上海世界書局出版。大師手編《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扶桑集釋》一書,多達五十余萬言,均采揖自日本古本,校勘注釋、直到圓寂前仍然筆耕不輟。
大師根據從日本請的古版律學,用了七年時間,圈點南山三大部並講律修持,精心地撰寫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一書,使淹沒了七百余年的絕學南山律宗,得以重興。該書也被稱為宋靈芝律師之後第一巨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出版之後,由夏丐尊居士將三十五部交給日本書商內山完造,由內山先生將此分寄贈到日本的東京、京都等大學的圖書館去。
一九二九年,大師在福州鼓山涌泉寺的藏經樓里,發現了清初為霖禪師所著的《華嚴經疏論纂要》。此書在日本新修的《大正藏》中,也沒有收入。大師慧眼識珍,于是倡印數百部,並以十多部贈與日本各大學和寺院,由此可見,大師與日本因緣之深遠。